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陵君教授谈药膳养生:从传统智慧到现代健康管理的多元发展

摘要:江苏省农学会药膳研究分会联合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科普防治委员会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了“2024年江苏省农学会药膳研究分会年会暨首届金陵药膳养生文化交流会”。本次会议以“医食同源,养颐生辉”为主题,汇聚各方力量,致力于推动中医药膳在养生、疾病防治等多领域的发展。会

编者按:江苏省农学会药膳研究分会联合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科普防治委员会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了“2024年江苏省农学会药膳研究分会年会暨首届金陵药膳养生文化交流会”。本次会议以“医食同源,养颐生辉”为主题,汇聚各方力量,致力于推动中医药膳在养生、疾病防治等多领域的发展。会议期间,《肿瘤瞭望消化时讯》有幸邀请到大会主席、江苏省农学会药膳研究分会理事长、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朱陵君教授,就药膳相关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分享其对药膳养生与肿瘤防治的深刻见解。

朱陵君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学教研室副主任、肿瘤科一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胆道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CRPC)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心理协作组副主委

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科普防治专委会执行主委

江苏省农学会药膳研究分会理事长

江苏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专委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主委

江苏省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MDT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整形美容协会皮肤与软组织肿瘤分会副主委

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食管癌专委会常委

江苏省“十三五”科教强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

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江苏省科普演讲专家

“典赞·2023科普江苏”年度十大科普人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致力于遗传与表观遗传学因素在结直肠癌中作用机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博士后基金、江苏省卫生厅指导性项目和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横向课题各一项,其它课题多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 Immunother Cancer、Oncogene、Molecular Therapy等发表多篇高质量SCI论文。开展了多项转化型临床研究。获国家新药发明专利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江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主编著作1部。

药膳在癌症防治中的潜力与角色:传统智慧与现代医学的交融

朱陵君教授:药膳这一概念源自我们古老的传统医学文化,其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与《黄帝内经》时期,可谓源远流长。从定义来讲,药膳与普通膳食有所不同,普通膳食主要注重色香味形,以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但药膳在此基础上,额外强调一个“效”字。所谓“效”,即指药膳具有明确的食用价值之外,还具备药用价值或治疗价值。

药膳食疗:公众认知局限与规范应用的关键解析

朱陵君教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各类餐厅及市面上诸多产品都标有“养生药膳”字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公众对药膳已充分理解和接受,事实上,大部分老百姓对药膳仍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从学术角度而言,药膳的核心在于“药食同源”。目前,国家规范认定的药食同源食材已达106种,这些食材在合理范围内正常使用,对人体并无危害。但需注意的是,若食材同时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则需经过审批才能用于药膳制作。例如人参,当在药膳中使用时,需区分其来源。若为人工种植且生长年限在5年以下的人参,可不经报批直接使用;而生长年限超过5年的人参则属于药品范畴,使用时需遵循药品管制规定,包括对使用量、使用者体质等进行严格辨识。

江苏省农学会药膳研究分会:医农融合推动药膳文化传承与创新

朱陵君教授:江苏省农学会药膳研究分会的设立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开创性意义。以往谈及药膳,多从医学角度出发,由医生判断何种人群适宜使用药膳,如开具包含当归、杏仁等药食同源食材的处方,并指导用量。然而,食材本身的来源、品质以及是否具备新功效等关键问题,则需农学家深入研究。江苏省农学会的依托单位为江苏省农科院,其汇聚了全省乃至全国众多在豆类等农产品研发领域具有领军实力的农学力量。医与农的紧密结合,必然有力推动药食同源食品的发展,这也正是江苏省农学会药膳研究分会成立的初衷所在。通过整合医学与农学资源,分会旨在从食材源头把控质量,深入挖掘食材潜力,推动药膳文化在传承中创新,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为大众健康服务。

药膳在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与展望:传承文化,走向世界

朱陵君教授:身为一名医生,我深知在日常医疗实践中,常给予患者饮食方面的建议,但这仅仅是“授人以鱼”。更为重要的是“授人以渔”,即融入中医养生理念,增强民众的中医文化自信,让患者学会自我管理饮食,重视餐桌健康。从全民健康管理角度来看,这有助于药膳的广泛普及,使其成为民众日常养生的重要手段。

而在全球健康管理体系中,药膳若要走向国际化,必须建立配套的法律法规,实现药食同源养生理念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只有这样,药膳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足,获得更广泛的认可,从而在全球健康管理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走得更长更远,为人类健康贡献独特的东方智慧。

推动药膳普及应用:多维度发力,构建健康新生态

朱陵君教授:要实现药膳在公共健康领域的广泛推广,需要从多个关键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首先是受众定位与文化普及。药膳的受众不应局限于传统认知中的老弱病残群体,从儿童到老人都可从中受益。例如,对于长期受过敏哮喘困扰的儿童,合理的饮食调整可能改善其体质和症状。我们可以从增强不同人群对中医文化的自信入手,如开展“小小药膳师”活动,让孩子们亲手为父母制作爱心早餐。这不仅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烹饪乐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孝心,同时在实践中了解药膳知识,扩大药膳文化的受众基础。

其次,专业背书与科学普及至关重要。当前市场上存在诸多非专业人士进行药膳相关推广,而真正的普及工作需要具备医学背景、在该领域深耕的资深学者参与。这不仅包括医生,还应涵盖医学、营养学、药学、农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医、农、膳等多方面的结合,确保药膳普及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让民众能够信任并正确运用药膳知识。

最后,企业参与和社会支持不可或缺。企业在药膳推广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并非简单的产品代言。企业应清晰阐释产品对老百姓健康的潜在益处和功效,同时注重产品价格的亲民性。通过受众、专业人士、企业以及社会和政府多方协作,药膳在公共健康领域的科普工作将取得更好成效,从而推动药膳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助力全民健康事业发展。

来源: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