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冷备货,天暖销售。随着冬至的来临,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潍坊坊子工业发展区王家庄子村,迎来了风筝制作加工销售的旺季。王家庄子现代风筝合作社第一届理事长王振华介绍,王家庄子村年产风筝9000万到一亿只,年产值在3个亿左右,国内市场占比可达到80%,外贸占比能达到7
天冷备货,天暖销售。随着冬至的来临,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潍坊坊子工业发展区王家庄子村,迎来了风筝制作加工销售的旺季。王家庄子现代风筝合作社第一届理事长王振华介绍,王家庄子村年产风筝9000万到一亿只,年产值在3个亿左右,国内市场占比可达到80%,外贸占比能达到70%,从2000年以后,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
在王振华的带领下,走进村内的大山风筝厂,到处一片忙碌的景象,展厅内各式各样的风筝琳琅满目,来此批发进货的客户络绎不绝。扎制车间内,10多名女工有的负责组装,有的负责缝制,不多一会,一个个玻璃纤维骨架、防雨绸面料的风筝就被制作完成,打包等待发货
王振华告诉记者,像大山风筝厂这样规模的风筝制作工厂,整个王家庄子村达到了60多家,村里4000多人有一半以上从事风筝及其相关产业。
“目前,王家庄子村已经形成了从风筝设计、布料、骨架、风筝轮再到风筝线,扎制销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王振华说。
而风筝产业也是富民产业,解决上了岁数的村民就业问题,年轻村民也可以利用风筝做电商,或者给风筝做配套产品,解决了创业的问题。
追溯王家庄子村风筝制作的起源,还有一段历史。据介绍,明末清初,王家庄子族人就开始学习竹编技艺,利用竹材搞加工,很多家庭利用竹子制作农用器具和生活用品,春天农闲时,村民就用竹子扎制造型各异的纸鸢放飞游玩。1984年,回到村里的王桐山先生将村内传统竹编工艺与风筝扎制有机结合,与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合作扎制风筝,并对工艺风筝进行大胆探索,成为王家庄子风筝产业的开拓者,1984年,第一届国际风筝会在潍坊成功举办,也为王家庄子村带来了商机,王家庄子村收获到了订单,全村的风筝产业也越来越大。
现在王家庄子村的风筝产业还辐射到周边的区县,昌邑、寒亭、青州、昌乐、临朐等地,都有做相关配套加工的企业。从1984年开始,风筝扎制也一直在创新发展,从最初的竹子做骨架,用纸去糊,纸上做绘画。到2000年后,竹子逐渐被玻璃钢纤维、树脂纤维所取代,现在有的则使用碳杆,面料也在创新,从纸塑料布到防雨绸,既抗风抗撕裂又防老化。印染上更是从机器的涂层印染发展到热转移技术,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水的污染,2021年以后又开始使用数码技术,实现了小批量个性化的定制。
现在销售最火的风筝是什么风格的呢?据大山风筝厂负责人孙月梅介绍,2022年后国风风筝开始走俏,他们将传统的醒狮、龙凤、蝴蝶、沙燕等风筝使用数码技术,重新制作,制作出来的画面风格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既有现代感,也不失传统。
而销售渠道,也在逐步扩展到线上,从传统的批发市场,开发到阿里,淘宝、天猫,拼多多等电商渠道,还积极发展外贸市场。“村内共有风筝电商200多家,通过抖音、淘宝、天猫、拼多多等销售渠道发展电商销售,2024年春节后线上销售占比已达80%,销售旺季的单日线上订单能达到3万单以上。”王振华介绍。
目前王家庄村风筝也实现了门类的全覆盖,既有放飞的儿童风筝、成人风筝,还有用于教学的绘画风筝,供小朋友拿到后自己去创作绘画;还有小孩子玩的鱼竿风筝,也有传统的礼品风筝,还有文创风筝等等。
而与风筝相关的文创产品,像钥匙扣、风铃、香包等衍生产品,也深受消费者欢迎。
随着风筝产业的蓬勃发展,2024年1月,在坊子工业发展区党工委党建引领下,王家庄子村联合村内48家骨干风筝企业成立潍坊市坊子区现代风筝合作社,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新模式,打破过去“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风筝企业“抱团发展”。并且合作社推出了10大服务,包括资金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版权保护,促进文化技术交流等,在此基础上产业园也正在逐步完善,提供办公场所,电商孵化直播基地等多方面为培育风筝制造规模企业而助力,继续擦亮风筝产业新名片。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