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无线电:并非你想象的那样“业余”

360影视 2024-12-25 09:30 3

摘要:在不少人的认知里,“业余无线电” 的 “业余” 二字,或许会让他们觉得这是一种不够专业、仅供娱乐消遣的活动。实则大谬不然。业余无线电在无线电业务领域中占据着独特且正规的地位,是国际电信联盟明确划分的一种无线电业务类型。它是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

在不少人的认知里,“业余无线电” 的 “业余” 二字,或许会让他们觉得这是一种不够专业、仅供娱乐消遣的活动。实则大谬不然。业余无线电在无线电业务领域中占据着独特且正规的地位,是国际电信联盟明确划分的一种无线电业务类型。它是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的无线电通信业务,这些爱好者均是经正式批准的、对无线电技术抱有浓厚兴趣之人,且纯粹出于个人爱好,并不涉及谋取利润。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绝非泛泛之辈,他们需要掌握扎实的无线电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从无线电波的传播原理、频率的合理运用,到各类无线电设备的操作方法、电路原理,再到通信规则与法律法规等,都需要他们了然于心。例如,在 A 类业余无线电操作证书考试中,就涵盖了无线电管理相关法规、无线电通信方法、无线电系统原理、安全防护技术、电磁兼容技术以及射频干扰的预防和消除方法等内容。只有通过系统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爱好者们才能在无线电的世界里合法、合规且有效地进行探索与实践。他们就像一群专注的学者,在业余无线电这个领域里不断深耕,用知识武装自己,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与挑战。

在实践方面,爱好者们更是积极踊跃,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他们热衷于进行天线设计与制作,通过不断尝试不同的材料、结构和尺寸,力求让天线的性能达到最佳,以实现更远距离、更稳定清晰的信号传输。一些爱好者利用废旧的电视机天线制作八木天线,并在房顶架起室外天线的经历便是很好的例证。同时,他们还会对无线电设备进行改装升级,从调整设备的内部电路参数到优化外部接口,从提升设备的功率到增强信号的接收灵敏度,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一些爱好者改装的背负式对讲机,巧妙地将手摇电话盒子与车载对讲机结合,还配备了专门的天线,使其在应急救援等场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他们还勇于尝试新的通信模式与技术,如数字通信模式中的 FT8、RTTY、PSK31 等,不断探索无线电通信的边界与潜力,为这个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各种自然灾害和紧急情况中,业余无线电往往成为保障通信的关键力量,堪称应急救援的生命线。就如在 2008 年的汶川地震中,当地震发生后,常规通信网络瞬间瘫痪,手机失去信号,固定电话和网络也无法使用,整个灾区几乎陷入信息孤岛的绝境。然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迅速行动起来,在地震发生不到 3 分钟,成都的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网便启动并开始呼叫,将重灾区通信中断的信息及时传递出去。随后,四川省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网指挥中心成立,众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参与其中,他们凭借着自己的设备和技术,日夜坚守在通信岗位上。据不完全统计,电台值班联络日志上的记录多达 300 多页,仅在日志上出现的 HAM 就有 1900 多名。投入各类通信设备超过 6000 台套,参与调动车辆 8000 余台次,转运伤员近万名。他们的努力为救援队伍提供了灾区的详细信息,协助指挥中心进行调度安排,使得救援工作能够更加有序、高效地开展,为挽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同样,在 2021 年河南 720 特大洪灾中,当洪水肆虐,网络阻塞,通信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时,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再次挺身而出。很多爱好者携带背负式电台设备奔赴灾区,这些电台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受灾区域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他们为救援队伍传递信息,帮助受灾群众与家人取得联系,为整个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通信保障。此外,在诸如印度洋海啸、日本福岛地震等国际重大灾害事件中,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也积极参与其中,跨越国界,为救援工作贡献力量,展现出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伟大精神。业余无线电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它能够在最艰难的时刻,冲破困境,确保信息的传递与沟通,为生命的救援和希望的延续搭建起稳固的桥梁。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始终站在科技探索的前沿阵地,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持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是推动无线电技术不断进步的重要推手。早在无线电技术发展的早期,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上个世纪,当长波通信在洲际通信中占据主导地位,各国政府和资本家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建设长波无线电通信电台时,短波无线电因其传播特性被认为无法进行远距离通信而遭到忽视。然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却敏锐地捕捉到了短波无线电的潜力。他们利用那些被认为无用的短波频率进行试验,不断尝试和探索。终于,在 1921 年意大利罗马城郊的小镇火灾中,一台功率仅数十瓦的短波无线电台成功发出求救信号,并被千里之外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无线电爱好者接收到,这一事件充分证明了短波通信实现远距离通信的可能性,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短波无线电的认知。此后,科学家们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实践基础上,深入研究短波无线电的传播原理,发现了短波通过电离层反射进行远距离传播的规律,从而开启了短波通信的新纪元,为全球短波广播和通信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对新技术的探索热情愈发高涨。如今,他们积极投身于数字通信领域,对 JT65、FT8 等新兴数字通信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不断优化和拓展这些模式的功能与应用范围,有效提高了通信效率。在卫星通信方面,爱好者们积极参与业余卫星通信项目,不仅亲自搭建和操作地面站用于与业余卫星的通信,还与专业机构合作研发新型空间电台。例如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 “北理工 1 号” 卫星,于 2019 年 7 月成功发射,该卫星上搭载的新型空间电台为全世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提供了卫星信标和通联平台,极大地推动了业余卫星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无线电技术在太空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践成果,不仅丰富了无线电技术的内涵,也为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促进了无线电技术与其他科技领域的交叉融合,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就像一群勇敢的开拓者,在无线电技术的未知领域中不断探索前行,为科技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引领着无线电技术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业余无线电也是一座跨越地域与文化差异的桥梁,在促进全球爱好者之间的社交互动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通过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可以轻松地与世界各地的同好建立联系,展开交流。无论是在繁华都市的高楼大厦中,还是在偏远乡村的宁静角落里,只要拥有一台业余无线电设备,爱好者们就能够打破空间的限制,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畅所欲言。他们可以分享彼此的生活趣事、交流无线电技术心得、探讨当地的风土人情,甚至在遇到困难时相互提供帮助和支持。这种跨越国界的交流互动,不仅增进了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了解与友谊,还促进了各种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艾伦・麦克布鲁姆作为一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自 2011 年安装第一部业余电台以来,他已经通联了美国所有 50 个州、60 多个国家和七大洲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他通过电台与来自日本、南非、东欧保加利亚等世界各地的爱好者进行交谈,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文化。在一次通联中,他与远在南极洲的一位政府研究员建立了联系,尽管通联时间短暂,但这次跨越半个地球的交流让他深刻感受到了业余无线电的魅力和力量。他还热衷于收集与世界各地爱好者交换的 QSL 卡明信片,这些小小的卡片不仅是一次通联的纪念,更是不同文化交流碰撞的见证。每一张 QSL 卡上都可能印着当地的特色风景、文化标志或传统习俗,通过这些卡片,爱好者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此外,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还经常组织或参与各种国际远征活动(DXpedition),前往偏远的岛屿、山区或其他特殊地区进行通联操作。这些活动不仅是对无线电技术的挑战和探索,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宴。在远征过程中,爱好者们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同时也将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和特色分享给对方,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用他们的热情、知识与奉献,赋予了业余无线电丰富的内涵与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技术追求,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承。在未来的日子里,业余无线电将继续在技术发展的浪潮中砥砺前行,在应急保障的使命中勇挑重担,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我们有理由相信,业余无线电这颗璀璨的明珠,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持续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吸引着更多的人投身其中,共同书写属于它的辉煌篇章。

来源:BG3ODZ团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