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材料围绕“思辨交流,改变他人”这一主题展开,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世界需要交流沟通,并且要采取合适的劝说方式和技巧来改变他人的想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总是坚信自己的想法,试图改变他人是徒劳的。这两种观点反映了在人际交往和思想碰撞过程中的常见现象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世界需要交流沟通,就需要采取合适的劝说方式和技巧来改变他人的想法;有人认为,人总是坚信自己的想法,试图改变他人的想法是徒劳的。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材料围绕“思辨交流,改变他人”这一主题展开,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世界需要交流沟通,并且要采取合适的劝说方式和技巧来改变他人的想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总是坚信自己的想法,试图改变他人是徒劳的。这两种观点反映了在人际交往和思想碰撞过程中的常见现象。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交流。例如在家庭中,父母可能希望通过沟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却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在学校里,老师试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学生可能对某些观念存在抵触;在工作场合,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对于工作方案和决策也会存在不同的看法,这些都涉及到是否能够通过交流改变对方想法的问题。
【立意参考】
①支持通过交流改变他人想法:交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它能够促进信息的传递、知识的共享和情感的共鸣。通过合适的交流方式和技巧,可以打破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壁垒,让对方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进而改变原有的想法。这种改变不仅有助于解决个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还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②认为改变他人想法徒劳: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些因素形成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信念和想法。一旦这些想法形成,就如同扎根在心底的大树,很难被外界轻易撼动。即使面对他人的劝说,人们往往也会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解读信息,过滤掉与自己想法相悖的内容,从而使改变他人想法变得十分困难。
③辩证看待:这一观点综合考虑了上述两种情况的合理性。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通过交流是可以改变他人想法的,例如在基于客观事实的知识传播、具有普遍共识的道德规范宣传等方面。然而,当涉及到个人的核心价值观、深层次的信仰以及强烈的情感偏好时,改变他人想法就会变得非常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能够通过交流改变他人想法,并且在交流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自主性和独特性。
【范文展示】
以交流为桥,化思想之冰
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中,交流与沟通如同桥梁,连接着不同的思想。尽管有人认为试图改变他人想法是徒劳的,但我坚信,通过合适的交流方式和技巧,能够实现思想的转变,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交流沟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在商业领域,交流的力量尤为显著。例如,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双方往往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交流达成共识,并购很可能会以失败告终。然而,那些成功的并购案例,无不是通过双方高层多次的谈判与沟通,寻找彼此的利益契合点,通过巧妙地展示自身优势和阐述未来合作愿景,逐渐改变对方对并购的疑虑和抵触,最终实现企业的强强联合。这种通过交流改变想法的过程,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行业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合适的劝说方式和技巧是实现思想转变的关键。谈判专家的工作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体现。在人质劫持事件中,谈判专家面对的是情绪激动、处于极端状态的歹徒。他们不会一开始就强硬地要求歹徒投降,而是通过温和的语气、共情的态度,先与歹徒建立起心理上的联系。他们会倾听歹徒的诉求,尝试理解歹徒的动机,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改变歹徒的想法,使其放弃伤害人质的行为。这种交流过程中的技巧运用,充分展示了通过交流改变他人想法的可能性。
在社会发展层面,通过交流改变他人想法具有重要意义。以环保理念的推广为例,在过去,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随意排放污染物。但随着环保组织和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沟通,如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发布环保公益广告、进行企业环保责任培训等,许多企业管理者的想法发生了改变。他们认识到环保与企业长远发展息息相关,进而积极采取环保措施,投入资金进行污染治理和绿色生产技术研发。这种思想的转变,推动了整个社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某些情况下,改变他人想法确实存在困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惯性,当这些观念根深蒂固时,改变起来并非易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交流沟通,而是要更加注重交流的方式和时机,寻找能够触动对方心灵的切入点。
在这个充满分歧与差异的世界里,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以积极的态度,通过有效的交流和恰当的劝说技巧,搭建起思想沟通的桥梁。让我们用交流化解思想的坚冰,共同开创一个更加和谐、理解与包容的社会。
交流与改变:在平衡中寻求共识
在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中,我们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是努力通过交流技巧改变他人的想法,还是尊重每个人对自己想法的坚持?事实上,这并非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我们需要在不同情境下寻找一种平衡。
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合适的交流方式改变他人想法是可行且有益的。例如在教育领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至关重要。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在面对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厌学情绪时,不会简单地批评指责,而是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兴趣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沟通策略。老师可能会将学科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相结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引导,许多学生能够改变对学科的消极态度,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这表明在知识传授和思想引导方面,合理的交流能够有效地改变他人想法,促进个人成长。
然而,在涉及个人核心价值观和深层信仰的问题上,改变他人想法往往变得异常困难。以文化传承为例,一些古老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信仰支撑。对于这些文化的传承者来说,他们的文化信仰是他们身份认同和精神寄托的重要部分。当外部力量试图通过交流去改变他们对自身文化的坚守时,往往会遭到强烈的抵制。比如一些少数民族对自己的传统节日、祭祀仪式等有着虔诚的信仰,他们不会因为外界的劝说或所谓的“现代观念”而轻易放弃这些文化传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选择,因为这种尊重体现了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珍视。
在社会公共事务中,我们也能看到这种平衡的重要性。在城市建设中,政府在推进一些工程项目时,如修建地铁、公共设施等,往往需要与当地居民进行沟通。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合理的宣传和沟通方式,向居民解释项目的必要性、好处以及对居民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对项目进行合理调整。这样能够改变部分居民对项目的抵触情绪,赢得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于居民提出的涉及个人核心利益和价值观的合理诉求,如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等,政府也应该予以尊重和考虑,而不是强行推行项目。
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认识到通过合适的交流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人想法,促进积极的变化;同时也要尊重他人在核心价值观和信仰方面的坚持。只有在这种平衡中,我们才能在人际交流、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等方面达成共识,实现和谐与进步。
来源:小红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