万籁鸣:中国动画电影开创者

摘要:万籁鸣 (1900.1.18-1997.10.7) 原名万嘉综,出生于江苏南京。擅长电影动画、中国画。早年从事美术编辑、中西画研究和动画设计绘制工作,探索以中国画形式制作动画片,是我国早期美术片开拓者之一。

万籁鸣 (1900.1.18-1997.10.7) 原名万嘉综,出生于江苏南京。擅长电影动画、中国画。早年从事美术编辑、中西画研究和动画设计绘制工作,探索以中国画形式制作动画片,是我国早期美术片开拓者之一。

万籁鸣与万古蟾是孪生兄弟,自幼喜爱绘画和皮影戏。他自学美术,作画风格颇受石恪、梁楷、陈老莲三位国画大师的影响,也学习借鉴了当时得到传播的西洋画术,逐渐形成他的形象生动,富有时代感的画风。

1919年,万籁鸣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自此走上专业绘画的道路。他先后在美术部、活动影戏部任职,主要创作广告画,并为杂志绘插图和封面。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万籁鸣受美国动画片启发,联系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以及活动西洋镜的投影原理,开始和他的三个弟弟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研究动画电影。

1925年与万古蟾摄制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开始动画创作生涯。

1926年与万古蟾合作,为长城画片公司制作动画片《大闹画室》,一举成功。这是我国第一部无声黑白动画片,它和另一部动画片《纸人捣乱记》在一些大影院同时放映时,观众如潮。

1931年,受联华影业公司的委托,他们又相继制作了宣传抗日的动画片《同胞速醒》、《精诚团结》,以及以寓言故事为内容的动画片《飞来祸》(1932)、《龟兔赛跑》(1932)、《蝗虫与蚂蚁》(1932)等。

1932年“一·二八”事变,商务印书馆被毁,万籁鸣家产和摄影机亦毁于炮火,一家人避入市区租界。

1934年“万氏四兄弟”重新开始制作动画,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从内容到形式都向着民族化方向前进了一步,标志着我国动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抗战爆发后,万籁鸣当选中华电影界抗敌协会首届理事。万氏三兄弟一路随军转移,拍摄宣传抗日救亡的动画短片多达11部,其中有《抗战标语卡通》、《抗战歌辑》、《上前线》、《军民合作》等。

1939年,为继续拍摄宣传抗日的动画片,万籁鸣潜回上海“孤岛”。在工商界人士盛丕华先生的援助下,于1941年拍摄成功以《西游记》为题材的《铁扇公主》,全长八千余尺的,可放映2小时零20分钟。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也是一部宣传反抗精神的佳作。此片在大上海、新光、沪光三家大影院同时放映,观众心领神会,掌声此起彼伏。连演一月,家家影院座无虚席。

《铁扇公主》取材于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精彩片段。人物以戏曲脸谱造型为基础,造型生动、特点鲜明。该片中的武打动作也很有特色,大量借鉴运用中国京剧、杂技的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极具戏剧性的动作处理增加了动画的趣味。虽然制作仍不免粗糙,画面动作之间衔接有些生硬,动作设计过于形式化,然而《铁扇公主》是继美国迪斯尼电影公司拍摄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人国》、《木偶奇遇记》之后,世界影坛的第四部动画长片。

万氏兄弟在动画编导、摄制技巧上已达到了较完善的程度,同时奠定了自己的风格:吸收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将静止不动的中国山水画搬上银幕。该片在技术处理上也有新的突破,如在胶片上把火焰染成红色,使火的效果尤为突出。无论风格特点还是技术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铁扇公主》也被认为是中国民族风格动画的新起点,这种艺术风格,也对后来的中国动画产生深远的影响。

1954年万籁鸣从香港回到上海,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片导演。先后制作了《野外的遭遇》(1955)、《大红花》(1956)等动画片。他也将二弟万古蟾请来一同工作。《猪八戒吃西瓜》、《济公斗蟋蟀》、《人参娃娃》等富有创意的剪纸动画片,均出自万古蟾之手。

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交给他一个任务:拍摄我国第一部彩色有声动画长片《大闹天宫》。用动画表现孙悟空,是万籁鸣多年的心愿。为了在技术和思想上更具表现深度。万籁鸣从故事情节、人物造型设计、武打动作、音乐、道具和电影表现手法,都作了新的尝试,为表现出孙悟空“人、神、猴”合一的特点,向民间艺人和猴戏演员求教。还借助剪纸、雕刻、手影等技艺,汲取木刻、年画等艺术特点,和张光宇、张正宇共同设计了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和六七十个文臣武将的神态各异的人物造型。

《大闹天宫》在1961至1964年间由万籁鸣与唐澄合作导演完成,全面发挥了多年来形成的精巧细腻的艺术风格,影片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以幽默而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造型,生动的情节,几年内创下了上亿票房,同时也震惊了国际动画界,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并荣获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无数奖项。这部完全凭手工制作出来的动画片的鸿篇巨制,在5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一部经典传世之作。

来源:Medusa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