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带上,有一片被誉为北纬28度线上最后的“处女地”——黄荆老林。它是地球同纬度地区物种多样性保存最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
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带上,有一片被誉为北纬28度线上最后的“处女地”——黄荆老林。它是地球同纬度地区物种多样性保存最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
在这300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生活着它们:珙桐、睡莲叶杜鹃、桫椤、桢楠等1700多种高等植物;豹猫、黑熊、岩羊、林麝等314种野生动物。这里,也生活着他们:黄荆镇的一万两千多村民。他们世代居住在这片森林边缘,与森林共生共荣。
它们的愿望 是不被打扰
对于黄荆老林自然保护中心护林员王刚来说,电视里的动物世界对他并不具吸引力。在值班室里,定期取下的红外相机内存卡里,记录的才是最真实的动物生活。
方圆300公里范围内,保护中心设置了200多个红外相机拍摄点位。每次看这些视频,王刚总能感受到美好:一只羽毛红蓝相间的大鸟在林中觅食,时而抬头张望,鸣叫声犹如婴儿啼哭,这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红腹角雉。
鸟类不仅是黄荆老林里的“颜值担当”,也是争奇斗艳的“舞林高手”。除了红腹角雉,在红外相机的镜头下,还有羽色靓丽、身姿轻盈的白鹇;深夜的森林里,昼伏夜出的灰林鸮不时闯入镜头,或瞪着圆溜溜的眼睛与镜头“对视”,或急匆匆地在林中穿行;白鹇、角雉在林中悠闲觅食;藏酋猴成群结队在山脊上嬉戏;果子狸在夜间到处游荡;还有豹猫、黑熊、岩羊、林麝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白鹇
最让王刚印象深刻的,是黑熊一家的故事。
在红外相机的镜头下,黑熊一家共出现过三次,每一次出现都带给王刚不一样的感受。第一次是欢喜,两头成年黑熊毛色黑亮、体格健壮,时不时好奇地凑近镜头打量,憨厚中透着灵敏。第二次则是痛惜,那是距离上一次被拍到的几个月后,再次出现在镜头前的两头黑熊却变成了“残疾熊”,一头前腿只有半截,一头跛着后腿。两头黑熊的断腿,显然是被兽夹所伤。但因黑熊力大,最终挣脱,却留下终身残疾。最近一次,王刚又从镜头里看见了黑熊,让他欣喜的是,它们多了个熊宝宝,一家三口看上去很温馨、和谐。
黑熊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拍摄到的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但‘不打扰’,才是对它们最好的呵护。”王刚说,隔三差五穿梭在大山深处的护林员们会定期收集整理视频、图片,每次读取存储卡时,都能收获满满惊喜:原始森林就像一个大家庭,红外相机镜头下,时而有山鼠、刺猬等小型动物闯入,时而有野猪、山羊、豹猫等野生动物悠然走过。被誉为林区“胆小鬼”的小麂悠然自得地觅食;夜间出没的豹猫东张西望;成群结队的猕猴也来丛林探险,走路萌萌的样子着实“抢镜”……
黄荆老林不仅是珍稀动物的天堂,也是珍稀植物的大观园。
每年四五月,独属于黄荆林区的睡莲叶杜鹃肆意绽放;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珙桐也进入盛花期。此外,还有距今超过5亿年、被称为“茶族皇后”的地区特有保护植物四川小黄花茶;被列为一级濒危保护植物,距今两亿年、侏罗纪时期的黑桫椤;距今250万年、第四纪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珍稀濒危物种红豆杉……
调查数据显示,在这300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还生长着润楠、鹅掌楸、香果树、桫椤等1700多种高等植物。
黄荆老林里像这样上百年的古树有很多
他们的愿望 是保护好它们
古蔺县赤水源黄荆老林自然保护中心有一个特别的陈列室,除了展示各种野生动物的照片,还放着巡护队员从野外找到的200多个猎套。有的很原始,有的带有GPS定位。
“把这些盗猎工具陈列在这里,是为了起到警醒作用。”古蔺县赤水源黄荆老林自然保护中心副主任颜宇介绍,今年以来,保护中心已开展9次反盗猎巡护,配合森林公安为反盗猎工作提供证据。期间,共清理捕兽夹、猎套等20余套,其中还有带定位装置的新型猎套。
49岁的罗茂开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生态护林员,一个是巡护监测员。他的工作不仅是宣传森林防灭火,每个月还要和同事组队进山,开展巡护监测。
游隼
和平时巡山不一样,巡护监测时,队员们在原始森林里一待就是几天。不仅要制止非法狩猎行为,还要安装红外相机、采集红外相机数据等。根据每次读卡发现的野生动物活动踪迹,要随时调整红外相机安装角度。同时,该保护中心还根据影像资料,绘制野生动物分布区域图,并梳理确定巡护监测线路、监测点位。
“从红外相机拍摄的视频资料中,我们看到野生动物的品类、出现频次有明显增加,野生动物种群正在逐渐恢复。”颜宇介绍,目前,红外相机已拍摄到13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黑熊、毛冠鹿、豹猫、猕猴、白鹇、红腹角雉、鬣羚等。
小麂
巡护过程中,对野生动物的监测和救助往往如影随形。
“途中曾遇到过受伤的‘猫头鹰’,由于伤势重,只能带回站上治疗。”颜宇说,那是一只翅膀受伤的毛腿渔鸮,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经过几天的精心救治,鸟儿身体逐渐恢复,治疗费用花了500多元。由于没有野生动物救助专项经费,这笔钱就由黄荆自然资源站工作人员自愿捐助。
这些年,颜宇已记不清救助了多少野生动物,如岩羊、獐子、猫头鹰、娃娃鱼……
在黄荆老林,需要保护的不只那些野生动物,还有许多珍稀植物也是重点保护对象。原林村楠木坝,一株被当地村民称为“四川红豆杉王”的古树便是其中一类。
2011年,经泸州市林业局(现林竹局)专家测量,这株红豆杉胸径超过1米,树高近30米,树龄已有上千年。为了保护它,还在四周建起了围栏。
千年红豆杉
与千年红豆杉为邻,刘章龙一家祖辈6代人都在这里生活,一直守护这株红豆杉。在刘章龙的记忆里,这株红豆杉的大小粗细跟爷爷辈描述的差不多,足见其生长缓慢。
“40多年前就有人打过红豆杉的主意,愿意出上万元买走,但被父亲果断拒绝了。”刘章龙说,那时家里并不富裕,但在父亲看来,千年古树是有灵性的,它守护了家族几代人,作为后辈,也有义务守护好这株红豆杉。
大自然的愿望 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日升月落,年复一年,森林里的生灵与村民之间逐渐有了一种微妙的默契。
2016年秋季的一天,颜宇接到当地村民电话,有只“小老虎”跑到普照山的小路上,一直围着他打转。他赶过去一看,“小老虎”是一只雌性豹猫,在村民面前赖着不走,似乎在求助。
那天,颜宇跟着豹猫来到森林深处,发现了被箭竹卡住的豹猫幼崽,豹猫妈妈静静地看着他帮“孩子”摆脱困境。在返回密林里时,豹猫妈妈一步三回头,那眼神让人久久难忘。
红外相机拍下森林里的豹猫
2017年的一天,黄荆镇原林村村民赵世鸿在田里干农活时,发现一只左前臂受伤的小猕猴,便带回家悉心照料。3个多月,小猕猴伤愈,放它回归山林时,小家伙却怎么也不愿离开……
原来,小猕猴在赵世鸿家生活的这段时间,逐渐和赵世鸿的家人打成一片。赵世鸿的儿子在山上玩耍,它就跟在屁股后面;全家人围着桌子吃饭,它就趴到桌边求赏赐;家里没人时,它就自个儿上蹿下跳、嬉戏玩耍……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还有很多,祁小琴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大学毕业后,26岁的祁小琴毅然放弃在绵阳当老师的机会回到黄荆。这里的山水草木、野生动物是她放不下的乡愁。
祁小琴家以前住在山上,小时候上学要走很长的山路,每天都有小动物在陪着她。退耕还林后,她家搬到山下,但外公外婆不习惯,还是住在山上。于是,她和小动物之间就有了更多的故事。
獵羚
山上村民少,野生动物很自由。祁小琴的外公每年种的玉米、红薯有一半都被野猪、猴子吃掉,可老人并不生气,反而对它们产生了感情。“吃就吃嘛,不吃它们就得挨饿。”
哥哥想吓一吓这些偷吃的东西,网购了大喇叭,录制人的声音呵斥。刚开始几天还有效,但后来它们就当听音乐了。
有一次上山看外婆,祁小琴遇到猴子成群结队搞破坏,她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木棍扔过去,猴子躲过了,还朝着她咧嘴笑。
黄荆老林,人与动物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在一片森林里,每一个生命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共同维护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它们和他们,默契地掌握了和谐共生的方式,也建立起了情感,共同讲述一个关于和谐的故事。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