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被一块小“石头”卡脖子7年?陈创天:让中国晶体享誉全球!

360影视 2024-12-25 15:08 2

摘要: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透明石头,竟然让一个科技强国陷入长达15年的“被封锁”状态,面对科技制裁,中国不仅迎难而上,还用实力反制对方。

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透明石头,竟然让一个科技强国陷入长达15年的“被封锁”状态,面对科技制裁,中国不仅迎难而上,还用实力反制对方。

那个用一生书写科技传奇的中国科学家,他拒绝高薪诱惑,选择默默奉献,只为让中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他是谁?他研究的“石头”为何被美国羡慕?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还远未达到今天的高度,一个几乎无人关注的科研项目却在悄然改变着格局。

陈创天这位一辈子都在和晶体材料打交道的科学家,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失败中摸索前行,他的团队花了整整六年时间,终于成功研发出一种名为KBBF晶体的特殊材料。

它小到只能用指甲盖比拟,但用途却大得让人难以想象,这种晶体最大的突破在于它能让激光波长突破200纳米的极限,打破了国际上“200纳米以下不可实现”的技术断言。

有了这种晶体,激光能变得更短、更精准,这在军事、通信和工业等领域的意义非同一般,特别是在国防方面,它的应用直接与洲际导弹的拦截和激光武器的精准度挂钩。

可以说它是激光技术的“关键钥匙”,而这把钥匙当时只有中国握在手里,消息传出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科研人员都坐不住了。

别看他们在激光技术上投入了几十年,但一直被这个“200纳米”难题绊住脚步,而中国的科研团队,资源匮乏、设备简陋,却用这一块小小的晶体硬生生打开了新的大门。

美国当然不甘心被压制,为了破解KBBF晶体的制造难题,他们投入了大量资金,不惜花费上百亿美元建造实验设备,组建精英团队进行反复攻关。

从设备模仿到技术分析,他们几乎翻遍了现有的科研文献,甚至试图通过高薪挖人来获取技术机密,而陈创天断然拒绝所有挖角,甚至在国际会议上直言“中国不会出口KBBF晶体”。

时间一晃就是15年,美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才勉强复制出KBBF晶体,但等他们自鸣得意地宣布成功时,中国早已在陈创天的带领下完成了新一代晶体LSBO的研发。

这种新型晶体更稳定,还完美解决了KBBF晶体的毒性问题,美国刚刚赶上来却发现又被甩开了距离,这让美国科研界不得不承认中国在非线性光学材料领域的主导地位。

KBBF晶体的故事不是孤立的现象,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科技领域逐步崛起的全貌,从陈创天的晶体到华为的5G技术,再到光威集团在碳纤维材料上的突破。

中国在国际技术竞争中多次完成反击,这种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默默耕耘的结果。

陈创天和他的团队用一块小石头撬动了这个战场,让全世界都意识到中国已经从技术追赶者变成了规则制定者之一,陈创天的成长之路又是怎样的?

1937年陈创天出生在浙江奉化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彼时战火纷飞国家动荡,但他的家庭却在困境中始终坚守知识的力量,家中藏书丰富,父母也格外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年幼的陈创天常在父亲的指导下阅读人物传记和经典书籍,这些故事让他从小对英雄与科学家充满崇敬,而父母宽松但不失严格的教育方式则为他打下了求知若渴的基础。

他爱读书还喜欢带着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年纪虽小他却从阅读中汲取了远超同龄人的知识,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为响应国家号召,陈创天一家辗转多地,最终定居在沈阳,初到北方陌生的环境并没有让少年气馁,他迅速适应新生活,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在沈阳二中学习条件艰苦,但陈创天却因扎实的功底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校内脱颖而出,他对物理的兴趣特别浓厚,一堂课上老师讲解的“以太论”引发了他对物理学深刻的思考。

这些课堂上的启发,让他认定科学是实现自己“英雄梦想”的道路,从此陈创天更加刻苦,逐步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195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这所象征着中国科学与文化殿堂的学府,成为他真正进入科学世界的起点。

在大学期他系统学习了物理专业知识,还涉猎了化学、数学等学科内容,为后来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常常向老师请教问题,甚至跨系与其他领域的教授交流,弄懂每一个困扰自己的难题,这样的好学精神让他迅速崭露头角,成为老师们眼中的优秀学生。

大学毕业后他在导师的推荐下进入中国科学院华东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在这里他迎来了人生的重要抉择。

是选择激光材料这一当时的热门方向,还是转向冷门但几乎空白的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虽然前者机会更多,但陈创天却毅然选择了后者。

他深知中国若要在科技上取得突破,必须在冷门领域开辟道路,正是这种不畏冷门的选择,让陈创天走向了日后改变中国科技格局的方向。

他的研究为非线性光学材料打下了基础,也逐步打开了中国在全球光学领域的突破之门,而在光学材料的探索中,他的脚步从未停歇。

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在科技领域占据绝对优势,中国在许多关键技术上处于追赶状态,而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陈创天带领团队用一场技术革命,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

他选择了极为冷门的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这一领域长期以来都由欧美国家主导,对比西方国家,中国当时的科研条件可谓“简陋”,但陈创天用一块晶体撕开了技术封锁的裂缝。

1981年陈创天及其团队研发出BBO晶体,这种晶体在激光技术中的应用效果远超当时国际上主流的ADP晶体。

它在非线性光学性能上具有更大的优势,还极大地提升了激光设备的效率和稳定性,BBO晶体的成功让中国第一次在光学晶体领域站上了世界前沿。

1987年他们又推出了LBO晶体,这种晶体性能更为卓越,再次将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提升了一个台阶。

短短几年中国占据了全球光学晶体市场的80%,这是科技突破,更是对外贸和工业技术的强力支撑。

在中国其他领域的科技攻坚战中同样传来捷报,光威集团在碳纤维技术上取得突破成功打破了美日长达40年的封锁。

华为在芯片和通信技术领域奋力突围,用自主研发的成果抗衡美国的制裁,大疆无人机则以技术创新占据全球市场80%的份额。

这些案例共同证明中国已经不再满足于技术追赶,而是用实力逐步改变世界科技格局,随着BBO和LBO晶体的问世,陈创天的团队并未停下脚步。

面对西方国家愈发严密的技术防线,他意识到只有继续提升材料性能,才能在这一领域始终掌握话语权。

一步领先步步超越

在非线性光学晶体领域,技术升级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陈创天团队在研发BBO和LBO晶体后,已经让中国在全球光学市场占据了绝对领先地位。

激光领域的下一个目标是突破波长“200纳米以下”的极限,国际上普遍认为这是不可攻克的难题,而陈创天却不信邪。

他坚信只要不断探索,就能找到新的解决方案,于是他带领团队投入到了KBBF晶体的研发中,1990年经过多年努力KBBF晶体正式问世。

这种晶体的激光波长最短可达184.7纳米,直接打破了国际上长达数十年的技术壁垒,它的性能足以覆盖军事、工业和科研等多个领域,甚至能够应用于洲际导弹拦截系统。

正是这一小块晶体让中国在深紫外激光领域实现了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面对这样的突破陈创天更是果断推动了KBBF晶体的出口管控。

2009年中国宣布全面停止KBBF晶体的对外出口,这让美国瞬间陷入被动,为了打破中国的技术封锁,美国投入了上百亿美元,全力攻克KBBF晶体的制造难题。

他们从设备到原材料不惜一切代价进行研发,直到2016年美国才宣称成功复制出这一技术。而当他们终于赶上来时陈创天的团队早已完成了下一代晶体LSBO的研发。

这种新材料性能更加稳定,还解决了KBBF晶体的毒性问题,美国还没来得及庆祝,又一次被中国远远甩在了后面。

陈创天的一生无数次上演这样的“反超”故事,他的努力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一次次为国家争取科技话语权的胜利。

在晶体材料的升级中,他以步步为营的态度稳扎稳打,让中国在非线性光学材料领域始终占据主动,即便在晚年他依然活跃在科研一线,为培养接班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从BBO到KBBF,再到LSBO晶体,陈创天用一生的坚持和创新,为中国赢得了非线性光学材料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他让中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占据了主动权,还让世人看到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如今中国在芯片、无人机、稀土等多领域相继取得突破,这种逆风而行的精神依然在延续。

中科院物理所2024-10-08发布的《逆境中长出的“中国牌”晶体》

小康杂志社2023-06-26发布的《“科学人生•百年”院士风采丨陈创天:让中国晶体享誉全球》

人民网2016-02-16发布的《中国技术封锁美国?拿错剧本了吧?》

来源:墨卿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