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剧在开播之前也算是一部备受期待的大热门,改编自同名的悬疑小说,小说一共六部,在豆瓣上部部不低于8分,大结局的一本甚至高达9分。
写在前面
今晚聊一部热门新剧——
《清明上河图密码》
这部剧在开播之前也算是一部备受期待的大热门,改编自同名的悬疑小说,小说一共六部,在豆瓣上部部不低于8分,大结局的一本甚至高达9分。
它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以《清明上河图》这幅传世巨作为引,重新解读这幅长卷,在其中埋入四伏的杀机,在歌颂太平盛世的名画里找到北宋覆灭的线索。
由它改编的剧,本应该是以剧情取胜以剧情去吸引眼球,但没想到的是,开播后却和大部分的流水线古偶一样,大量的目光只聚焦在演员身上,尤其是主演张颂文和白百何的演技。
很多观众认为他们的整体气质和扮相太出戏,而且张颂文饰演的赵不尤被大改书中的人设,在微博输入“张颂文演技”的关键词,蹦出的好几个都是质疑的词条,甚至“张颂文被吐槽演技差”的词条还一度冲上热搜。
我不算是原著的粉丝,因为我是先看的剧,之后再去看了一部分书,所以大改人设这一点在一开始的观看过程中并没有太影响到我,甚至只看前几集的时候我还会被它的服化道以及对于宋朝人文风貌的处理吸引到。
结果越往后看越绝望,它最大的问题绝对不是演员的问题,而是编剧和导演的问题。
正文
剧版的《清明上河图密码》其实有一个很好的引入,它没去讲书里那么大的价值讨论,而是单拎出来其中的一点展开作为主题——
北宋社会的正义民众的公义无法得到保障,看似欣欣向荣的社会但骨子里早已烂透了。
并且它还让赵不尤这一家小人物成为主线,用他们一家想要在东京城买宅子作为切入,借助压在小人物身上的命运去传达主题。
凝练又可深入,这个改编的思路本身是好的,所以我们能看到目前的几桩案子,它们揭露出了宋朝的冗官、科举舞弊替考猖獗、官官相护,以及穷人的命被权贵肆意践踏等各种问题。
而这桩桩案件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积弊甚久的北宋。
想法和目标是好的,它最大的问题在于,一个好的主题,被讲烂了。
这就要提到它在拍法、讲法和写法上犯的错误了。
最先聊到的是人物,这也是当前被大家吐槽最多的问题,但放这部里看反倒是最小的问题了。
在人物塑造上它主要犯的错就是很多人物的行为逻辑都不健全。
这就不得不和原著做对比,对同样的人物,书里写的是人,这里写的只是人设。
比如对张择端的写法,因为他总是在一旁画街井市民,所以赵不尤和顾震会找他协助回忆案件线索。书中对他的写法,是先写出了他绘画时对严谨细节的痴,比如他会因为有几个米糕和几条船而去反复问摊主或市民;但也会写出他作为普通画师对第一次参与破案的怕。这样写,他才像是一个人。
但是剧中的写法,是直接用几个镜头展示张择端仙风道骨地绘画,画出了梅船案的各处细节,接着通过赵不尤的引荐直接喊他过来协助勘破梅船案线索,人物像是一个移动的工具,先设定好其“监控器”的功能,接着在主角的召唤下使用这个功能。
还有对赵不尤的塑造,剧中为他增加了一个怕老婆的喜剧人设,所以每一场戏和人物的每一次动作都要强行往这个人设上靠,完全不分时间气氛和场合。
比如说帽妖一案,让赵不尤在破案的过程中与章七娘产生瓜葛,但是刻意通过“暧昧”的情节让赵不尤妻子温悦看到并且吃醋。一次是赵不尤在大街上上了章七娘的车被温悦误会,一次是二人在美妆店寻找线索刚好被温悦看到。
仅仅是这三人之间纠葛和误会的戏码前后就讲了好几集,这些戏看似是表现章七娘这个人物的狠与疯,但其实看下来就一个目的,就是强行插入两个主角的感情戏。
同时它还借章七娘和赵不尤的对话让赵不尤再次诉说二人情感,赵不尤感动地说就算妻子的手很粗糙,这也是她为了这个家为他爹和弟妹付出的痕迹,是她冬天一次次在冷水里为家人洗衣服留下的印记,就算糙他也要一直牵下去。不过从弹幕能看出来观众对这种自我感动根本不买账。
但对于这样一个人设,他拿到的又是大男主剧本,自己过目不忘,家人个个身怀绝技,妻子温悦武功高强,妹妹瓣儿是仵作天才,弟弟墨儿擅长化学又懂机关术,连父亲都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而这些人物都是隶属于主角的。
这就导致对其他主要人物的工具化,首当其冲的就是顾震,书中的破案是赵不尤和顾震的双线并行汇总信息,但剧中的高光几乎都给了赵不尤和赵不尤一家人,主要的线索和推动几乎都是主角发现的,顾震被大幅度削弱。
它为了这个大男主的剧本以及喜剧人设牺牲的不止有人物本身,还有剧情的编排,这也是它接下来的两大问题。
一个是作为一部悬疑剧,刻意的编排感过强。
比如张择端就是给主角送来的一个行走的BUG,一个监控,他的作用就是辅助推进情节,是因为他的画发现了梅船案的秘密,也是因为在他的画中看到了孙勃和春熙的关系从而破解了帽妖案最终的秘密。
还有就是总是会安排一些情节让NPC来莫名其妙地送线索,这完全是在为主要角色开挂。比如代考案里寻找杀人凶手,刚好有个邻居来找温悦聊天,刚好给她送来了一份小报,刚好温悦在小报上闻到了和凶手身上同样的墨水味,就这样定位到了凶手。
更别提那些掩饰都不掩饰的硬剧情,比如梅船案顾震命令手下搜集落水名单,赵不尤为了让温悦脱去嫌疑主动提出帮助顾震破案,但眼看着写有温悦的那份名单即将被顾震看到,此时外面被砍下的猪头突然动了。
这引得顾震放下名单去门外查看,赵不尤刚好趁这个时间差重新誊抄了一遍名单删去了温悦的名字,而誊抄完后顾震发现猪头动只是因为里面蹦进了一只蛤蟆,是一场纯粹的巧合。
这场帮助温悦脱身的关键戏码,就被系在这样一场可笑的巧合上。
再一个问题,是它整体的节奏都非常差。
整部剧到处是莫名其妙的剪辑,完全让观众混淆了时间和空间,这在一部悬疑剧里对观众的体验是致命的。
比如说前脚还在演温悦被坏人威胁不知如何逃生,下一个镜头马上切说书人一拍桌案“欲知后事如何,咱们下回再说”,搞得前面那段戏像是说书情节一般。
这个问题到后面依旧没改,第十三集里有一处前面还在说着墨儿进不进大理寺的事,下一秒突然切到瓣儿说她要做仵作。时间空间都变得错乱,两个画面之间割裂得像是被插入了彩蛋。
而且它在剧情的节奏上主次不分,如果定位是一部悬疑探案剧,那么剪辑的逻辑应该围绕着探案的步骤和进程,如果主题是去讲北宋不存的正义和公义,那么最重的笔墨就应该放在受苦的小人物身上。
但是这部剧的几乎所有笔墨,全部都给了赵不尤夫妻二人的情感关系。一集戏的三分之一都是围绕着二人的争吵、回忆和复合做文章。
帽妖一案,它背后要讲的是在权势人物掌控的北宋朝,平民没有任何生存的空间,孙勃和春熙他们一个被章七娘羞辱作践,一个被其他的权贵凌辱身体,但在这个密封的关系网内,他们无处申冤,只能用以命抵命的方式为自己报仇。
这是它的价值落点,但整个故事一半多的笔墨竟然都用来讲赵不尤和温悦分分合合吵吵闹闹的夫妻关系,用来讲章七娘如何戏耍赵不尤引发他的家庭矛盾。最后留给这几个被倾轧的小人物的叙事空间寥寥无几,只有最后一段高潮的自白和口号。
而类似这样的口号剧中喊了无数句,我看了下很多都是书中原本的“好句”,但这样的句子放书里有一个有感而发的前因后果,放这里很多就像是硬融。
我一开始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我看到了这样一段戏——
墨儿的好友小宋之死与单十六有扯不断的关系,赵不尤夫妻和顾震带衙役去围剿单十六。而此段为了突出墨儿对好友的仁义让他跟随行动。
顾震先是布下陷阱箭射单十六,然后派遣一个无名衙役去检查尸体,结果单十六武功高强一刀解决了无名衙役。接着墨儿与几人走散,被单十六发现,在单十六对他步步逼近的时候,武功高强的温悦突然出现一脚就制服了单十六。
前面介绍再多的危险和困难在此处都变成了为墨儿的仁义和温悦的这一脚武功高强做铺垫,而在这样一段几乎毫无编排的戏里,那个无名的衙役本不该死也没必要去死,甚至死后也没人提及。只凭当时的弹幕就能看出多少观众对这段戏的不满意。
台词里说再多的大义凛然公义道理,真正落实到剧情上镶边小人物的结局就是如此罢了。
音乐/配图/《清明上河图密码》来源:3号厅检票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