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琦教授:慢病不“慢待”,肌骨代谢共管实现老年更长久获益

摘要:10月13日,京医论坛——2024北京老年内分泌研讨会以现场+线上直播结合的形式成功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多位内分泌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就老年内分泌治疗的最新进展、尖端技术和临床经验进行了分享和讨论,旨在帮助提高医生对老年内分泌疾病的总体诊治水平,推动我国老年内分

10月13日,京医论坛——2024北京老年内分泌研讨会以现场+线上直播结合的形式成功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多位内分泌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就老年内分泌治疗的最新进展、尖端技术和临床经验进行了分享和讨论,旨在帮助提高医生对老年内分泌疾病的总体诊治水平,推动我国老年内分泌事业的发展,助力“健康中国行动”。本刊现场有幸邀请到此次会议的共同大会主席之一、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潘琦教授就会议学术宗旨、肌骨共减综合征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精彩介绍。现报道如下,邀君享阅。

《国际糖尿病》

近年来,老年人的慢病发病率逐渐飙升,管理现状虽有改善但仍存在挑战。作为会议的共同主席,您能否分享举办此次会议的宗旨是什么?

潘琦教授

根据2022年收集到的数据,慢病依旧是导致我国居民全因死亡的主要原因,占82.6%。四大慢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其中,糖尿病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已从之前的第19位跃升到了第9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除了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尿酸代谢、钙磷代谢异常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也会导致慢病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升高。因此,为了保护靶器官和降低我国居民全因死亡率,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规范化管理非常重要。

为什么要集中在老年人群呢?北京医院是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也是国家老年临床疾病研究中心,我们大部分学科都是聚焦在老年疾病的发病机制、综合管理以及前沿技术的研发上。我们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发现,年龄增长是一个重要的不良风险因素,会使终点事件出现得更早、更严重,使患者出现多病共存和多重用药情况更为明显。

此外,作为内分泌代谢专科医生,我们不仅要在自己的学科发力,同时也要与其他学科包括老年学科、全科医学科、护理科协同合作,共同管理老年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从而最终实现“健康中国2030”和健康老龄化社会。

《国际糖尿病》

本次会议中,您分享了肌骨共减综合征的相关内容,请您简单介绍这一疾病。您认为目前肌骨共减综合征的治疗存在哪些挑战?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会是什么?

潘琦教授

我们知道,钙磷代谢异常最常见的疾病是骨质疏松症,主要影响骨骼健康,可增加患者骨折风险,甚至有些老年人会出现反复骨折,增加卧床状态,降低生活质量。同时,误吸或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常见于老年人)也导致患者死亡风险急剧上升,这种风险远高于前列腺癌或乳腺癌叠加带来的风险。

肌肉和骨骼是一个互动的状态。在肌骨系统中,骨骼有分泌功能,它可以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帮助骨骼再生,并作用于肌肉组织,影响肌肉代谢;肌肉受骨骼的牵拉,也会影响骨骼的重塑,同时还会分泌多种因子作用于骨骼组织,影响骨骼代谢。有专家学者将肌肉代谢异常形成的肌少症和骨骼代谢异常形成的骨质疏松症合称之为“肌骨共减综合征”。目前肌骨共减综合征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诊断标准。二者在发病机制上有共通性,均可受糖脂代谢的影响。另外,我们最近发现,一些蛋白不仅作用于肌肉组织,还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再生,这为未来药物的研发和疾病的预防提供了参考依据。

肌骨共减综合征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之所以这一概念逐渐得到更多的认可,原因是肌少症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由于卧床状态,肌肉退化更为明显。且肌骨共病会共同导致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在治疗方面,肌骨共减综合征患者需要给予更多的抗阻运动,同时还需要营养支持,尤其是蛋白质的摄入要较一般糖脂代谢异常患者摄入更多,以促进肌肉的合成,减少肌少症的发生。另外,还需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因为补充维生素D除了能够改善骨骼代谢以外,也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可改善肌肉减少症。

肌骨共减综合征在治疗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我们发现,抗骨质疏松药物对肌少症也有帮助,但是这些都是小样本研究结果,而且目前一些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也并未开展以肌骨共减综合征为终点事件结局的相关研究。此外,针对肌少症的药物,它是否可以改善骨骼代谢,我们也没有看到相关证据。因此,我认为作为内分泌代谢科来讲,我们既要关注骨骼代谢,也要关注肌肉代谢,而且需要全面调控内分泌代谢激素对肌肉和骨骼的影响,把个体作为总体去看待,最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

《国际糖尿病》

本次会议中其他学者也分享了一些关于骨骼肌肉健康相关的内容,您认为老年人的代谢与骨骼肌肉健康未来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发力?

潘琦教授

2024年,我们出版了《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该指南中有糖代谢和骨质疏松症专题,以及糖尿病和肌少症专题。我们梳理了很多循证医学证据,发现糖代谢异常对肌肉和骨骼减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在思考对于糖代谢的调控,比如更好的血糖控制是否能够带来更多的肌骨获益,这是第一个考量。其次,脂代谢异常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出现,而且老年人的脂质代谢谱与中青年不完全一样,比如很多老年人不一定有甘油三酯升高,但高密度脂蛋白会明显降低。

肌肉和骨骼都是需要供能的组织,脂代谢异常尤其异位脂肪沉积,比如现在的一个新概念叫“肌少性肥胖”——在肌肉中有更多的脂肪蓄积,是不是更多地促使了骨骼功能的下降,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再有,还有很多调节肌肉和骨骼代谢的内分泌激素,包括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皮质醇激素等也都是待考量的因素。此外,在性激素方面,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更年期,性激素代谢的缺失也进一步促使肌骨共减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总之,这些激素的代谢在增龄过程中对肌骨有明显的影响。

今年,我们负责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老年内分泌代谢病学》丛书的编写,梳理了老年内分泌代谢病相关的病理生理学证据、临床证据以及早期临床评估内容,旨在更早、更准确地发现老年人群内分泌代谢的异常状态,从而给予更多更规范的治疗。

《国际糖尿病》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包括一大类疾病,涉及多个分支领域,请问目前单一领域的技术或者视野进展是否对其他领域也有相应的启发?

潘琦教授

的确如此,我们不仅要有专科视角,还要有国际和更全面的视角。内分泌代谢领域划分有很多的疾病专科或者亚专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疾病的临床进展以及基础发病机制,且对于个体而言,也有可能合并不同状态下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所以无论是哪个亚专业,在学术各自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吸取其他亚专业的经验或科研思路,最终在个体患者中实现综合管理。

另外,在内分泌代谢系统下,心血管、神经、肾脏以及营养代谢系统也存在一些交叉领域。在此次京医论坛年会上,参会学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包括一些医工交叉技术,旨在更好地实现从病理生理学到组织器官、从个体疾病到全人群的管理,最终让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

专家简介

潘琦教授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及博士后导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监测与治疗技术学组副组长

中国老年保健研究会老年骨质疏松分会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七项,参与多项国家重大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行业基金等项目

来源:国际糖尿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