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届中榜的考生,必定有一个家族,有两到三名士子能考上。”“邹家。”
宋齐愈没死!
一招偷梁换柱让宋齐愈复活。
赵墨儿明知真相却故意隐瞒。
真的是糊涂。
在赵不尤和温悦的提示下,万福果真查出蹊跷之处。
赵不尤和顾震发现:
“最近几届中榜的考生,必定有一个家族,有两到三名士子能考上。”
“邹家。”
刚发现这诡异之处。
邹家恰好到访。
原来,邹家的邹雍进失踪了。
邹家管家来到开封府,是要求顾震帮忙寻人。
替考的宋齐愈离奇死在家头,中榜的邹雍进莫名失踪。
而往年失踪的学子一般是抛尸荒野、尸首全无,刚发现的替考的孔二也是脸被扒皮抛尸荒野,为何唯独宋齐愈死在家中?
细细思索。
赵不尤和顾震发现,那个死了的宋齐愈,或许不是宋齐愈,而是邹雍进。
于是他们再次找到赵瓣儿重新验尸。
果然发现,死在宋齐愈家中的无名尸体并不是真正的宋齐愈。
只是因为尸体损坏严重,凭肉眼无法辨别身份。
所以大家以为这具在宋齐愈家中的尸体就是宋齐愈,再加上他的身形跟宋齐愈差不多,便也就没有人怀疑他的身份。
如果碰到贪官和不作为的官员,这案子也就这样结了,但这次宋齐愈错了。
赵不尤和顾震和之前那些官员不一样。
宋齐愈发现和自己一样给别人替考的孔二被杀后,宋齐愈知道自己死期不远了:
“东京危险,不能再待了。”
但是他不能就这样自己走。
于是他连忙去找那个帮宋齐愈搬家,送宋齐愈参加科考的老伯,丁伯。
因为丁伯虽然和他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是他原本家中的仆人。
从小看着他长大,也一直追随着他、照顾着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但宋齐愈一赶到,就看到丁伯被邹雍进的人殴打。
看他阻拦,邹雍进甚至让人把他一起打了,还威胁别人不准救他。
就这样,宋齐愈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丁伯,被邹雍进殴打而死。
自己被迫给邹雍进替考,并且因为替考一事命不久矣。
现在唯一亲人被邹雍进殴打致死,宋齐愈崩溃,彻底失去活着的意义。
决定在自己死前,杀死那个残害丁伯的凶手。
于是宋齐愈仿照孔二,把邹雍进伪造成自己。
而自己金蝉脱壳,然后去报复那个伤害自己、威胁自己的人,章学正。
章学正活该被杀宋齐愈只是个小人物,在书院里也从不被人看得起。
被人撞了,还得跟别人道歉。
但就是这么卑微的人,却深得章学正的青睐,不仅对他关爱有加,还专门到他家,花钱请驴车,送他去参加科考。
难道真的是因为他受器重吗?
实际不是。
章学正并不是单纯欣赏宋齐愈的才学,而是想要利用他,想要安排他给邹家替考。
宋齐愈出发参加科考前,章学正特意找到宋齐愈给他送行。
而章学正此次前来,也并非真心给宋齐愈送行,而是来威胁他,给邹雍进替考。
章学正他们特意请了丁伯来送他参加科考,临行前还威胁宋齐愈说:
“宋齐愈,你是本届举子中我最青睐的,犹如亲传弟子一般,今日特为你聘了一辆驴车,免去你路途辛苦,莫要忘了,为师教你的。”
章学正他们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
宋齐愈,你的亲人在我手里,你要是不按我说的做,你知道结果。
有了这个人质,宋齐愈怎敢拒绝替考。
再加上刚刚被杀的替考的孔二。
他跟宋齐愈是同学。
这就说明这个南山茶肆看似是教书的地方,实则是专门为邹家物色替考学子的。
所以章学正死有余辜。
赵墨儿糊涂这天,赵墨儿突然想起宋齐愈科考前,章学正来给宋齐愈送行,于是想找章学正了解情况。
却意外发现章学正被杀。
但因为来得及时,章学正还有最后一口气。
章学正最后一刻,告诉了赵墨儿杀死他的真凶。
章学正用尽全部力气,在地上写下一个字“宋”。
赵墨儿看到后,第一反应不是震惊,而是连忙擦掉章学正写得这个字。
赵墨儿的这个行为未免有些奇怪。
宋齐愈已经死了。
章学正在临死前最后写个“宋”,真正含义是什么?
是留下凶手的线索?
还是觉得自己愧对宋齐愈?
亦或是其他?
不知道含义,赵墨儿为什么要销毁证据,不让大家发现章学正写过这个字?
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赵墨儿知道,宋齐愈还活着。
赵墨儿知道宋齐愈活着,但却为帮他隐藏,选择销毁章学正留下的线索。
赵墨儿真是糊涂。
要是在现代,赵墨儿的这个行为就是包庇,就是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会被判刑的。
虽然他和宋齐愈是好朋友,但宋齐愈犯罪是事实,他这是助纣为虐。
宋齐愈可惜了,要是他知道现在有赵不尤和顾震这样的好官,他或许就走不上这条路。
最初宋齐愈知道和自己一样被迫替考的孔二死后,宋齐愈对赵墨儿说:
“墨兄,你听说过鬼考官审士子的故事吗,或许像我们这样的读书人,是真的会被审判吧,孔二替考,成了无名尸首,那下一个死的,就是我。”
这时的他怎么也没想到,所谓的“鬼考官”,是邹家为掩盖自家找人替考事实而杀人灭口的。
他更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鬼考官”。
宋齐愈和赵墨儿两人曾经畅想:
“到时候你守刑狱,我掌内使,咱们两人相互配合,必定能闯出一番天地。”
最终,邹雍进科考结果是中举。
要是宋齐愈以自己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中举的人就是他。
他的理想,也就能实现。
只是可惜造化弄人。
#娱乐热播剧讨论##冬日生活打卡季#
来源:贰拾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