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元元用两条毛巾首尾相连,做成一个圆圈。一头圈住自己的脖子,另一头挂在洗手台的水龙头。
一、什么样的意志力让人克服求生本能?
母亲在门口叫她,她在卫生间自缢。
杨元元用两条毛巾首尾相连,做成一个圆圈。一头圈住自己的脖子,另一头挂在洗手台的水龙头。
她用力弯曲双腿,半蹲着身体,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结束了自己年仅30岁的生命。
但凡她有过一丝一毫的后悔与动摇都可以站立起身,轻易地救下自己。
门外母亲的声音没能唤回她对生命的留恋,她决绝赴死。
1. 她拥有失败的人生,看不到活着的意义?
杨元元是2009届大连海事大学的硕士,刚入学两个月。
那时,找工作不如现在这么难。
正常来说,她硕士毕业后应该有大好前途。她从小对弟弟很照顾,弟弟觉得她是特别有目标有干劲的人。
弟弟两年前给她买了昂贵的电脑让她安心考研,可见姐弟间相处得不错。
2. 她内心脆弱,死亡都不惧怕却害怕活着?
杨元元外表温柔,性格坚韧。
父亲在她6岁时去世了,她与母亲相依为命,互相扶持,自强不息。
她从武汉大学本科毕业后,依旧拼搏上进。
她经历了四次考研失败,八年毫无成就感的打工生涯,最终成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3. 她学业压力太大,生活难以为继?
杨元元之前学习成绩挺好,在武大时每年能拿甲等奖学金。
她为人真诚大方,在班级担任学生干部,也帮同学调解过矛盾。
她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了学校的戏剧表演,放松身心,陶冶情操,还饰演了女主角朱丽叶。
4. 她感受不到世界的温暖,才对人间如此失望?
杨元元所在的学校说,自建校以来从来没有学生因贫困失学。
因规定不允许她和母亲同住宿舍后,校方理解她的处境,为她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为她提供租房信息。学校老师还把闲置房屋低价出租给她母亲。
5. 母亲一直和她生活在一起?上大学时还住在学生宿舍?
这种状态维持10年了。
那时,杨元元刚读大三。
起初,武汉大学也不同意。
杨元元写言辞恳切的申请书陈情,学校最终同意为他们母女安排了宿舍。
6. 母亲年老体衰,生活无法自理、时刻需要照顾?
杨元元母亲身体康健,四肢健全,是退休工人,每月也有几百元退休金。
杨元元在武汉大学读本科时,弟弟也考到了这里。
母亲在学校摆小摊卖卤菜,每天可以挣十几块钱,作为女儿和儿子的生活费。母亲和学校的基层管理人员关系不错,才会对摆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7. 母亲为什么要和她一起住在宿舍呢?
母亲说,她所在的厂区和职工宿舍搬迁,去新的宿舍需要交钱。
母亲拿不出钱,也不愿意继续在原来的宿舍生活。
于是决定说走就走,收拾家当投奔在省内读大学的女儿。
母亲接受采访时坚称,是姑娘让她来的。
母亲说,姑娘最后说的话就是感谢她,没有她的话,大学几年怎么生活。
母亲还说,和他儿子一起上大学的男孩子也都感谢她。这些男孩子说如果没有她,他们九点半以后就没东西吃。
8. 为什么不自食其力,一定要依赖女儿?
主持人问母亲,为什么不自食其力,一定要依赖女儿生活?网上有人说原来的厂房还在,也有三分之一的职工还在原来的房子里生活,为什么不回去住呢?
母亲说,她回去住的话,儿子就去不了北大,女儿在大学也没办法生活。
主持人又问,有没有想过,回去住的话做点零工,再加上退休金也能供养孩子?
母亲说,在农村老家没人买(卤菜)。
厂子搬走了,好多人不在那里住了,她原来的房子也封起来了。
在学校一个鸡蛋赚一毛钱,一个藕片赚几分钱,一天十几块钱,儿子女儿的生活费就有了。
母亲说,不这么做,儿子女儿就坚持不下来。
二、杨元元曾有过数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大四时,杨元元考取了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因需要自费,她嫌贵就放弃了。
她也可以回家乡县城做公务员,但母亲说这辈子都不想再回去了。
其他诸如西北大学的研究生面试、去广西做文员、去浙江做会计,母亲都无一例外觉得女儿可能会被骗。
命运的优待是有限度的。
因拖欠学校近四千元助学贷款,她毕业后没有拿到学位证。
没有学历证明的她,在武汉做的都是不稳定且收入又低的工作。
她做英语培训、卖保险、办杂志社、卖衣服等,花了五年才还完助学贷款,拿到学位证。
母亲不理解女儿为何找不到好工作。
母亲说,我小学生进厂打工都有工作。
母亲说,还以为女儿读了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就能当老板。
母亲说,孩子很小的时候给姐弟俩定了目标,弟弟去北京,姐姐去上海。
来上海读研是杨元元第一次出省。
她高考后,心仪的学校是大连海事大学。但她心疼外省的往返路费就读了省内的大学。
杨元元刚考上研究生时,和弟弟商量,让母亲去北京。
弟弟在北京读博士,有奖学金可以支付母亲的房租,但母亲没同意。
或许,冥冥之中,命运早已启示她逃离。
三、可以看不起我,不能看不起我母亲!
长期以来,学生宿舍里住着自己的母亲,可以想象这对杨元元交际、学习、生活和心理层面的影响。
她的命运与母亲深度绑定,读书和打工时都与母亲同吃同住。
贫穷带来的沉重自卑感和强烈自尊心拉扯着她的身心。
同学说她性格腼腆内向,与人交流不多,也不会主动提起自己的困难。
她却在申请书里详尽陈述了家庭的困境和母亲的不易,只为给母亲争取到一处安身之所。
校方认为,对一人宽容是对其他同学的不公平,毕竟比她困难的学生也有。
校方要求她母亲尽快搬离宿舍。
母亲与宿管激烈争吵,双方的言语如同利箭刺向她的心脏。
性格内敛的她很少爆发激烈的情绪,每一次失控都是为了维护母亲,包括对当初打工时的房东或是现在的宿管。
你不可以那样说我母亲!你可以看不起我,不能看不起我母亲!
宿舍不能住了,校外的房子还有两天才能拿到钥匙。
第一天,她带母亲住宾馆。
第二天,母亲心疼钱,不舍得再住,她给女儿说找到了便宜的宾馆。
严寒的冬天,母亲一人在学校礼堂前的楼梯上枯坐徘徊。
杨元元躺在宿舍的床上,看着母亲的空铺位,意识到母亲不太可能住宾馆,她内心十分愧疚。
她的心理防线逐渐崩塌。
四、为何知识无法改变命运?
杨元元觉得,自己努力学习,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却变成这样。
她反复说自己对不起母亲,没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校外的租房里没有生活设施,也没有床,她们睡在地上很冷。
她不解,为何自己如此努力,却没什么用。
她说,这里太冷了,要去找学校,要带母亲住回宿舍。
母亲劝她以学业为重。母亲察觉到她有些反常,但她的安慰让母亲放松下来。
在约定好的吃早饭时间,杨元元和母亲失约了。
母亲在食堂找不到她,有些不放心。
母女共用的手机此刻在母亲这里。
母亲联系不到女儿。
什么样的意志力可以让人克服求生本能。
母亲在宿舍叫她,她在卫生间自缢。
听到母亲的呼唤,她没有回应。
前一天,她还记挂着没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此刻,她用绳索结束了生命的羁绊,也断开了与母亲的捆绑。
【弟弟】
事情发酵后,人们才知道杨元元还有个弟弟在北京读博士。
他说本来已租好房,准备带母亲和姐姐来北京过年。受过高等教育的他,认同姐姐的自缢是她自己的原因。
但因不满校方在后续处理中推卸责任,所以索赔35万元。
杭州保姆纵火案里,林生斌曾信誓旦旦说,我自己拿着这个钱能花得下去吗。
我要做一个基金,这个钱到时候去帮助全国消防受灾的人!
【母亲】
母亲决定了女儿的高考志愿、工作地点、读研学校等一切选择。
作为小学毕业的普通退休工人,她不具备这样的认知水平。
当她决定来女儿的大学宿舍生活时,或许是不得已,或许是为了省钱,或许是为了照顾子女。
但她征求过女儿的意见吗?
可能一直以来女儿都听她的。
可能她问了,女儿同意了。
但女儿有别的选择吗?
母亲肯定不是主观意义上想害女儿,只是她习惯了一切的出发点从自己开始。
过去母亲乐于通过别人的怜悯获取便利,现在她又何去何从。
离开女儿,母亲过得好吗,是不是证明了当初对女儿的捆绑是没有必要的。
【杨元元】
杨元元以生命为代价独自做了一次抉择,但她对母亲毫无怨言。
前一天,她仍对母亲满心愧疚,觉得对不起母亲,是自己没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她的遗书里充满对于知识没有改变命运的无力感。
她有过爱情,有过友情,但最终都被母爱取代。
除此之外,她一无所有。
她对母亲说,分开了会痛苦,在一起就很快乐。
在她的定义里,自己的人生很失败吧。
但她做到了很多同龄人无法想象的事。
可惜她至死都不知道,很多人觉得她已经很好了。
【后记】
人小的时候缺乏自我的认知,父母的言行影响了甚至塑造了孩子的价值观。
长大后,一些人即便自我意识觉醒,察觉到父母存在一定问题,也会在孝顺和道德感的拉扯中纠结煎熬。
一方面愤怒于父母的作为,另一方面又责怪自己不孝。
周而复始。
有的人被彻底驯服,失去了独立的意志,在崩溃中实现逻辑自洽。
有的人摆脱了原生家庭的负累,重塑价值观,毕生追寻真正的自我。
来源:天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