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汗学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在2006年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这个组织提供网络课程视频、在线软件等免费教育资源,帮助人们通过自主的个性化学习来获得知识、培养创造力。学生自主地学习和管理学习过程,而把老师当作助手,传统的“教与学”关系被完全翻转。
郑胜辉学习与思考第2564天
可汗学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在2006年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这个组织提供网络课程视频、在线软件等免费教育资源,帮助人们通过自主的个性化学习来获得知识、培养创造力。学生自主地学习和管理学习过程,而把老师当作助手,传统的“教与学”关系被完全翻转。很多人从中找回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而可汗学院也成为了风靡世界的独特教育范例。
我们大部分人经历的学校教育一般都是这样的:每个学期要学哪些知识是被提前安排好的,老师的任务主要是按照教学计划来授课,学生主要是听课、记笔记,回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到知识点都讲完了,就会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从小学到大学,这样的教学过程似乎已经变得顺理成章了。
可汗学院摒弃了近百年来传统的“老师只管教、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并把控学习的进度。生动有趣的教学视频、完备的学习管理软件和激励体系,让大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样一个学习内容,不同学生花费的时间是因人而异的。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回归了学习的主体,也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腾出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
那么,这种全新教学模式的效果怎么样呢?2010年11月,美国加州的洛斯拉图斯学区率先在数学这个科目上试点了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一年后,七年级学生的成绩得到大幅提高,有41%学生达到“先进”或“精通”水平,同比增长23%。一些原本已经放弃了数学这门课的孩子,通过可汗学院重新找到了学习的信心。可汗学院的教育模式被称为是互联网时代的一场教育革命。
截至2018年3月, YouTube 可汗学院频道的订阅者已经达到了近372万,教学视频观看次数超过14亿次,学生们每月学习时长超过5亿分钟。5亿分钟相当于多长时间呢?大约相当于951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时间概念,说明全世界每日每夜都有无数的人在利用可汗学院的视频进行学习。
一个互联网的教学视频节目,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它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互联网教学视频有哪些重大的差别?可汗学院找到了哪些解决我们现有教育制度弊端的方法?我们就从这本《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来找寻答案吧。
这本书的重点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哪些弊端;第二,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可汗学院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哪些优势;第三,可汗学院和大家熟知的互联网课程之间有什么样的相通之处和差别;第四,在可汗学院的创始人来看,未来的教育模式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应该怎样去评估学生的能力。
第一部分
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和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哪些弊端?我们先从可汗自己的故事说起。可汗从小就是个学霸,大学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此后又在哈佛商学院拿到了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可汗进入美国一家基金公司做起了对冲基金分析师。本来,可汗做着与教育毫不相干的工作,但有一次他发现12岁的表妹纳迪娅因为在一次重要的数学考试中失利而闷闷不乐,便自告奋勇辅导她。就是这次偶然的教学经历,给可汗开启了人生事业的一个崭新方向。
可汗的辅导非常有成效,不久之后,纳迪娅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此,可汗开始辅导更多亲戚家的孩子,并把自己制作的课程上传到 YouTube上 。他的视频课程生动有趣,抽象的概念被解释得通俗易懂,同时又十分简短,很快就受到受到了大批网友的热捧。2009年,可汗干脆从基金公司辞职,全身心投入到“可汗学院”的建设中来。
辅导纳迪娅的过程让可汗认识到了一个问题:纳迪娅考试失利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个概念没有弄懂。虽然纳迪娅的学校相当不错,但学校教育并不能帮她能把所有的知识都牢固掌握。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传统课堂的弊端所导致的。
美国当前的教育体系被称为“K-12教育”,其中字母“K”是单词“幼儿园” Kindergarten 的首字母,“12”代表12年级,相当于咱们国家的高三。“K和12刚好代表一个美国公民所接受的义务教育中一头一尾的两个年级,因此也被国际上用作对基础教育阶段的通称。“K-12”教育体系最初来源于18世纪的普鲁士。作为德意志民族实力较强的一个邦国,普鲁士的当权者们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从教会手中逐步夺取了国民学校的管理权,并在全国5至12岁的儿童中推行强制的义务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孕育了后来强大的德国,但它的初衷并不是要教育出独立思考的学生,而是要炮制大量易于管理的国民和得心应手的士兵。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价值观主要是服从。一节课的几十分钟里,教师只管授课,学生被动听讲。按照分配的时间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很快就会进入下一个知识点。
但是,学生学习的步调是不一致的,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同时,有些知识是以一些更加基础的知识为前提的,比如代数的学习需要以算术作为基础,三角函数源自于几何,而微积分则需要刚才这些基础知识都具备才行。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例子,之前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突然无法理解难度更高的课程内容。原因是在某一节课上,他有一点没有全部听懂,第二节课又有一点没听懂,不懂的地方积累多了,这个学生就会在学习上遇到很大的阻碍。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奶酪式学习”。奶酪从外部来看是坚硬而完整的,但里面却布满了小洞,这些小洞如同我们在学习中累积的问题一样。如果一个学生掌握的知识中有很多这样的漏洞,那就根本无法支撑以后越来越难的学习,学生也会在学习中充满了挫折感。
教师的精力是极其有限的,无法顾及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所以没有人及时地帮助学生进行彻底的修正。所以说,现行教育制度中最突出的一个弊端,就是这种以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进度和学习的需要。
其次,在现行教育中,知识被划分成林林总总的各类学科,每个学科又被划分成了许多独立的单元。这种设计似乎在暗示我们,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都是分散且毫无关联的。但是,世间万物本来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所谓的人为划分和实际相差甚远。很多我们认为属于不同学科的知识,其实是在某一个事物里共同起着作用的。比如,物理中所说的物体与物体之间存在的力,其实就是化学中电子间互斥力的一种表现。物理和化学虽然是独立的学科,它们研究的很多现象却是相同的,只不过是研究的角度不一样罢了。传统的学科和单元划分,使我们丢失了从综合性和关联性看问题的视角,这就是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无法顺畅地直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原因。
上面就是这本书的第一个重点,现行教育制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两大弊端:统一的学习进程安排与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是不匹配的,而把知识进行人为的学科划分,割裂了事物间本来的联系,不利于我们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去。
第二部分
发现了这些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后,可汗做了哪些尝试,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这就是接下来的第二个重点了:可汗通过他的实践总结出了哪些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在实践中,可汗发现很多所谓的差生其实都是可以学好的。原先的标准化教学模式采用过于僵化的学习时间,忽略了对学生真实掌握程度的关注。要想提升教育效果,关键要承认每个人的学习过程是有差异的。按照传统的教育制度,用于学习的时间是被提前确定,比如一个章节需要教师在一周内讲完,而学生对于知识概念的理解程度有高有低。如何判断学生达到标准了呢?那就是通过考试,如果学生达到了及格分数,那么就算他通过了。考试成绩体现的仅仅是某一个时间点这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关于他的学习潜力、学习效果的持久程度却无法反映出来。
可汗学院刚好把学习时间和学习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对调了一下,把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水平看做是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把学生理解问题所花费的时间看作是可变的因素。换句话来说,无论是哪个学生,在学习某一个知识点时都需要达到可汗给他们设定的熟练程度,而学习的时间却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长可短。这时候,基础好的孩子可能花比较少的时间就能顺利通过测验。而基础薄弱的孩子就可以花更长的时间来反复学习这个知识点,直到熟练的掌握。
怎样判断这个学生已经牢固掌握这个知识点了呢?可汗会给这个知识点配套一个小测验,学生需要连续做对10道关于这个知识点的题目,才能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可汗使用的这个教学方法叫做“精熟教学法”,精致的精,熟练的熟。这个方法并不是他独创的。早在1919年,美国的一位教育家卡尔顿·沃什伯恩就在芝加哥市郊的温内特卡镇学校采用了这种教学形式,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到了20世纪60年代,发展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和他的学生继续改进了这种教育理念。虽然试点学校的教育效果非常好,但这种教育方式却没有在更多的学校里得到推广,原因是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学习程度定制教学资料,经济上实在太不划算了。既然传统的教育模式也行得通,大家改变的动力就不足了。
可汗的互联网教学模式给“精熟教学法”带来了一次巨大的机会:为每个人定制教学内容变得轻松易得,凡是通过测验的学生都能达到对知识点的真正掌握,不仅记得时间持久,还获得了难能可贵的成就感。这对塑造他们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原先传统教育制度中学习时间固定和学生学习程度差异之间不匹配的问题就被解决了。
“精熟教学法”的教育理念对我们日常教育也有很大的启迪。以孩子真正学懂为目标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优等生”和“差等生”的区别也许是传统教学制度下对孩子们个性的一种牺牲。如果尊重孩子的差别,会让更多孩子爱上学习。
教育制度的第二个弊端,知识之间的联系被人为割裂的问题是怎么被解决的呢?可汗结合自己过去的学习经验,用计算机程序编写了一个叫作“知识地图”的工具,这张知识的大网包含了数学、科学与工程、计算机、艺术与历史、经济与金融等多种课程,不仅呈现了不同知识点、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还按照它们之间循序渐进的关系重新做了梳理和组合。
例如 A 知识点是B知识点的基础,那么你先要学习A并通过了关于这个知识点的测验,才能学习B,有点像游戏中打通关的感觉。这些知识点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自动分配,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自己学到了什么、将要学什么,也可以跟随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在这张“地图”上前进、后退或转向其他内容。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了多种开放性的思考角度,不但不会在考试后就迅速的忘记,而且还能很自然地活学活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以上是这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在可汗学院,基于免费视频的“精熟教育法”让学生不再受到固定学习进度的限制,可以自由而主动的学习;而“知识地图”的网状架构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极大地增加了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和应用的灵活性。
第三部分
可汗学院采用网络视频的教学模式,听上去和一般的在线教育模式以及咱们“得到”这样知识服务产品有点相似,那么,到底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相通之处,又有什么样的差别呢?对比一下,我们就发现相通的地方是比较明显的。首先,它们都利用了互联网技术作为课程的承载方式,低成本且利于传播;其次,它们的课程都是以视频或者音频作为主要展现形式,比书籍要生动很多,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多次反复回放进行复习巩固;同时,无论你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学习,非常的方便和灵活;视频内容对于任何人都是一样的,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化。
那么,可汗学院有别于其他网络课程的地方是什么呢?可汗学院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尊重人的个性,每个教学视频只有短短几分钟,只讲一个知识点,由于借助了实际生活的例子,讲解生动有趣,非常好懂。无论是8岁的孩子还是80岁的老人,只要点开了一段教学视频,都像开启了一段属于自己的探索旅程。
如果在学习中遇到挑战,这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应对,不断地反复看视频、做习题,或向导师求助。即使学习进度很慢,他也不会受到别人的嘲笑或指责,也不会因为跟不上进度而担心焦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我们从可汗学院的这种独特的模式中,能够看到他是多么重视学生的感受。可汗深信,教育的使命是提升人的尊严。
一般的互联网教学视频,无论从内容的编排、时间进度以及教师讲课的方式上,都承袭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课程的时间是固定的,学习的进度是有要求的,老师只不过将线下讲课的模式搬到了线上,学生还是被动的学学习。
咱们得到的音频课程和众多知识服务产品,对于用户的听觉体验、教学互动模式以及学习者之间的社交需求等方面有很多的洞察,做了很多创新和改进,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人性化的学习渠道了。这些都是建立在对人的感受足够尊重的基础上,所以也就能让用户产生高度的归属感。
可汗学院的第二个特点是详细地记录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行为数据,包括他在每个知识点上所花费的时间,怎样从一个知识点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等等。由于可汗本人有着极强的数据分析意识,编程能力又很强悍,所以从早期开始,他就通过软件系统来归集各种学习行为中的微小信息,最终形成了关于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成长的记录。这些记录以前是很难被完全观测到的,老师和家长只能借助主观的感觉和自己的经验,往往忽视孩子的真实需要。
如今,老师可以通过软件系统清楚地知道学生当前在看视频还是在做练习,学习的时间占比是怎样的,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这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特别大的效率提升。他们从授课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宝贵的时间更多用来为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体现出了更大的价值。
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可汗学院区别于普通在线教育和知识服务产品的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看重人的尊严和学习主动性的激励,二是将教学艺术和数据分析相结合,为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提供了一次有价值的尝试。
第四部分
接下来我们就把目光看得更长远些,看看可汗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模式和未来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能力。
在可汗设想的课堂里,不再强制按照年龄来分班,而是采用“混龄教学”,就是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组成了一个班级。其中五分之一的孩子在教室某个安静的角落里利用电脑学习新知识,或做巩固练习,还可以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另外五分之四的孩子可以去玩包含经济学知识和模拟市场变化的棋类游戏,也可以参与制造机器人、设计手机应用程序,或者去画画、写作和谱曲。学生们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开放式的思考和创新,这种能力正是创造力的来源。
这样的教学模式听起来真的很棒,但是怎样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潜力呢?在可汗学院的试点学校中,标准化考试被进行了改造:题目更加丰富,试题内容的变换频率会加快,还加入了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通过多次参加考试来测试自己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效果。但是考试不是最重要的评估手段。未来的10年、20年后,世界是怎样的,我们根本无法准确预计。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比起考察具体的知识点掌握程度,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潜力和创造力才是更加有意义的。
可汗学院的第一个评估标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存下来的行为记录。这些信息不仅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反映出学生的毅力和品质。比如一个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断的刻苦钻研,反复的看视频做练习,终于完成了测验,那么他的学习行为数据就会被完整的记录下来,并经过软件分析呈现出来。他会得到系统颁发的奖励勋章,而老师们通过这些信息更全面地了解他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并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帮助。
第二个评估标准,也是可汗认为最重要的标准,是“创造力”。创造力是用全新的方式看待事物,提出前所未有的想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不仅仅是艺术类的学科需要创造力,数学、科学甚至工程类这样的学科都需要非凡的创造力。可汗学院的软件体系会为每位学生创建一个以数据为基础的文字记录,包括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意和自己制作的作品等等,不断积累成为这个学生的“创造力作品集”。比起任何分数,学生的这个创意记录才最能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开放问题的能力。
第三个评估标准是帮助他人的能力和热情。多个年龄层的学生聚在一个班级中,可以培养学生帮助他人的意识。一个学生能够给别的同学清晰准确地解释一个概念,说明他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那个知识点。而未来他在工作中也会成为一个对人亲和友善、愿意付出的人。老师们会对学生们帮助他人的情况做观察,在可汗学院的系统中记录下来,并用软件对学生这方面的表现进行追踪和汇总,获得的数据不但具有说服力,还能多方面地展现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可能发挥的作用和能够做出的贡献。
可汗学院的评价体系建立在互联网技术、软件技术和数据技术等新科技的基础上。这些新技术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教育的高成本和对教育资源的限制,摆脱了依赖教师主观“印象”来评测学生素质的模糊标准。通过软件程序进行了记录、演算和分析,一个人的能力变成了可观测、可追踪和可比较的数据,给予教师更多的客观依据和强大支持来分析评价。
从根本意义上说,这已经不是传统的教育,而是在新技术孕育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可以设想,这种评估模式可以随着可汗学院的免费教育资源推广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如果企业单位广泛认可这个评估结果,那么原先以学历为核心的人事招聘和晋升模式,也会和传统的教育模式一样,受到互联网教育的挑战。
总结
首先,我们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两大弊端,统一的进度安排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而人为的学科划分割裂了原本事物在真实世界中存在的联系。
接着,我们又说了可汗学院通过免费视频课程,集合“精熟教学法”和“知识地图”这两种工具,开创了全新互联网教育模式,有效地化解了原有教育的弊端。
之后,我们把可汗学院和大家熟知的线上课程和知识服务产品做了对比,看到了可汗学院对于人的尊严的重视和数据记录分析对教学的强大支持。
最后,我们也说了可汗理想中的学校,以及未来考察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的评估体系。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关于互联网和可汗学院这种教学模式给教育所带来的影响,我们最后再做一些延伸的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接受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教育公平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可是由于过去技术、时空等因素的限制,教育公平仅仅只是仁人志士们的一种理想。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在线教育的兴起,确实给教育的公平化带来一些崭新的想象。
教育公平的实现,首先要致力于教育机会平等的实现。可汗学院有一个著名的3F口号,叫做 For free. For everyone. Forever ,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免费、为每一个人和永远。他们把为全世界所有的人提供优质的免费教育作为努力追求的使命。那些身处穷困中的孩子们也能和全世界其他孩子一样,通过低廉的成本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拥有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和机会。
除了机会平等,教育公平的另外一面是对个体特性和差别的尊重。基于创造力和素质能力的评估体系,不同天资条件的孩子在学习期间,都应受到教师的同等对待,享受符合其能力发展的平等教育机会。
如同柏拉图所说:教育的基本原理在于使人们在孩提时代就建立起良好的思维体系,任何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只会让人们头脑空空、一无所获。可汗学院之所以备受瞩目,代表着对传统知识产品的存在形式、产生和传播分享方式的重新审视和对于教育本质的回归。他们能够让知识逐渐脱离课程进度的捆绑,为学生们提供切实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让学生们不再因为学习的挫折和困难而放弃学习。
总的来说,可汗学院无论是对传统教育的颠覆还是新技术的运用,其根本出发点都是把学生作为了教育的本体,关注他们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感受。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机会,不应该因为他的出身和性别而被分别对待;每个孩子的天赋和特质,也不应该被所谓的教学体系和教育标准而束缚。我们理想的教育,更应该是为了人的成长而存在着的一种服务,并为了适应人的需求而不断地改善。
撰稿:溶溶夜;脑图:刘艳;资料来源:得到APP听书栏目;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和音视频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在文章下方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密不可分母亲智慧文化馆的使命
传播母亲智慧文化,
助力母亲内外兼修,
助力家庭健康成长,
助力家族美好传承。
愿景:愿每一位母亲都拥有智囊团!
地址:杭州南宋御街“密不可分母亲智慧文化馆”
联系人:叶子老师
来源:中国公民郑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