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作业充满了AI味,高校已出台“禁令”

360影视 2024-12-24 16:18 3

摘要:“一个晚上创造一个奇迹”,相信这句话在大学生群体中耳熟能详,无论是期末作业也好,毕业设计也罢,亦或是学术论文,AI已成为大学生应对各种作业和任务的工具。

“一个晚上创造一个奇迹”,相信这句话在大学生群体中耳熟能详,无论是期末作业也好,毕业设计也罢,亦或是学术论文,AI已成为大学生应对各种作业和任务的工具。

在某社交平台,搜索“AI论文”,不少帖子点赞量和收藏量上万,评论区中各网友对AI写作工具的需求度也十分高。

在某电商平台,搜索“AI代写”,一众“AI智能原创写作”商品映入眼帘,部分销售上万件,有的甚至已售“10w+”。

在AI辅助下,一些高校学生仅在一周内就完成了一篇7000字的结课报告,比以往至少省去了一半的时间。

不过也有人因为过度依赖AI工具而吃亏,有的学生第一次AI查重率高达80%多,不得不进行“降AI”的操作。这类现象也在网上引发关注,各网友对AI写作议论纷纷。

从网友们的议论中能看出,有的网友认为AI写作效率高、很便捷,可以激发写作者学术灵感,但也有网友认为,AI写作所创作的文章缺乏人情味,让学生丧失独立思考、批判质疑的能力,并对AI写作产生依赖,它就像一枚硬币,既有正面也有反面,利用好正面则会成为创新神器,而利用到反面,则会成为抄袭助手。

于学生而言,AI的出现,无疑成为他们写论文时文思泉涌的好帮手,而对于高校老师而言,这却是他们日常教学中最为头疼的一点,越来越多的学生依赖AI写作,这导致一部分学生的文章风格变得单调统一,充斥着大量空洞无物的套话和重复性的表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的王敬雅老师在与同事交流时发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已成为论文AI滥用的“重灾区”。越是标准化、易于程式化的作业和论文,学生们越倾向于利用AI来快速完成,这无疑给学术诚信和教学质量带来了新的考验。

也正是如此,近来多所高校发布通知,针对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人工智能的情况出台了规定细则。

如,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要求,学生须明确披露是否使用生成式AI。如使用,须述使用方式、细节,包括模型/软件/工具名称、版本及使用时间。涉及事实和观点引证的辅助生成内容,须明确说明其生成过程,并同时在毕业论文(设计)相应位置具体标注,确保真实准确和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此外,湖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发布通知,称将在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审核过程中试行加入对文章使用生成式AI风险情况的检测,其中,部分高校还约定了使用范围与比例。

有网友总结出一秒识破AI论文的方法,认为其内容具有通用性与模糊性、句式重复性、词汇多样性不足、逻辑连贯性问题、缺乏个性见解等问题,因此AI创作出来的作品是缺乏人文情怀与深刻理解的,会阻碍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创新能力。

AI写作的大肆运用造成的重大影响中于对于文科生而言无疑是重大创伤,众多文科生也因此快失去了原创动力。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翎子在“人工智能+新闻”微专业的课堂上,发现学生们交给老师的原创作业,充满了 “AI”味,没有一点独立思考原创的痕迹。她甚至能辨别出,学生们运用的是哪一家的大模型。“文心一言相当于文科生生成的内容,通义千问更像是理科生。”

那对于AI写作我们是不是就只能敬而远之了呢?当然不是。

专家认为,学生利用AI辅助创作值得肯定,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独创性,不能直接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照搬、复制粘贴。AI对于论文写作而言,应当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论文的主体内容、核心观点等应当是由学生自行撰写,AI仅仅是在既有的论文成果基础上对论文细节进一步完善。

在本该体现创造性与思辨性的学位论文中,作为高校教师和学生,应充分认识到AI写作是一把双刃剑,需要用对用好,学生不可以过度依赖,导致思维和创新能力下降;教师也不可一味地阻止,让AI写作与教学完全分割。在技术的浪潮下,如何平衡好技术与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依旧是一个重大挑战。

来源:小A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