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S.NEWS:美国纽约一家数字媒体公司,专注于用大数据分析为多个行业提供价值资讯。1983年开始发布美国大学排名,2014年首次发布全球大学排行榜。
为鼓励小编持续输出内容,麻烦大家多多点赞转发,谢谢各位啦!
在最新的QS2025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分别排名亚洲的第一和第三,看起来非常厉害。
实际上,这两所高校排名如此之高,只是因为QS的排名标准非常有利于这两所高校。
进入正文前做个小背景介绍:
目前软科排名(英文名:Shanghai Ranking)、U.S.NEWS和QS是三大主流世界高校排行榜。
软科:中国上海一家专注于高校绩效评价与提升的专业化研究与咨询服务机构,2003年开始发布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
U.S.NEWS:美国纽约一家数字媒体公司,专注于用大数据分析为多个行业提供价值资讯。1983年开始发布美国大学排名,2014年首次发布全球大学排行榜。
QS:是由英国一家国际教育市场咨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QS公司最初与泰晤士高等教育(简称THE)合作,共同推出《THE-QS世界大学排名》,首次发布于2004年,是相对较早的全球大学排名;2010年起,QS和THE终止合作,两者开始发表各自的世界大学排名。
任何排名或者比赛都有规则,只要有规则,就有有利规则和不利规则。了解排名的同时,更需要了解其规则,才知道这个排名对我们的参考价值。
排名规则
软科排名的规则如下:总的来说非常看重客观指标,所有标准都是基于客观事实。非常偏重学术,所以软科官方也自称自己的排名是: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U.S.NEWS排名规则如下:既有客观指标,也参考主观判断。其中Global Research Reputation(国际科研声誉)和Regional Research Reputation(区域科研声誉) 都是主观指标,因为这两项指标产生是靠“问卷调查”。
QS排名规则如下:主观指标占比较高。其中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都是靠“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常用的统计手段,社科领域使用很普遍。一个科学设计的问卷调查是可以获得很宝贵的信息。但问卷调查结果的可靠性高度依赖问卷的设计和被调查者的普遍性、典型性。简单地说:问卷调查结果可信不可信有很大的弹性空间。
三个排名系统中,QS的主观指标占比最高达到45%,U.S.NEWS主观指标占比25%,软科排名不含主观指标。
所以虽然软科的结果基本上只能反应一所高校的科研实力,但都是客观的依据,没有太多可操作空间,是比较可靠的。
而U.S.NEWS和QS排名的主观倾向性比较大,特别是QS。说白了问卷发给谁填,对结果影响巨大。就好像比较刘亦菲和刘诗诗谁更美,问卷发给刘诗诗的粉丝,肯定说刘诗诗更美,美爆了。能说他们错吗?他们当然没有错,刘诗诗就是美。但我还是觉得刘亦菲更美,我也没有错,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世界大学排名对中国大学非常不友好的规则还有一条是“国际化”,U.S.NEWS和QS指标里都有明确的国际化指标。
在U.S.NEWS里面是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relative to country(国际合作占比)和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国际合作)两项,共计占比10%。QS里面有三项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国际员工占比)、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国际学生占比)和International Research Network(国际科研网)共计占比15%。
新加坡、香港这种国际港口地区的高校在国际化指标上极具优势,因为他们都是弹丸之地,学生、老师和科研都高度依靠国际资源。人口没有几个,经济还算发达,自然国际学生多、国际教师多。但是国际化就就能提高大学水平吗?不见得。人种是有差异的,论跑步非洲黑人就是牛,但是黑人出过几个科学家?跟一些人再怎么国际化也没有什么卵用,就是纯智力扶贫。美帝跟华裔搞国际化当然大大的利好他们,多少华裔的工程师在美帝做芯片、做人工智能。但就是我说的国际化有没有用,看跟谁国际化,西方喜欢搞政治正确,喜欢Diversity(多样化)。因为政治正确在选票上是有用的,在目前的政治体系下是有用的。
实际上软科虽然没有明确的国际化指标,但无论是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都是西方的评价体系。在别人的标准下评选,中国的高校始终是吃亏的。中文语言就是最大的障碍之一——外国人学中文实在太难了。另外,东大最前沿、高度保密的军工研究不是公开资料可以查询的,很多高校参与其中。这方面也就一只手可以数出来的几个军事大国有巨大的潜藏实力。世界上很多先进的科技最早都是诞生于军工领域,包括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新加坡的大学能搞什么军工?不搞军工,就意味着跟很多最前沿的科技沾不上边了。
吃亏就吃亏吧,即使用这样的标准,在软科上清华也排到了22、北大排到了24。而新加坡国立则排68,南洋理工排90。
所以我说新加坡和香港的大学没有排名看起来那么强,中国高校的实力在全球排行榜是绝对被低估的。但我们有低调的传统:“虽然空间站摆在那里了、科技战跟漂亮国打的热火朝天,但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的大学不咋地,你们爱怎么排就怎么排,总之前万别把我们排进前十。你们就是先进!”
从上面的分析就能看出来QS的标准总的来说60%的比重都对中国高校极不友好。所以中国高校在QS上排名不怎么样,但并不意味着中国高校的实力不行。
其实从经济、人口规模和国家实力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高校的实力。
新加坡人口就几百万,每年本国的应届生就几万人,按照适龄人口0.5%的精选比例(我国适龄人口能上985比例),他们能挑出来跟我们勉强差不多的学生其实最多百来号人。我们通过中考、高考从1500多万人口中一路筛选出来的985生源真的是随便秒杀他们。
再说资源,新加坡是很富裕,但没有工业、农业、军事,医院都没几个,只有服务业。科研和产业是紧密相连的,科研可以为产业带来新理论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又可以反哺科研、验证理论、更新理论。没有产业,你说你学科牛,牛在哪里?连"试验田"都没有怎么牛?就靠发几篇有用没用的论文?就靠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教授互相吹捧?新加坡最多就能够搞搞国际贸易和金融研究。
QS排行榜上马来西亚大学排名全球60,比中科大高多了。鬼才信。不过我们没意见,把马大排到清华前面我们也没意见。只要我们不信,你们随便排。
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引用USNEWS和QS的排名?
因为相比其他排名,他们还稍微可靠一点,有依据总比没有依据好。虽然我觉得刘诗诗没有刘亦菲好看,好歹刘诗诗也是美的。所以哪怕标准不完美,有瑕疵,在没有更好的标准前,姑且用着。
总的看,三个榜单里面QS对中国高校最不友好,中国排前50的高校在软科和U.S.NEWS都差不多全球300左右,而QS则到600以后了。而这三个榜单的排名标准都显然不适应财经类高校,这就是为什么根本看不到财经类高校上榜,但不能说央财、上财不好。
最新排名
下图是中国排名前50的高校在三个榜单中的位置给大家做个参考。大部分上榜高校都是985高校,985大学生源最好、经费最多、师资力量雄厚,能上榜也是意料之中。有一些双非高校和211大学也上了三个榜单,例如深圳大学、郑州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挺厉害的。但什么榜单都只能做参考,任何标准都有局限性。我们选择大学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不可以唯榜单论。
来源:职场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