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8月2号的下午,又是一天高强度的复习,当我还在复习GRE的生词时,突然邮件的一声轻鸣引起了我的注意,竟然是港中文MiM Programme发出的面试邀请!
Y同学
广东财经大学 供应链管理
GPA:3.79 雅思:7.5
主要经历
实习:
安吉汽车物流有限公司实习生
科研:
第十三届APMCM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论文:
Service Optimization of Transnational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Big Data Analysis
科研:
第八届“百蝶杯 ”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
“建行杯”第八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广东省分赛
录取学校
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理学硕士
2024年8月2号的下午,又是一天高强度的复习,当我还在复习GRE的生词时,突然邮件的一声轻鸣引起了我的注意,竟然是港中文MiM Programme发出的面试邀请!
虽然网上都说MiM Programme的面试通过率极高,但本着杀鸡也要用牛刀的精神,我将自己的个人经历与回答打磨到了极致,基本上将题库里的每个问题都准备到位了,静静等待面试那天的到来......
花时间自学结果零作用
大二上学期,在还没有正式决定全心全意扑向留学时,学院发出了一份通知招募4位同学参加去往澳门科技大学交流一学期的项目,抱着体验境外学习以及当地文化的想法,也可以为研究生申请多添加一份助力的预期,我成功入选成为了这4位同学之一。
而在澳门的学习生活也让我坚定了未来要留学的想法:宽松的环境,自由支配时间,没有那么多水课,只需要学好专业课等等。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当时还在读大二的我选了一门大三才能上的专业课,要求学过概率论和统计学,但是当时我两门都还没学过,报着挑战自己的态度我在课下用了三倍的时间自学了概率论和统计学,并成功在期末考出了不错的成绩。
在交流期间我还抽出来时间在澳门科技大学校内的考点考了雅思,本想着考一次试试水没想到一次就考到了7.5分,这也为我接下来对于申请的其他准备省下了非常多的时间。
由于在澳门上的课成绩只能用作学分替换,并不能作为绩点计算,于是,我在澳门考的高分最终对我的绩点起到了0作用,同时大三还要补很多大二落下的课程,导致我一整年的课表都排的满满登登,每天的课多到想上吊往死里冲绩点的同时还要写论文、备考GRE、找实习。
总的来说,交换经历给我带来的课业压力十分大,时间成本上也并不是非常划算,但是从个人成长上而言,还是非常宝贵的,在开拓眼界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留学想法,获得了个人心境上的成长。我并不推荐任何人参加,但如果让我有再选择一次的机会,我应该还会义无反顾的报名。
澳门交换勾起留学梦
2023年6月,在结束澳门一学期交流项目后,回想起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全英的授课,全新的环境,图书馆以及班上认识的优秀的同学,无不坚定了未来要去留学的念头。
从大二上学期开始,当认识到未来就业的严峻形势后,我就知道必须得有一个研究生学历才能在未来的就业市场拔得头筹,而似乎留给受过高考应试教育的折磨且并不擅长的我的只有唯一选择——海外留学。
(课表)
在当时我并没有对留学有系统的了解,只是依照本能来维持自己的绩点,去打比赛积累自己的经历,这也为我两年后的申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开始申请前就积累了5段竞赛经历,绩点也维持在了比较高的水准。
港三新二作为刮彩票
在23年的暑假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暑期实习后,我开始四处搜集资料,寻找广州市内的留学中介,当时我线下跑了四五家留学中介进行面谈,指南者的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好,在还没签约的时候就定下了很详细的择校方案和方向,为我解答了不少留学上的问题,给人一种很真诚不藏着掖着的感觉。
在签约后我和顾问老师又聊了很久,最终确定了多地区连申港新澳——港城和港理是主申,港三新二作为刮彩票,保底悉尼。
之所以将保底以外的学校全部定在港新主要出于以下考量:
1
港新地区授课硕士学制主要是一年,在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市场时间越短未来的就业会面临的风险就会越小,而短时间的留学不仅能快速获得学位就业,还能降低期间的食宿等日常消费,毕竟像澳洲那样普遍的两年学制,时间越久,花费越大。
2
作为广东人,香港离家近,周末可以随时回家的诱惑不可谓不大,不仅可以开眼界,心累的时候还可以随时回家充电,简直太香了。港新地区的院校在珠三角地区认可度非常高,有助于将来的就业,帮助我找到更理想的工作。
一年内均分冲上90分
签约后不久规划老师为我制定了申请规划建议书,十分详细的将未来需要提升的地方分为了GPA、标化、实习、项目/竞赛、专业技能五个方面。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规划老师要求我大三一整年的平均分必须超过90分我才能在现在85分的基础上冲到87分,可能人真的需要有这样一个目标,但是此前均分从没上过90的我将大三一整年的均分维持在了92分,总分离88分仅仅差了一步之遥,排名也上升到了专业第6,也终于让我的均分和排名不再是拖后腿的部分。
大三下学期到了23年的三月份的时候,我便开始准备申请的材料了,准备的如此早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港中文的提前批开放的太早了,而我是一个喜欢提前把所有东西都备齐的人,包括雅思成绩单、竞赛获奖证明、文书、自我陈述、推荐信等等。
在指南者主申老师的帮助下,我用了大概一周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材料的准备,文书的写作流程也深得我心,主笔老师会先开一个腾讯会议专门和我进行头脑风暴,敲定要写的内容,和我聊天沟通写哪些经历进文书里会更合适,由于我的经历实在太多太杂了,我的难题并不是缺少内容,而是挑选真正合适每个专业的优质内容。
时间又过了三个月,在六月底港中文提前批开放的当天,我立马催促着主申老师提交申请,同时寄送雅思成绩和本科成绩单在读证明等各个纸质文件,力求在申请之初就将所有文件全部备齐减少项目招生官的麻烦,之后除了GRE以外的所有申请背景和成绩也就尘埃落定了,这时我才松了半口气,还有半口气得等GRE出分了才能真正松下来。
备考GRE崩溃时收到面邀
当暑假其他同学已经开始暑期实习时,我仍在继续着图书馆与床两点一线的生活,由于GRE已经考了两次都没出分,心情无比的焦虑,没能想到雅思能裸考7.5的我被GRE折磨的如此之彻底,几近丧失对英语这门我唯一感觉在行的事物的信心,在每天14小时的高强度备考中逐渐迷失自我,开始想着是不是暑期去实习带给我的提升比GRE更大。
8月2号的下午,又是一天高强度的复习,当我还在复习昨天的生词时,突然邮件的一声轻鸣引起了我的注意,竟然是港中文MiM Programme发出的面试邀请!
惊喜之余我马上将这个好消息发到了我的申请群,主申老师真的效率超级高,立刻把面试题库和面试的注意事项全部都发给了我,甚至给我约了指南者留学的模拟面试帮助我更好的适应。不得不提指南者真的为我省去了很多寻找面经与专业面试技巧的时间,题库里的内容基本覆盖了所有公共网络平台上的信息,也有一些独家的面经问题。
在拿到这些资料后我就开始了我的面试准备工作,虽然网上都说MiM Programme的面试通过率极高,但本着杀鸡也要用牛刀的精神我将自己的个人经历与回答打磨到了极致,基本上将题库里的每个问题都准备到位了,面试时也是成功将每个问题都回答的十分圆满,其中的功劳离不开准备阶段面试信息的完整度。
其实从拿到面试邀请再到完成面试之后我的心态就莫名其妙变得很放松了,接下来的GRE也是报着同样轻松的心态去面对,虽然最后还是差两分没上320,但是也立马将我最高的成绩报给了MiM Programme,送分后当天下午,我便收到了香港中文大学MiM Programme的推研信。
那一刻觉得没什么比他更重要了,两年前就将港中文视作我努力的目标,是我梦想的载体,甚至用港中文的手机壁纸来提醒鼓励每一次濒临崩溃想要放弃的自己,如今那种努力真的有回报的激动充斥着我,这份Offer也给了我勇气去向更高的目标冲击。
建议同学们早点把雅思GRE等标化成绩考出分,不要拖到临近递交申请了再着急忙慌考标化,每年都有很多同学因为不能及时考出满意的分数错过第一批甚至提前批的先机,以及要尽可能的提升自己的绩点,相比于其他软背景绩点对申请的帮助是相对更大一点点的。
最后祝大家都能收获理想的Offer, 或许现在的你为了留学申请忙的焦头烂额,但请相信结果不会辜负你的付出!
来源:思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