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潮客厅:“汉字叔叔”斯睿德:我想用AI技术研究汉字

360影视 2024-11-21 21:23 7

摘要:20多年前,美国学者斯睿德创办了“汉字字源”网站,收录近10万个古代中文字形。这些汉字,搭乘着互联网,传遍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汉字叔叔”。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檬

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互联网文化的交流和互鉴是嘉宾代表热议的话题。

20多年前,美国学者斯睿德创办了“汉字字源”网站,收录近10万个古代中文字形。这些汉字,搭乘着互联网,传遍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汉字叔叔”。

“汉字叔叔”研究汉字的20多年,正是互联网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一个缩影。

11月21日,潮新闻邀请了“汉字叔叔”斯睿德做客“峰会潮客厅”,听听这名美国学者爱上汉字的缘起,以及他眼中乌镇蕴藏的汉字故事。

斯睿德做客峰会潮客厅。潮新闻记者 邹宸 摄

“汉字叔叔”斯睿德今年74岁,但还在坚持做着汉字的研究。当天,他身穿一件藏蓝色的中式上衣,上面绣着龙的纹样。“这件衣服的用料是杭州丝绸,我很喜欢。”他说道。

斯睿德与互联网的联结深厚,他是最早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汉字字源的学者之一。20世纪90年代起,他利用电脑实现汉字数字化,创办了“汉字字源”网站,用20年时间整理甲骨文、小篆等字形并传到网上,从而方便网友输入汉字就可查看字形。

“到现在,我共分析了15000个常用的汉字(字形),包括简体字、繁体字。”斯睿德说,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分析汉字,学到这些字有怎样的来源,也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他的“汉字字源”网站成为了著名的公开汉字字源数据库之一。如今,他还在视频平台讲解汉字的演变故事,让不少网友惊叹。

“汉字叔叔”斯睿德。受访者供图

斯睿德说,这是自己第一次来到乌镇,这里的水乡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初印象。

当潮新闻记者现场“出题”问:乌镇的“乌”字,有什么样的故事?

斯睿德立刻讲道,“乌”的篆体字就像一只鸟,但是鸟和乌有一个分别,那就是乌没有“眼睛”。为什么乌的眼睛不见了呢?可能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眼睛也是黑的,所以看不出它的眼睛。也因此,乌字没有了代表眼睛的那一点。

在他看来,乌镇是诗意的、文艺的,如果要用一个汉字来形容乌镇,他想用“艺”字。

斯睿德说,自己还会继续研究汉字,“互联网对汉字的传播带来很大的帮助,有机会我还想尝试把AI技术用到汉字的研究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