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科普】科学预防,健康伴我行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摘要: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或病人分泌物传播,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塞、流鼻涕、咽痛、咳嗽等。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或病人分泌物传播,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塞、流鼻涕、咽痛、咳嗽等。

2.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特征为全身性红疹和水疱,重点防控场所是中小学。

3.流行性腮腺炎: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以腮腺发热、肿胀、疼痛为主要症状,1-2天后,腮腺逐渐肿胀,从一侧开始,然后逐渐累及另一侧。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多样,包括飞沫、密切接触和气溶胶传播。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轻症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5.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和呼吸道飞沫传播,症状主要为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

6.诺如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冬春季学校高发的传染病。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12-48小时,儿童发病症状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

7.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潜伏期为2-3周,主要的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一般咳嗽比较剧烈,退烧后,咳嗽还可能持续1到2周。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

8.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病毒。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或经污染的手和物体表面传播,潜伏期通常为 2-8 天。病人感染后多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儿童感染合胞病毒后的典型病症是发烧、咳嗽、鼻塞、流涕,成人感染之后的典型病症与普通感冒十分相近,例如低烧、咳嗽、鼻塞、流涕。

为做好冬春季传染病防控,温馨提示,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避免飞沫传播。天气条件较好时建议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此外,注意手卫生和食品卫生等能够预防多种传染病。

2. 做好个人防护,提高防病意识。

流行高峰季,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区域,必须前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做好防护,避免与有可疑症状的人员亲密接触。

3. 加强个人健康管理。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膳食、提高自身抗病能力。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及时就诊。不带病上课上岗,并注意个人防护,避免传染给其他人员。

4. 做好感染者管理。

感染者居家期间,尽可能待在通风较好、相对独立的房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如条件允许使用单独的卫生间。避免与同住人员共用餐具、毛巾、床上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

5、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儿童、中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

6.重点机构和场所做好传染病防控管理。

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人员密集的集体单位要做好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可能的传染病患者,并采取合理防控措施,避免造成聚集性发病或暴发疫情。

冬春季传染病多发,让我们一起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懂得科学的预防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