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我都会走路了,我的胳膊还不会抬、手还不会动呢?”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常有这样的困惑。确实,下肢功能往往恢复得相对较快,上肢的恢复却常常不尽如人意,手与胳膊的活动能力依然受限。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为什么我都会走路了,我的胳膊还不会抬、手还不会动呢?”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常有这样的困惑。确实,下肢功能往往恢复得相对较快,上肢的恢复却常常不尽如人意,手与胳膊的活动能力依然受限。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在日常生活中,上肢需要执行比下肢更为多样且复杂的动作,因此,大脑分配给上肢的功能区域显著大于下肢。上肢负责精细运动,其感觉皮层与运动皮层的面积均远超下肢,这意味着对上肢的控制更为复杂且广泛。正因如此,脑卒中患者中,上肢功能障碍的比例往往高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相较于下肢的康复治疗,上肢的康复不仅更为精细复杂,其恢复过程也更为缓慢和艰难。此外,下肢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患者无法站立,而上肢若一侧功能丧失,另一侧尚可代偿,这种“替代效应”使得上肢功能障碍更容易被忽视,从而增加了恢复的难度。
大部分患者在出院后仍面临上肢活动障碍的问题,而缺乏持续的康复训练往往会导致功能进一步退化。为打破这一困境,智康机器人推出了自主创新项目——“背包里的康复师”,即全周期多场景便携式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该产品的医疗版本上肢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于2024年12月通过NMPA认证(浙械注准20242192076),并入选《2024年度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
“我们希望患者能告别舟车劳顿,跨越地理约束,每天仅花一杯咖啡的钱,就能把三甲医院的康复医生带回家。”正如其创始人徐培麒所言:“我们的目标是解决康复的可及性,让智能康复走进家庭,让生命更有质量。”
智康机器人创始人徐培麒接受第一财经采访
01
自研全周期多场景便携式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把整套康复解决方案装进背包里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正如乔布斯所言:“人生经历就像一颗颗珍珠。当你在未来的某一天把它们都串联起来,就变成了美丽的项链。”徐培麒的人生轨迹亦是如此。
他本科专攻机械电子自动化,硕士则深入高级控制与系统工程领域,毕业后在中科新松、SICK(西克)等顶尖企业积累了深厚的机器人技术与管理经验。然而,一次亲戚因中风未能及时康复的经历,深深触动了他,促使他决心创立专注于居家场景下上肢康复的智康机器人。
通过与上海交大医学院康复研究院、华山医院康复科专家合作,徐培麒巧妙融合机器人技术与康复医学医工结合,推出了“全周期多场景便携式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该系列产品由康复机器人、训练底垫、康复软件构成,涵盖医用版、机构版与家用版,贯穿康复全周期中的不同场景使用。
智康全周期多场景便携式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新款外观设计效果图)
该机器人采用了末端牵引式设计,可覆盖各类上肢功能障碍患者Brunnstrom康复六阶段的各个阶段。在软瘫期,其能通过带动患者通过被动运动激发患者主动运动能力;在共同运动期,则能有效增强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在分离运动期,使用该机器人能进一步强化患者的肌力和动作协调性。
在康复功能方面,该机器人内置了由治疗师精心设计的固定轨迹训练,涵盖了丰富的休闲ADL训练场景、超过20种训练动作及10多个训练环境。其中,科研版更增添了VR镜像训练与脑机训练功能,激活大脑神经通路,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智康的便携式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仅约7Kg重,体积约0.008m³,和一台办公投影仪的大小接近,轻便小巧,可放进书包携带配送。不仅能在医院、康复机构的康复大厅使用,还能放在可移动的小桌子上推到病床旁边,帮助患者进行床旁康复训练。
其科研版产品的“智能性”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具备自适应训练模式,智康通过自研的非线性力控制算法,能实时感知患者发力情况,动态调整输出的辅助力大小,提升患者参与度与康复效果;二是增加了脑机接口训练模式,机器人能感知患者大脑运动意图,特别适合软瘫期患者,能高效诱发主动运动;三是智能推荐训练方案,机器人能根据患者的活动反馈与康复阶段,提供个性化康复路径。
02
三大保障,提升居家康复的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背包康复师”入户后,如何在没有专业康复师的指导、监督下,保障病患的康复时间、康复效果呢?
智康机器人凭借三大保障策略——增强康复训练的趣味性、提供个性化智能康复训练方案,以及与专业康复机构紧密合作,有效应对了这一难题。
为克服传统康复治疗目标模糊、动作单调导致的患者积极性不足问题,智康精心设计了系列款贴合老年人兴趣的游戏,来匹配不同的康复疗程。徐培麒介绍道:“这些游戏不仅为康复过程增添了乐趣,并且通过游戏关卡、游戏难度的设置,让康复患者在每一次康复时都有了一个明确的任务目标,比如钓一条鱼、下一盘棋、做个面包等等,更容易激发康复的主动性,康复效果也较好。”
智康的便携式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内嵌了钓鱼、五子棋、吃香蕉、碰碰车、烹饪等多款休闲益智的康复训练游戏。患者只需将患肢置于设备上,系统便能通过力控制算法感知患者反馈,自适应调整辅助力度,引导患者通过游戏挑战完成上肢的屈伸、外展等动作,从而促进上肢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和肌肉力量的增强。同时,这些游戏设计还融合了丰富的场景和随机惊喜事件,形成正向激励机制,每次训练结束后,还会自动生成训练报告,便于康复师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此外,该机器人还具备智能推荐功能,能根据每次自动生成的训练报告,为康复治疗师推荐匹配患者当前康复阶段的个性化训练方案,进一步提升康复的有效性。
同时,智康机器人也与国内连锁康复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初次使用时,由专业康复师上门评估并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之后患者只需简单操作开机,即可按照预设方案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康复师还会定期进行阶段性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训练方案,确保康复进程的持续有效。
03
二类器械注册证获批,开启全国招商
目前,智康的上肢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已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华山医院康复分中心上海新起点康复医院、康复养老照护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展开应用。
针对居家康复场景,智康机器人贴心地提供了购买与租赁两种灵活选择,旨在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在不包含康复师上门服务及其他额外康复服务的情况下,用户每天仅需承担相当于一杯咖啡的费用,即可租用这款机器人。若用户期望获得更佳的康复成效,智康还额外提供每月2至3次的评估服务或其他定制化康复服务。
徐培麒分享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案例:一位89岁、中风三次的老人,通过持续使用智康便携式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在家进行康复训练,最终恢复了上肢活动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吃饭等日常活动。此外,对用户的满意度调查显示,约70%的人表示非常满意,30%的人表示比较满意,80%的人表示活动性和协调性得到了显著改善。
谈及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徐培麒引用了励建安院士的观点,“小型化、可穿戴、智慧化”是方向发展。同时,徐培麒认为在场景上居家化将成为主要趋势。未来,康复机器人将朝着更加轻便、智能、易于操作的方向进化,其服务对象也将从医疗机构逐步扩展到个人用户,应用场景也会从专业机构延伸至家庭康复训练中。
目前,智康机器人正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团队紧密合作,共同研发新一代康复机器人产品。公司后续将继续围绕上肢康复方向,持续打造多元化的康复产品矩阵,以成为“居家场景里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第一选择。”
随着智康的上肢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获批,公司已全面启动全国招商计划,诚邀广大代理商与经销商携手并进,共拓市场。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来源:小方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