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十五载风雨兼程,回民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民族团结的锦绣画卷上,熠熠生辉。这里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各民族学子手拉手、心连心的温馨家园。回望过去,一代代回民小学人以对教育的专注和热爱,提炼出“融和教育”的办学理念,结出五育并举的硕果;展望未来,全校师生将
12月28日,广州市回民小学迎来95周年华诞。
九十五载风雨兼程,回民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民族团结的锦绣画卷上,熠熠生辉。这里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各民族学子手拉手、心连心的温馨家园。回望过去,一代代回民小学人以对教育的专注和热爱,提炼出“融和教育”的办学理念,结出五育并举的硕果;展望未来,全校师生将携手并进,继续播种希望,收获梦想,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回民小学赋
岭南重郡,粤省名都,回小百载,文脉千年。南眺珠水,北承越秀,东瞻博院,西接古观。驻广府以兴教泽,履中轴而绘辉煌。
源始道光,怀圣经坊;己巳(1929年)始名,清真学堂。几历危艰,终得重光。群贤砥砺,三算独强,改革伊始,长风帆扬。
将及百年,宏图擘画;于斯盛世,再奏华章。“融和互惠”,本民族团结之义;“美善共生”,固立德树人之根。校区展翼,树古木翠竹而通幽;五园并秀,饰廊柱浮雕以传神。融自然之道,喻君子之德,显和谐之美,筑心灵之苑。校训昭昭,爱国团结;学风朗朗,和而向上。学礼习文,续教化之传承;人工智能,步时代之新风。琴棋书画,扬童稚之长趣;劳动实践,寓立世之根本。融和尚美,一体多元。心耕力行,美誉等身。
功不在今,百年树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回小方兴,发轫云程。
回小符号
●校徽
校徽主体采用白绿两色,象征着纯洁与生命力;从外观整体看,是“回”字形,里面是广州市市花木棉花,其中花蕊由“回小”二字演变而来,花茎是一本打开的书,寓意教书育人就像培育花朵一样,只要方法得当,付诸爱心,便会收获鲜花绽放。书本下面的1929代表着学校的建校时间,反映出学校悠久的历史。
●校名
学校校名为当代著名古文字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时任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语文学会会长商承祚题写。
●校歌
校歌由中国儿童作家王俊康(回族)作词,歌词及旋律传递出对学子的寄托与希望,传颂了学校对未来的向往。歌词诠释着回民小学“融和”精神,呼应“融和互惠”的教育理念。
●校刊
每学期一册,凝聚了全体师生及家长心血的《融和》校刊,是回小大家庭全体成员齐齐参与的见证,记录了个体与团队学习、工作、生活的足迹。校刊以二十四节气的美景与12生肖的传统文化设计封面,六年合计12本,毕业可以将传统文化24节气带回家。刊内设计“丛林部落”“青草部落”“百花部落”“飞鸟部落”“大鱼部落”“小虫部落”等六个板块。分别代表:学校、教师、孩子们与家长们。
校刊的内容设计围绕“融和教育”理念中的学校愿景,从学校这一“民族之林”的内容而来,无论是如花朵般的孩子,如青草般的教师,还是飞鸟般的家长们,在石榴树为课程代表的课程滋养下,都会在回小丛林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明信片
每个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天,孩子们都会收到学校的礼物——一张明信片。正面是当年科艺节中绘画比赛头名的作品,反面是书法比赛头名学生写的“福”字,每张明信片上都会有一枚当年生肖邮票,并盖上大年初一的邮戳。
明信片正面
明信片反面
校史大事记
1929年12月
学校前身广州市清真小学创校
1938年10月
更名为广州市立第五小学,几近解体
1945年11月
广州市清真小学复校、复名
1957年
广州市教育局解放中路原十四中学分校拨至校舍
1959年3月
正式更名为广州市回民小学
1964年
被评为广州市文教战线先进单位
1985年9月
北面教学大楼落成
1997年8月
校舍(现南校区)落成
2017年
提出“融和互惠,美善共生”办学理念,打造“融和教育”,培养“培养融和担当、互惠创新的和美少年”
校庆书籍
《融和教育·广州市回民小学全面育人理念及实践》一书新鲜出炉。
融且和,于家于国于校,都共享着这样一种中华文化情结,同样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广州市回民小学是广东省内唯一一所回族子弟学校,融和作为一种共同的愿景,凸显了学校的文化追求,凝聚了该校的育人实践样态。
文化为魂,课程作道,融和教育不仅作为一种实践路径,更在于以文化人,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回民小学以培养“和美少年”的学子为使命,在课程设置上尊重民族特色,强调多元一体,构建以和美为基础师生的文化,彰显“融和互惠,美善共生”的办学理念。
《融和教育·广州市回民小学全面育人理念及实践》
多彩校庆 协同育人共筑学术型校园
新学期开学以来,回民小学举办了一系列学术活动,联动校内校外资源,诠释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理念,让校园的学术氛围更加浓厚,为母校即将到来的95周岁生日预热。
9月6日,回民小学举办“教师节话教师成长”主题活动,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以及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做客学校,来自全省的几十位教育工作者共议教育心得,探讨学生教学与教师成长的经验。
9月27日,学校举办“经典润心迎国庆,爝光融和颂华章”美育展示活动,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团队携百幅经典作品走进校园,让学校的美育工作再上台阶。
广东省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吴寿良、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教师杨利鸿向回民小学赠送主题绘画和书法作品
9月30日,学校与广东省民族研究所在内的六家单位举行共建签约仪式,再一次诠释协同育人理念,学校期待利用好社会资源,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
10月1日,学校在越秀公园带来“英雄花开英雄城”2024广州故事会越秀公园专场演出。回小师生以诗为媒,以歌传情,将红色历史与广州故事巧妙融合,重现了光辉的革命历程,展现了民族团结的温馨画卷。
10月25日,学校在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小云雀剧场壹号舞台举行“融爱师生情,和美家国心——广州市回民小学95周年美育成果展演”。展演分为启航、成长、逐梦三个篇章,以朗诵、舞蹈、语言艺术、乐器演奏、独唱、合唱等多种形式的节目,带来了一场视觉、听觉上的双重盛宴。
11月15日,学校举办主题为“多元协同,普特融合共发展”的第七届学术研讨会暨学术节启动仪式。现场,回小教师针对“普特融合”等理念进行成果汇报和专题讲座,并举行教师宣誓和师徒结对仪式,旨在提供学习平台,助力教师掌握普特融合教育的基本方式方法。
11月24日,学校举行“阅读跃动悦身心”教联体的团康研学活动,教师与家长代表共同见证“教联体”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致力于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实现家校联动。
11月25日,学校党总支部书记吴小兰代表学校在首届珠江教育论坛“一校一策:学校课程高质量发展的理与路”分论坛做《劳动教育+多学科融合的校本实践》主题发言。
11月28日,学校举办“秀霓虹,促共融”活动,现场,回小介绍了学校践行“融和教育”的做法,并与启智学校的老师们携手带来美术、数学等学科融合课程以及康复课的课例展示,为到场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观点的平台。
12月5日,学校党总支部书记吴小兰代表学校在特殊教育课程建设交流研讨活动暨第二届广东省特殊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校本化实践”分论坛做《和合共生,让成长更美好》主题发言。
12月12日,“悦读伴成长”青少年读党报系列活动展示交流活动在回民小学北校区举行,回民小学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校长卜晓薇在会上致辞。
强师队伍 特色课程培养五育并举阳光少年
回民小学创新管理,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引领下,改为12个中心负责学校事务,中心负责人直接对接四位校级领导组成的党政管理委员会,教师自愿报名参与中心工作,12位中心负责人分2人一组与级长共同主管年级事务,学校管理从过去的层级化管理到如今的扁平化管理。
创新的扁平化管理
学校目前拥有在编教师95人,9人拥有研究生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15人,其中正高级教师3人,广东省特级教师2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省、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3名,省市区名教师及骨干教师近40人,熟悉教育的人必定清楚,一线教学中拥有3名正高级教师,这在小学里十分难得。学校打造了一支具有坚定信念的研究型教师团队,构建“融和互惠”校本课程体系。近三年来,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案例、教学设计100多篇,获各级各类奖项近400人次,出版《和花萃》教师教学案例集。
回民小学作为广东省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学校,构建了“PPS”校本培养模型,第一个P代表Professors,意为专家教授,第二个P代表Peers,意为同伴,第三个字母S代表Selves,意指自我。学校通过外请专业人士的指导,教育同行的分享以及每位教师的自我学习,倡导每位教师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打造年度校内学术研讨会和读书分享会的日常教师学习平台。通过“PPS三成长”校本培训模式,锻造凝聚力高、能打硬仗的教师团队。
回小团队
德育工作融入在校园日常的方方面面。日常的工作中党员教师以身作则,以读书会为例,每位党员在一年内至少要做一次导师,提高参与度的同时形成党员示范作用,加强师资培养和学校管理执行效能;在学生德育方面,学校获得“广州市红领巾示范校”“广州市红色教育示范校”“广州市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等称号,红领巾大队颇具特色,开展了诸如“民族团结教育”红领巾争章、“和美中队”特色文化建设以及红领巾志愿活动等,促进孩子的成长和自我发展。
在体育运动方面,回民小学体育科组专职教师由广东省正高级教师领衔,武术、跳绳、篮球、足球、田径与毽球被评为广州市传统项目,其中跳绳、健美操被评为广州市高水平运动团队项目。同时还开设了健美操、击剑、柔道、轮滑、跆拳道、射箭、跳水等项目在内的十余个体育课程。其中,“跳跳鱼跳绳队”自2017年以来连续八年获得越秀区中小学生跳绳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并曾获广东省中小学生跳绳比赛二等奖;武术队曾多次荣获省市区奖项。
回小学子带来武术表演
回民小学对美育工作的重视不仅体现在美育教学,更体现在对外部美育资源的引进与创新。今年以来,学校先后开展红色文化艺术展演、壹号舞台美育成果展演等活动,给予校内舞蹈、音乐、美术等教学成果展示的平台,此外,作为广东省中小学艺术(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学校还在广州市教研院和越秀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引进了广东省艺术高水平团队书法项目,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专家教授走进校园,让基础教育与高校联谊,实现美育浸润,开展多元一体化的美育教学行动。
作为“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回民小学打造了“劳动+全学科”特色课程。在回小的天台上,有一座亲近自然的“空中花园”,也成为了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以种植为例,中高年级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每班承包一块菜地,完成催芽、插秧到收获完整的劳动成果,种稻不发芽,就请科学老师带着大家研究水稻发芽原理,插秧需要计算面积,就请数学老师“出山”,规划尺寸,设计合理的育秧间距,茁壮成长的植物吸引了鸟儿的光顾,美术老师就亲自上阵带领孩子们把眼前的景色画下来,还请科技老师一起制作“驱鸟器”,这便是回小以劳动项目为载体,驱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丰硕成果。
学生在“空中花园”观察植物
融和互惠 美善共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4个教学班, 1882名学生,20个不同族别的学生在这里共同学习和生活,如此多元的环境中,回民小学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为宗旨,秉持“文化传承、情感联结、课程为主、整体发展”的理念,持续开展民族融和教育。
2017年,回民小学在广州大学专家的引领下设计出“多元一体”民族融和教育体系,引领各族学生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
为此,学校提出了“文化对话教学法”。运用“情境创设——文化对质——合作探究——多元对质——文化理解——互惠评价”的系列做法,通过小队协作,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打造融和互惠的课堂教学文化。同时,基于院-校-社协作,共同开展民族团结教学资源建设,目前,学校开发了“爱民族之花”、“拥协作之惠”、“展多元才能”与“享生活之美”等校本课程,主要从多民族协作史、多民族文化之美、多民族智慧、多民族文化理解等角度进行课程研制,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造就具有中华文化之魂、多民族之风格、融和担当、互惠求新的和美少年。
从2018年起,学校在多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让各民族学生之间彼此接纳和相互包容,尊重文化差异,关照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学校采用红领巾社区共建、融和校刊、民族宣传明信片、融和志工、校长接待日、家长学校培训课程等活动方式,开展学校、家庭、社会的互动交流,以校风撬动社风与家风,打造立体式管理文化。
走进回小,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民族气息。南北校区里的砂岩主题墙、“民族大团结”长廊、各教学楼的走廊、楼梯、柱子上都有图文并茂的民族知识、民族团结的宣传画,凸现鲜明的融和教育特色。此外,南北校区还设“融园”“和园”“心园”“趣园”“乐园”“阅园”;图书馆、校史馆、中医药劳动实践与广府文化传承创新科普馆与盛世流芳艺术馆等6园4馆的非正式学习空间,从装饰、环境布置上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
目前,回民小学已经成为市民心中有口皆碑的优质学校。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融,提出“融和互惠,美善共生”的“融和教育”特色,与多方社会资源共建,建设家长学校,践行“教联体”理念,多方共建共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在多元一体民族融和文化的熏陶下,近三年来,学生活动方面累计近2000人次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获得奖项和荣誉,其中获全国奖项超300人次,省级奖项600余人次,民族教育的内涵实现跨越式发展,办学品质与社会认可度都有质的飞跃,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等全国、省、市、区各级荣誉称号近90个,丰富了区域内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有引领辐射作用。
携手共进 接纳共荣
普特融合教育实践之路
何谓“普特融合”?回民小学党总支部书记吴小兰介绍,融合教育旨在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一个共同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从而实现教育的平等和质量的提升,不仅有助于特殊需求学生的发展,也是推动学校教育多元化与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回民小学作为广东省随班就读示范校,坚持做到“全覆盖、零拒绝”,接纳各类学生,正视个体差异。为此,学校根据特需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启研发融合劳动校本课程“爱·劳”,该课程计划不仅融合专业的心理辅导理论,还融入了丰富多彩的实践互动。课程将涉及语言与文化、康复与技能、艺术和手工、心理健康、社会实践、职业导向等,并特别设立了培养技能课程,注重传授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和成长,找到生活的信心与动力。
在回民小学校长卜晓薇看来,除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参与也将是未来普特融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与社区资源的联系和家庭的支持,学校能够为特殊需求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服务,包括职业指导、心理健康支持和社交技能培训。
《羊城晚报》2024年12月25日A11版报道
文|王沫依图|校方提供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