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它有什么缺点,可能就是篇幅太短,节奏太快,有些剧情体现的不够完整,导致观众看的不够尽兴。就比如说陈寿亭和林祥荣大战末期,林老爷子亲赴济南和谈,陈寿亭负荆请罪的剧情就没有展现只是在台词里一带而过。要是能在多个四五集的话,剧情应该可以更加完整。
经典老剧总是经得住一再咂么,且越咂么越有味道的。2003年首播的商战电视剧《大染坊》就是这么一部剧。
《大染坊》海报
该剧每集40多分钟,一共24集,剧情紧实不拖沓,基本上没有什么没什么意义的凑数情节。人物刻画鲜明,全员演技在线,闭眼拎出一个就是可圈可点。
要说它有什么缺点,可能就是篇幅太短,节奏太快,有些剧情体现的不够完整,导致观众看的不够尽兴。就比如说陈寿亭和林祥荣大战末期,林老爷子亲赴济南和谈,陈寿亭负荆请罪的剧情就没有展现只是在台词里一带而过。要是能在多个四五集的话,剧情应该可以更加完整。
正如我在开头所说的那样,经典的剧集总是值得观众一再咂么的,且越是咂么就越能咂么出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在我几刷《大染坊》之后,我就从中品味到了很多对我而言很有启发意义的地方。(以下内容仅依据剧版《大染坊》,原著党请谅解)
说书人(郭冬临饰)
陈寿亭幼年讨饭时,饭馆里管掀门帘的伙计锁子叔经常周济他,即便自己还吃不饱,但依旧给陈寿亭留了半块饼。后来陈寿亭有钱了,专门租下一个地主大院,为锁子叔老两口养老送终。这是他的善!
陈寿亭被周家收留之后,认了周掌柜为义父,并从此在周家染坊当伙计。染坊大师傅刘师傅仗着自己独到的染布手艺,不但天天吃着掌柜夫妇都不舍得吃的白面,而且还时不时的仗着手艺要挟掌柜的涨工钱。
周掌柜虽心有不甘,但无奈自家染坊离了人家玩不转,所以只能忍气应允刘师傅的无理要求。陈寿亭天资聪颖,学东西很极快,他不光偷学刘师傅的染布秘方,还甜言蜜语哄的刘师傅天天想出外溜达,染坊里的活儿全都交给他干。一来二去刘师傅那点本事都被他学走了,于是他便找到周掌柜,劝说其开了刘师傅,并称之为“提前除害”。这就是他的狠!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不如意其实都是分不清善和狠,或者说是对该善的人不够善,对该狠的不够狠。这就导致了我们让善待自己的人寒了心,让有心害你的人有了喘息之机,转过头来就会咬死你。
成年后的陈寿亭染布技术独步周村,也使得周家染坊成为了周村最大的染坊。但他并不因此满足,因为更先进的机器染布已成为主流。
正值张店大户卢家大少爷卢家驹留学德国学习染织归来,卢家在青岛买下一家染厂,卢老爷怕儿子不能独自撑起工厂,所以特意请陈寿亭入股染厂,并出任掌柜的。
会谈之后,回家以后的陈寿亭向周掌柜汇报说一切都已谈妥。买厂子需要出资一万大洋,周家和卢家四六分,但分红的时候却需要倒着分,周家出钱少却要拿大头的分红。
周掌柜觉得这不太合规矩,毕竟人家卢家出的钱多,却要拿少小头的分红,怕时间长了人家不愿意。但陈寿亭却认为,他本人就值这个钱,卢家既然找到他那就是认同他染布的手艺。而且他也自信的认为,只要这个厂子开始正常运转了,那他们就没了他就玩不转,届时即便是不愿意他们也没办法。这就是掌握核心技术的底气!
平日里做个报表有个别函数不怎么会的时候,想找个Excel大神求教下,人家都爱搭不惜理的。更不消说掌握一些足够独家,足够垄断的技术的人了。从早先的原子弹&氢弹到现在的光刻机,历史的真实无不印证着这一点,只有当你手中有了别人不会又轻易学不走的本事,你才会在与对方的博弈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卢家驹是留学德国的洋学生,学的还是染织专业,而且人家还是股份占大头的东家。但在染厂的日常经营中,他更多充当的却是类似陈寿亭小弟一样的角色。给他当翻译,为他念报纸,听从他的安排去为工厂做事。
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卢家驹深深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自己能力之内的可以保证做到最好,但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也能一定不会过多干预。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干,才会发挥最大的化学效应,陈寿亭是染布的行家,将染厂全权交给他管理,才能让染厂发展得更好。
卢家驹在被竞争对手元亨染厂的股东贾思雅色诱套骗染布秘方之后,虽身为东家却被掌柜陈寿亭骂的狗血喷头。但因为他知道因为自己裤腰带管理不当,导致给工厂带来了重大危机,所以也只能任由陈寿亭埋怨他。
陈寿亭在和妻子周采芹聊天时曾说:“男人和男人之间最忌讳的是一个争字,可家驹却是一个让字,如果不是有大智慧,绝不会做出这种事。”
现代的很多企业经营得不好,甚至最后破产倒闭,外行领导内行是个很大原因。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是这类人的通病。找不清自己的定位,看不到自己的短板,但还不舍得一丁点的放权,认为下属的建议和想法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摊上个这样的领导,要不就彻底躺平,要不就尽快另寻高枝。
日本商人藤井伙同济南的无良律师訾文海&訾有德父子开办模范染厂,企图通过倾销低价花布的手段,控制山东乃至整个中国的布匹市场。一时间陈寿亭的宏巨染厂,赵氏兄弟的三元染厂甚至上海林氏的染织厂都因此受到极大的冲击。
面临如此局面,众人都是手足无措,甚至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就连平日里最足智多谋的陈寿亭此时也表现得焦头烂额,回天乏术。
见到如此情景的藤井无比的得意,他一直很欣赏陈寿亭的能力,所以想借此机会胁迫他为自己效力。志得意满的藤井本因为这次完全可以让陈寿亭就范,却不曾想陈寿亭却抓住他在彼时已沦为日占区的东三省通过专营制度销售高价布的空挡,计划将其在山东的低价布大批收购后,再走私到东三省。如此一来,仅此一击藤井便溃不成军。
虽然陈寿亭因为不想逼的藤井狗急跳墙,所以并没有真的将计划付诸实施,但藤井也因此不敢再与陈寿亭作对。
事后,赵家兄弟问其这么大的谋划为什么事先一点征兆都没表露出来。陈寿亭告诉他们是因为卢家驹的父亲卢老爷子曾面授他一句话——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成害。如果事先透露一点内情出去,如果走漏了风声那他们轻则破产,重则身死也未可知。
我们都是一些普通人,成大事立大业的机会并不多,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忽略做事的机密性。对我们个人而言,你谋求的事情对自己越是重要,就越要做好保密。因为一旦有任何的关键信息漏了出去,遇上对你无恶意的人也许顶多是事情达不到预想效果,可要是被你的竞争对手知道了,那你也许就会被坑得万劫不复。
真想求得人才,就不要舍不得蝇头小利,真正的人才唯一的缺点就是——贵。济南三元染厂的掌柜赵氏兄弟和陈寿亭的妻子周采芹是表亲,曾经赵家也曾想过要和周家合伙开厂,但彼时赵家当家的赵老爷子介意陈寿亭开出的价钱太高,所以最终双方未能达成合作。
相反,卢家驹的父亲卢老爷子却能慧眼识珠,清楚的知道陈寿亭这样的人才真正的价值,所以即便自己出资六成,却能坦然够接受分红四成。
事实证明,陈寿亭真的物超所值,几年之间便让卢家投资的6000大洋翻了不知多少倍。根据卢家驹自己的话说,当初他就投了六千,这几年陈寿亭陆陆续续地给了他几十万,这个回报率简直不要太羡煞旁人。
彼时的林家是大上海数一数二的商业世家,经商底蕴深厚,且坐拥数个工厂。但即便是这样的大贾之家也愿意为人才付出大笔的真金白银。林伯清对陈寿亭很是喜欢,也高度认可他的能力,为了让他能够成为自己麾下的猛将,林伯清不惜拿出整个林氏资产的两成来招揽陈寿亭。
现在很多企业的老板,一方面希望能发掘出一流的人才,一方面又扣扣搜搜地不舍得开高价或是放权。总想着能用辆老头乐的价位买一辆超跑,这就是很多小企业很难做大做强的原因——只顾眼前蝇头小利,不看长远的回报。
小日子侵占东三省后,东北军军长霍长鹤的未婚妻沈远宜跟随难民坐船来到了青岛,一是躲战火,二是寻找相传在这里养伤的未婚夫。结果走遍了整个青岛的医院也没能找到,随身的行李箱还被人给偷了。
饥寒交迫,万念俱灰之下沈远宜决意投海殉情。恰逢陈寿亭酒后心情烦闷,到海边溜达,看到失魂落魄的沈远宜,就找了辆人力车给她拉到了酒店。叮嘱了酒店掌柜给她安排个房间,再找两个老妈子伺候洗个澡吃点饭,然后就回家了。
几天后,酒店掌柜来找工厂找陈寿亭销账,称沈远宜已经走了,走前还从酒店前台借了20块大洋,这笔钱自然需要算在陈寿亭的账上。
陈寿亭想着20块大洋对自己来说也就是多一个少一个的事儿,可要是给了她兴许就能救命,于是也就不多想了。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的这个无意中的善举竟会在不远的将来受到丰厚的回报。
后来陈寿亭将青岛的大华染厂卖了之后,来到济南重新开办了宏巨染厂。开业典礼上,济南的流氓头子白志生跑来索要保护费,并扬言要当着一众宾朋的面办了陈寿亭。
随着典礼的进行,出席的人地位越来越高,权势越来越大,包括陈寿亭在内的在场所有人都懵的一逼。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大人物会来为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捧场。殊不知为他请来这些大人物镇场的正是之前他在青岛救下的沈远宜——现如今济南的当家红星夜明妃。
经此一事后,沈远宜还认了陈寿亭当哥哥,从小便是孤儿的他不仅白得了一个妹妹,而且在之后的剧情中沈远宜还多次给予他极大的帮助。
很多人在想要善事的时候,总是会优先考虑自己事后可以得到怎样的回报。如果衡量再三以后觉得所能得到的回报不足以对冲他做的这份善心,那就索性不做。
要说这些人这么想就一定是错误的吗?那倒也未必!毕竟行善也不是谁的分内事,人家考虑下回报率也无可厚非。只不过古人云无心插柳柳成荫,今天你种下的善因,也许不会立马让你得到期待的回报,但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回报给你应得的善果。
沈远宜在青岛借了酒店20块大洋后,来到济南投奔自己的姨,本以为终于有了一个港湾,没曾想却又深陷到了另一个泥潭。
沈远宜本来在济南找到了一份学校老师的工作,可她姨却死活不肯,非让她在自己开的叙情馆里做所谓的“夜明妃”。虽说是卖艺不卖身,可绝大多数人还是会把她划归到烟花女子的行列里。最后若不是霍长鹤不在意她的这些过往,那沈远宜的后半生可能想找个好人家都难。
陈寿亭感慨说,外甥女大老远来投奔你,吃不好还吃不孬嘛!非要逼着她走这一步,这他N的算是哪一门的亲戚。
赵氏兄弟中,赵东俊因为陈寿亭从小是要饭的,所以始终看不起他。而老三赵东初给人的印象好像始终是和陈寿亭很亲近的。可从之前孙明祖的一句话中,我们就能得知,赵东初根本也不是他表现得那样。身为亲戚却三番五次地提醒一个外人要提防着陈寿亭,这亲戚当的也是没谁了。
我身边有很多人总是偏执地认为,只有自己的亲戚家人才是最最信得过的,才是永远不会坑自己骗自己的。可现实却很是残酷,除了你的父母和一些直系血亲之外,剩下的亲戚,有时候可能连朋友同事都比不上。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当你混的不如意的时候,还是离亲戚远一点的好。
陈寿亭做了几十年的实业,手下拥有着一众愿意跟着他东奔西走,黏度极高的忠实员工,而实现这一点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在陈寿亭这里他们可以最大程度实现工作的目的。
最初在青岛开办大华染厂的时候他就几乎天天和工人们一起干活,一起吃饭,而且隔三差五地就叮嘱伙房要不炖鱼,要不炖肉。逢年过节还会给工人发肘子,因为讨饭出身的他深知,穷人家就是你给他钱他也不舍得买肉吃,所以倒不如直接给他发肉。
等到年底的时候还会给每个工人准备不菲年终奖,就比如在即将转移到济南的前一年年前,陈寿亭和卢家驹商量如何给工人发“喜面儿”。往常都是每人五块大洋,但今年陈寿亭觉得5块太少,工人们都挺能干,废品率也低,所以他最终给每个工人发了20块。
厂里的两个工人因为干活的时候打盹儿,结果导致一个被压断了左臂,一个被压断了右臂。换一般的工厂,给两个钱也就打发了,可陈寿亭却认为他们因为在这工厂里做活儿才断的胳膊,把他们赶走了,他们可能也找不到能干的活儿了。于是就把他们留在工厂看大门,待遇和之前一样。
后来因小日子步步紧逼,济南已经岌岌可危,加上陈寿亭视之如兄弟的周涛飞也在天津被小日子暗害,所以陈寿亭决意暂时关闭工厂遣散员工。他叮嘱账房老吴,给工人遣散费的时候,工龄长的要多给点,家里人多的也多给点,那两个残废也要多给一点。
我们普通人出来工作,所为的无非两点,一挣钱,二升职。而身为老板不消说两点都满足,哪怕就满足了一点,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就会很高。如果说企业确实因为一些客观现实,目前无法满足员工的这些需求,那也应该保证员工够享受到起码的尊重吧!
可我们现在的很多老板呢?钱攥在他手里长毛了也不愿多给员工一分,权力多分出去一点也觉得自己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薪资和职位都满足不了,还不稀得尊重员工,成天就是PUA+训斥+冷嘲热讽的套餐。这也就是现在就业形势如此不理想的大背景下,依旧离职率超高的原因。
大华染厂的工头吕登标在厂里作威作福,不仅收受好处,还随意打骂工人,厂里没人不恨他。
陈寿亭一直想辞了他,但卢家驹碍于吕登标是他大老婆翡翠的表弟,当初买厂子时候借用了人家的嫁妆,更因为两人才刚成亲,风流成性的卢家驹就在青岛找了二房,并有了身孕,这让他觉得很是理亏。
陈寿亭也觉得要是就这么把吕登标辞了,也确实对不起翡翠,所以就干脆给吕登办了个“留薪停职”。
可后来陈寿亭逐渐发现了,吕登标的一些优点,比如说盯人盯票干的尤其得好。于是陈寿亭每次有需要蹲点盯人的活儿都派吕登标去,且每次的完成度都不错。
后来还发现他特别擅长在一些出头露面的场合起哄架秧子,所以一旦有新的店铺开张就派他去管理。就比如与林祥荣大战时,虞美人的布卖一分钱一丈,就是吕登标在店面应付。
之后模范染厂大搞倾销的时候,宏巨,三元,六合三家合伙在汉奸模范染厂对面开了家贸易行,专门收购模范厂的低价布,派去的也是吕登标,他那无赖做派硬是给滚蛋律师訾有德气得是七窍生烟。
知人善任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就像是玩俄罗斯方块一样,只有把最合适的人摆放在最合适的地方,才能实现最大的产出。现在企业里面的领导者们最缺乏的也正是这一点。自己不能知人善任,就偏执地认为招的都是些废物,殊不知你这个“俄罗斯方块”都玩不明白的人,也一样是个废物。
在最开始看《大染坊》的时候,有一段剧情的设置让我一直很费解。卢老爷坐火车去周村拜访周掌柜一家,下了火车之后叫了一辆马车,车把式却把他拉到了荒郊野外。
卢老爷惊慌之余询问他为什么要把自己拉到这种地方来。结果车把式却只是问他姓什么,告诉他姓卢之后,他的脸上扫兴之余还有些不好意思。卢老爷问他为什么要问这个,他说他姓杨,最爱听的书就是《杨家将》,每次听到潘仁美迫害杨家父子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所以每次拉人都会把人拉到这个地方问问他姓什么。要是姓杨就不要钱了,可要是姓潘,那就给他赶下车去。卢老爷听罢哈哈大笑,说这车把式是听书听魔怔了。
之前一度认为这段剧情是凑时长的,因为对剧情也没什么推动,感觉删了也没什么不一样。可等到后来多看几遍以后,就明白了这一段剧情的深意。同样是爱听书,通过听书听魔怔的车把式,来印衬陈寿亭的活学活用。
陈寿亭打小最喜欢的就是听书,有时听书听得太投入了都能忘了饿。但他听书可不想那位车把式一样听得深陷其中拔不出来。他总是能在听书以后把书中的内容充分吸收,并最终做到学以致用,再后来的对人对事中他就没少运用书中学来的东西。
比如开头说的,他学习了朱元璋该善则善,该狠则狠这一点,辞退了在周家作威作福,仗艺欺人的刘师傅。后来又模仿关公长沙战黄忠时用的拖刀计,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林祥荣的同时还在赵氏兄弟眼皮底下收购了天津的开埠染厂。
活到老,学到老。爱读书从来就不是一件坏事,坏事从不是因为读书,而是因为读死书或死读书。即便你读了万卷书,不能将其灵活运用,那你也就是个人型的移动硬盘。有的人读书不多,却能将有限的知识无限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这才是读书真正的作用!
以上10点就是我在重刷了无数遍《大染坊》后悟出来的一些东西。纯是一些个人浅见,如果不同见解,就全当我是抛砖引玉。
其实写这些也不是为了让观众们看个剧还非得学习点儿什么,电视剧又不是春晚小品,一定要强行上升点高度,才显得有水平。
一部剧集看下来,心情随着剧情起伏又跌宕,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投入,这就够了,谁看电视剧也不是为了学点什么。如果你在看完剧集之后还能从中领悟到些什么,那纯算是意外收获。
来源:元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