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通过申请考核制进入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导师为张好斌教授。博士期间,主要围绕高性能及多功能聚合物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开展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1)提出“绝缘电磁屏蔽材料”新概念,构建普适性“微电容”理论模型,首次实现新型
12月18日下午
2024年博士生校长奖学金颁奖典礼
暨第二十一届研究生学术节开幕式
在我校科学会堂顺利举行
聚焦对博士研究生的三点殷切期望
表彰在理论研究中深耕
在工业应用中开拓的
杰出青年学子
理论研究类博士生校长奖学金
以笔为剑
深厚的学术功底
是他们坚实的后盾
攀登学术的高峰
深耕理论的沃土
他们步履不停
每一次深入
都是对未知的勇敢叩问
01
周新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2021年通过申请考核制进入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导师为张好斌教授。博士期间,主要围绕高性能及多功能聚合物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开展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1)提出“绝缘电磁屏蔽材料”新概念,构建普适性“微电容”理论模型,首次实现新型绝缘屏蔽材料的研制,打破了电绝缘材料不具有高屏蔽性能的传统认知,为解决高集成电子的电磁兼容和积热问题提供新路线;(2)提出利用双相GaIn合金相变特性在复合材料中构建温度自适应稳定功能网络的新方法,为面向极端温度环境的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研究提供重要理论技术支撑。以上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发表于Science和Advanced Materials。目前,共发表SCI论文20篇,其中以第一/共一作者身份发表15篇,高被引论文7篇,Google学术总引用2200余次,撰写英文chapter一章,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申请2项。以北京化工大学为单位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4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目前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次)、2024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山东省优秀成果奖等多个省级及校级奖项。除科研工作外,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第四届全国电磁功能材料会议”并作口头报告。
02
李栋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专业
本硕博皆就读于北京化工大学,师从冯越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结构生物学的研究手段,探究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新型抗噬菌体防御系统的分子机制;(2)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3)病原对人体免疫系统相关蛋白的修饰及抑制机制。硕博在读期间以共同第一作者第一位在高水平期刊Nature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共同第一作者在Nat.Commun.发表学术论文1篇;此外,还以参与作者身份在Mol.Cell,BBRC发表学术论文2篇,累计影响因子>60。除科研工作外,积极参加学校学术交流活动,在“励学讲堂”进行学术汇报。同时担任学校民族管弦乐团名誉首席,曾获2021年、2022年大学生音乐节民族器乐类金奖、最佳表演奖。
03
彭嘉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2021年进入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电化学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导师为王峰教授,现在为直博四年级学生。主要研究内容为基于羟基磷灰石改性的固态电解质及其在金属电池中的应用。博士在读期间以第一/共一作者身份在J. Am. Chem. Soc.(封面论文), Energy Environ. Sci., J. Mater. Chem. A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并已授权。于2024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3年获北京化工大学金发科技奖学金。除科研工作外,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曾获2024年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学术论坛口头报告一等奖、2024年第一届先进材料学术交流会最佳报告奖、2024年第一届京津电化学能源存储与转化青年学者学术沙龙最佳口头报告奖、2022年第四届研究生博学论坛优秀墙报奖等荣誉,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在悉尼举办的“国际碳科学与创新进展会议”(ICACSI 2024)并作口头报告。
04
付胜男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专业
2021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苏昕教授。博士课题围绕“DNA纳米技术应用于病原菌防控”开展系列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设计基于λ Exo-pDNA的分子探针用于病原菌检测;(2)设计DNA纳米佐剂用于抗感染免疫;(3)构建DNA纳米管负载抗菌肽用于抗感染治疗。目前以独立/共同一作身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 4 篇文章,包括Nature Biotechnology (独立一作,北京化工大学为论文唯一单位),Nano Today,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Nanoscale,累计影响因子>60。曾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团干部等5次北京市级及以上荣誉;北京化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三好学生等20余次校级荣誉。博士课题围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横向项目等开展,服务国家的生物安全。
05
刘威
化学学院 化学专业
师从孙晓明教授,围绕“电解水制氢反应微环境调控”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极端工况下电解水催化材料的开发;(2)电催化剂动态重构过程的揭示;(3)阴离子工程的提出与探索。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Nat. Commun.一篇,Angew. Chem.两篇,含ESI高被引论文一篇。申请国家专利5项,获授权2项。于2024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3年获北京化工大学—迪克化学一等奖学金。在学术交流方面,多次参与学术会议,获中国化学会、北京化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颁发的优秀口头报告、优秀海报等奖励5项,并获Nano Research Energy颁发的“学术新星奖”。在实践方面,参与了团队搭建的“世界首台10 kW海水电解制氢系统”,该技术经专家鉴定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工业应用类博士生校长奖学金
以梦为马
创新的思维火花
如繁星点点
照亮社会进步的道路
矢志前行
他们敢为人先
跨越理论到实践的界限
01
马艺涛
机电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
2019年本校推免生,2021年转为硕博连读开始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谢鹏程教授。研究生阶段围绕“高分子材料模塑成型高性能制造技术及装备”开展系列创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高性能光学级复杂构件形性一体化加工工艺;(2)IV型储氢瓶塑料内胆复合材料微纳层叠改性技术和一体化滚塑成型工艺;(3)注塑成型熔体充填定量表征和一致性在线补偿工艺。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以一作/共一身份发表SCI论文9篇、EI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获软件著作权4件。担任国际SCI期刊INT J ADV MANUF TECH独立审稿人,累计评审SCI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作为主要科技创新点获得2023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23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学生第一)。曾获2022金发科技奖学金、2022“博学论坛”口头报告二等奖、2023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3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等。相关研究工作获得亚琛工业大学塑料加工研究所主席Hopmann教授高度认可,已推荐申请洪堡学者博士后项目。
02
宿昌盛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师从谭天伟院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秸秆为主的生物燃料醇绿色生物制造及工业应用示范。主要研究内容是:(1)开发高效、清洁、连续、可放大的预处理及糖平台关键技术;(2)开发高性能燃料醇及多联产技术并实现中试放大;(3)纤维基燃料醇及多联产技术系统集成。攻读期间开发高性能纤维素燃料醇及多联产技术两套。逐级完成百吨级发酵规模秸秆燃料醇生产工艺的开发及中试放大。作为技术骨干建成并运行百吨级农业秸科生物炼制糖平台和千吨级农业秸秆燃料醇及多联产示范线。以第一/共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参编学术专著2部,英文学术专著1部。受邀参加国际权威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报告1次,获得国内会议优秀口头报告,参加国家级竞赛并获二等奖。曾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北化-伍度造设” 一等奖学金。
03
王忠阳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
2022年进入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导师为王友清教授。自读博以来围绕“自适应动态规划框架下电力电子变换器最优输出反馈”展开系列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虚拟同步发电机自适应最优解耦控制;(2)电力电子保护型电压调节器设计;(3)无模型最优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4)预定义时间状态重构器设计。博士在读期间(近三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EEE Trans. Ind. Electron.,IEEE/CAA J. Autom. Sinica, 自动化学报,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和IEEE Trans. Circuits Syst. II, Exp. Briefs上发表论文5篇。于2024年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3年荣获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数学建模校级一等奖。除科研工作中,还担任IEEE/CAA J. Autom. Sinica,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IEEE Trans. Power Delivery等期刊审稿人,并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等活动。
04
王宇航
机电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
2019年通过“北化—世界百强高校本硕博精英计划”取得推免资格,2020年进入北京化工大学英蓝实验室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导师为杨卫民教授。自读博以来围绕“微纳米纤维纱线的绿色高效制备技术及应用”展开系列创新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熔体静电纺原位成纱方法;(2)熔体静电纺多级气流集束成丝方法;(3)微纳米纤维纱线织物及手术缝线的制备。通过集成一系列的创新研究,研制了熔体静电纺微纳米纤维纱线的规模化制备装置两套,实现了微纳米纤维纱线的绿色宏量制备。博士在读期间以第一/共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6篇,参与发表1篇,参与出版专著1本,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2024年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除科研工作外,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在第九届全国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学术会议与2024中国静电纺丝非织造材料大会等纺织领域的知名会议中作学术报告,获得优秀墙报奖3次。
05
周春宝
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2021年进入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导师为代建军教授。自读博以来围绕生物质双床热解气化中试示范研究和固废清洁转化与综合利用展开系列创新性研究。博士在读期间(近三年)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5篇,4篇为一区TOP,3篇影响因子>10,发表期刊包括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Renewable Energy和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一区TOP论文2篇,累计影响因子>100。根据Google Scholar显示,论文被引用520次,h指数14。申请发明专利6项,获授权3项。曾荣获2024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3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一年、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中化环境奖学金和校级2022年度研究生博学论坛口头报告三等奖,2021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20年北京化工大学万华化学奖学金。以队长身份带队,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大赛三等奖。积极参加国际合作,参加2nd World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Thermochemistry (WCETC) 以及 Clean Energy Research Centre (CERC) Annual Clean Energy Forum。此外,还积极参与学校活动,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担任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职业发展中心主任。2019年至2023年4次荣获北京化工大学校级研究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和1次年度“优秀团员”荣誉称号。
胸怀天下,坚定科研报国志
勇于创新,锻造科研竞争力
挺膺担当,勇担时代新使命
我校将长期坚持
“分类发展、融通创新”的理念
推动理论研究与工业应用齐头并进
以创新思维为翼
科研探索为舟
携手全体师生
共赴科技引领的时代之约
来源:微言校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