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自动化ISA-95标准看未来制造业

360影视 2024-12-26 08:00 4

摘要:在未来的十年里,制造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转型。麦肯锡的专家预测,到2030年,先进的制造技术将把传统工厂车间转变为“带有机械臂的智能手机”。这种变化意味着,自动化不仅将极大提升生产效率,还能改变整个行业的运作方式。

字数统计:8126字 预计阅读时间:约 16 钟

在未来的十年里,制造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转型。麦肯锡的专家预测,到2030年,先进的制造技术将把传统工厂车间转变为“带有机械臂的智能手机”。这种变化意味着,自动化不仅将极大提升生产效率,还能改变整个行业的运作方式。

自动化自工业革命以来,始终是推动质量、效率和成本改进的核心力量。如今,工业4.0的到来再次加速了这一进程,尤其是在制造业中,自动化技术已经不再是辅助工具,而是成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确保生产安全的关键因素。从车间到企业级规划,自动化无处不在,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然而,虽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但如何有效实施、如何从中实现长期价值,却是许多企业面临的挑战。如何确保技术和人力的良好融合,如何跨越资金、技能及系统整合的障碍,这些都将决定企业能否在自动化浪潮中脱颖而出。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制造业自动化的演变,分析如何通过战略性的自动化应用,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还能确保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01 One

制造业自动化是什么?

简单来说,制造业自动化就是利用技术和机器设备来完成生产任务,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自动化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让生产过程更加精准和高效。

为什么要使用自动化呢?首先,通过减少人工操作,自动化不仅可以节省劳动力成本,还能降低错误率,确保每个生产环节都能稳定高效地进行,最终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自动化的引入,不仅让生产更快速,也减少了人工出错的可能性,从而提升了整体生产水平。

02Two

制造业自动化的历史

制造业自动化的历程跨越了几个世纪,从最初的简单机械化到如今的智能工厂,不断推动着生产方式的变革。

工业革命

从18世纪开始,蒸汽机和水力机器的应用彻底改变了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方式。这个阶段的自动化主要依赖简单的机械装置,虽然还需要大量人工,但生产效率已经得到大幅提升。

电气化与大规模生产

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电力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机械化程度。手工劳动的减少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1927年,亨利·福特推出的T型车标志着大规模生产的新时代。通过标准化零件和固定流程,福特实现了汽车的快速生产,为制造业的自动化打下了基础。

IT驱动的生产与机器人技术

随着计算机数控(CNC)机器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技术的普及,制造流程得以更加精确和高效地自动化控制。此时,机器人技术开始进入生产线,执行焊接、装配等任务,进一步提升了生产力和工作安全性。

工业4.0

如今,我们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的浪潮中。这个阶段的核心特点是机器之间可以通过网络互联和自我优化,使得生产更加智能化、高效化。最近,人工智能(AI)的应用正在加速这一进程,未来的制造业将更加灵活、智能和自适应,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这些历史进步,制造业自动化逐步演变,越来越趋向高效、智能,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03Three

ISA-95:工业自动化的五个级别

国际自动化协会(ISA)推出的ISA-95标准,提供了一套指南,帮助公司有效管理和共享不同自动化水平的数据。这个标准主要定义了一个框架,帮助实现工厂内不同层级间的协同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ISA-95模型包括五个级别,每个级别代表从生产车间到管理层面的一些关键功能:

0级 —— 物理过程

0级代表了生产过程的物理层面,比如机械操作和生产工艺。它涉及的是制造过程中具体的物理活动,如原材料加工、组装等。

1级 —— 现场功能

1级关注的是生产过程的感知层,包括收集和传递数据的设备,如传感器、阀门和执行器。它的作用是对物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生产流程的顺利进行。

2级 —— 监控和控制

2级涉及的是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控制。通过控制和监控系统,根据从1级设备传来的数据,系统会对机器和设备进行实时指令和调整,以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级 —— 制造运营管理

3级主要负责生产的运营管理,包括优化工作流、生产调度、质量控制和库存管理等。它确保生产过程的协调性和高效性,使得生产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4级 —— 业务规划和物流

4级聚焦于更高层次的业务规划和物流管理。它包括生产调度、库存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职能,确保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供应链的顺畅运行。

ISA-95框架基于普渡大学的计算机集成制造参考模型,定义了用于连接整个工厂各个环节的软件和技术的通用语言和架构。通过这一标准,不同级别的数据和系统能够高效协同工作,实现全面的自动化和优化。

04Four

ISA-95:0级-物理过程

在ISA-95工业自动化标准中,0级是整个模型的基础,代表了制造环境中的物理过程。这个级别涉及所有现实世界中的操作,包括机械设备、生产设备以及材料的实际处理。

简而言之,0级是指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物理活动——例如,原材料的处理、加工、装配以及其他相关的物理操作。这些操作通过设备和机器进行,产生了原始数据,之后这些数据将被传送到1级(现场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监控。

0级的关键特征:

·物理过程:涉及所有实际的制造活动,例如材料加工、装配和机器操作。

·数据源:0级的主要作用是产生原始数据,为更高层次的数据处理和控制提供基础。

·输入到1级:0级所产生的实时数据和信息被传送到1级,供现场功能(如传感器和执行器)使用,以便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

通过这一层的基础操作,整个制造系统的自动化得以启动,并为进一步的生产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05Five

ISA-95:1级-现场功能

在ISA-95工业自动化标准中,1级主要关注现场数据的收集和物理过程的调控。此级别的系统和设备负责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并调整机器操作。具体来说,这包括以下几种关键设备和系统:

·传感器:如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生产环境的各种物理量。

·阀门:可以通过自动控制来打开或关闭,以调整生产流程或物料流动。

·泵和电机:用于控制流体或机械动力的设备,通常在生产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

·现场总线系统: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允许传感器、设备与更高级别的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的通信。

1级的关键特征:

·数据收集和实时控制:传感器和控制设备不断收集生产现场的实时数据,并通过自动化调节设备(如阀门和电机)来响应。

·即时反馈机制:数据被用来提供即时反馈,帮助维护生产流程,确保温度、速度或压力等关键参数在合理范围内。

·协调和监控:1级数据的收集与控制是与2级(监控和控制系统)相协调的基础,确保生产过程能够按照预定目标稳定运行。

在此级别的基础上,制造系统能够迅速响应现场变化,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为更高层级的监督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06Six

ISA-95:2级-监控和监督控制

在 ISA-95 工业自动化标准中,第二级专注于 监督控制和过程监控,其主要任务是实时管理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从而有效地调整生产流程,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此级别的控制设备包括: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用于自动化和控制机械及生产过程。PLC 能够根据输入数据发出指令,控制生产设备的动作。

·分布式控制系统 (DCS):这种系统由多个控制器组成,能够管理复杂且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过程。DCS 常用于流程行业,如石油化工、电力和水处理等领域,提供全面的过程控制。

·人机界面 (HMI):这种界面将监控数据呈现给操作员,使他们能够实时查看设备和生产状态,进行互动(例如,启动和停止机器、调整参数或响应警报)。

2级的关键特征:

·实时监督和优化:第 2 级系统负责对车间的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督,确保生产质量稳定一致,并能够迅速应对各种问题和异常。

·数据采集与分析:这些系统收集来自传感器和机器的数据,为操作员提供关键信息,帮助他们做出关于设备状态、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决策。

·操作员决策支持:2级系统直接与生产过程相关,能够将操作员与实时生产数据连接起来,支持他们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响应和调整。

与专注于生产规划和管理的更高级别不同,第 2 级系统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控制和优化,确保车间运营的高效性、稳定性和质量。这些系统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够在遇到问题时,迅速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ISA-95:3级-制造运营管理 (MOM)

在 ISA-95 工业自动化标准中,第 3 级 主要集中在 制造运营管理 (MOM),它作为连接 第 2 级 实时生产活动与 第 4 级 更广泛的业务和规划功能之间的桥梁。

3级系统的主要职能包括:

·调度:管理生产流程的顺序和时间安排,确保每项任务在适当的时间和资源下完成。

·资源管理:优化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包括人员、设备和原材料的管理。

·质量控制:确保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维护操作:管理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以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确保设备高效运行。

·工作流管理:确保生产流程按计划和标准高效执行,从而最大化产出。

关键功能:

1.处理在制品 (WIP) 数据:第 3 级系统负责管理在制品的数据,确保生产中的每一部分都能被追踪和记录,满足监管要求和质量控制要求。

2.质量保证和调整: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三级系统能够触发质量保证活动,或者在需要时调整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符合预期质量。

3.支持决策:这些系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公司快速响应生产中的问题。例如,当发现质量偏差时,系统可以自动发出警报并启动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

自动化的优势:

通过标准化运营管理,第 3 级 系统确保生产过程的一致性。这不仅减少了设备停机时间,还提高了对需求变化和意外问题的响应能力。自动化帮助制造企业优化工作流,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人为错误的风险。

MOM 与 MES:

在 第 3 级 中,制造执行系统 (MES) 是 MOM 的核心部分。虽然两者有时会被交替使用,但它们的范围有所不同。MOM 包括了制造过程的全面管理,而 MES 主要负责具体的生产执行和现场控制。

08Eight

ISA-95:4级-商业规划和物流

在 ISA-95 工业自动化标准中,第 4 级 关注的是高级 业务运营,例如 规划、物流 和 资源协调,确保生产计划与市场需求和供应链要求相一致。

第 4 级系统的关键任务包括:

·资源分配:根据生产计划和市场需求合理分配企业资源,确保有效利用公司资产。

·订单处理:管理客户订单,从接单到生产、发货的各个环节,确保及时响应客户需求。

·供应链物流:管理物料、成品的进出口、库存和运输,优化供应链效率,避免物流瓶颈。

·预测与成本分析: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市场需求和生产趋势,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成本控制策略。

第 4 级系统与制造控制系统的整合:

将 第 4 级 业务规划和物流系统与 第 3 级 的制造控制系统相结合,能够帮助公司将高层的业务目标与具体的生产流程紧密对接,从而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或物料可用性变化的响应能力。

示例:

例如,当来自 第 3 级 的生产数据反馈给 第 4 级 时,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实时信息进行主动决策,如调整生产计划,防止出现生产瓶颈或原材料短缺。通过这种方式,第 4 级 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在问题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从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信息流的连续性:

第 4 级 与其他级别之间的连续信息流确保了 业务战略 和 实时制造执行 之间的无缝对接。这样,企业能够在保持生产灵活性的同时,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09Nine

新兴技术在制造自动化的应用

随着工业 4.0 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技术正在推动制造效率、质量和生产力的飞跃。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制造自动化新兴应用:

协作机器人

协作机器人(Cobots)是与人类一同工作的机器人,代表了当前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发展。与传统的需要隔离的工业机器人不同,协作机器人可以安全地与人类共享工作空间。它们能够协助完成装配、质量检查和包装等任务,特别适合小型生产设施,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成本效益。

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是物理制造流程、产品或系统的虚拟复制品。公司通过创建数字化的版本来模拟、测试和优化流程,还能在实时环境中预测维护需求。这种技术有助于提高操作效率、减少停机时间,并能提前识别潜在的生产问题。

物联网 (IoT)

物联网(IoT)指的是通过智能传感器将物理对象(如设备和机器)与网络连接,使其能够进行实时通信和数据交换。IoT传感器可用于监测设备的状态(如振动、温度、压力等),从而实现预测性维护。通过在设备故障前预警,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减少停机时间并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

人工智能视觉检测

人工智能(AI)视觉系统用于执行产品质量检查。这些系统能够通过分析图像,识别产品缺陷,比人工检查更加精确。AI视觉技术能够发现人工检查员可能遗漏的微小缺陷,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更高的精度。

3D 打印

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在原型设计、工具制造甚至最终部件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3D打印,公司可以更快速地将产品推向市场,并通过按需生产备件来降低库存成本。这项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灵活性和定制化能力。

自动导引车 (AGV)

自动导引车(AGV)在物料搬运中广泛应用。它们在工厂内自动运输物料,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物流效率,并减少了人为错误。AGV技术不仅提升了库存管理的效率,还降低了由于传统叉车操作引发的安全风险。

增强现实 (AR)

增强现实(AR)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远程培训、故障排除、维修指导和操作员协助装配等。AR通过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环境中,帮助操作员高效完成工作,减少了培训时间、提高了任务执行速度,并减少了错误率。此外,AR还减少了远程专家出差的需求和成本。

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为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每个交易创建透明、安全的记录。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区块链为供应链提供了可追溯性,增强了产品的历史追溯能力,确保了来源的透明度。这种技术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可信度,提升了产品质量的透明度和供应商的责任感。

云软件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将IT基础设施迁移至云端,制造业领域也正在利用基于云的工具实现自动化。这些基于云的解决方案让各种规模的公司能够轻松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常见的云应用包括:

·MES(制造执行系统)和 MOM(制造运营管理)应用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企业质量管理系统(EQMS)

·专门用于质量流程的应用,如智审核(LPA)、智快反(QRQC)、统计过程控制(SPC)和不合格品管理。

这些云平台不仅增强了数据共享与协作,还能帮助企业实时分析和监控生产情况,从而做出及时的决策,优化生产流程。

10Ten

制造自动化的面临的挑战

虽然制造业的自动化开辟了效率和创新的新领域,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尤其是在规模较大或复杂的自动化计划中。公司需要为以下几大挑战做好准备:初期投资成本高

自动化项目的前期成本往往是最大的挑战,尤其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购买先进设备、安装与现有系统的集成、以及员工培训等费用,使得项目的初期投资非常庞大。这些成本可能延迟投资回报,并使预算审批变得更加困难。公司需要权衡投资回报,并寻找能够最大化长期效益的方案。

劳动力转型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制造业对能够操作、维护和编程自动化系统的熟练工人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制造业面临技能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等领域。自动化将进一步加剧这一技能差距,短期内很难通过现有的教育和培训系统解决这一问题。解决方案需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与教育机构合作以及提供长期的职业发展计划来填补这一空白。

复杂的遗留系统

许多制造企业的现有生产系统可能与现代自动化技术不兼容。将新技术与这些过时的基础设施进行集成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时间、专业知识以及昂贵的定制解决方案。如果这一集成过程不被妥善管理,可能会导致自动化进程的滞后和高额的延误成本。公司需要制定详细的技术评估和升级计划,确保新旧系统能够无缝对接。

维护和停机管理

自动化设备和系统需要定期维护,以确保其最佳性能。意外故障可能会导致昂贵的停机,影响生产效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预测性维护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使用数据分析和监测工具,公司可以预测设备故障并采取预防措施。然而,这一策略的有效性依赖于高质量的数据和强大的分析工具。公司需要投资于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确保能够准确预测设备维护需求。

抵制变革

员工对于自动化的抗拒是许多企业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当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方式时。员工可能担心失去工作,或不愿意采用新技术。有效的变革管理计划是应对这种抵抗的关键。通过清晰沟通自动化的目的和优势——如提高生产力和减轻工作强度——企业可以缓解员工的担忧,并让他们了解自动化不仅不会取代工作,反而能增强其工作价值。

11Eleven

如何将现场人员与自动化洞察联系起来

尽管自动化为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潜力,但它本身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随着自动化系统的普及和应用,工厂生产过程会生成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推动变革和改进至关重要,但现实情况是,随着这些数据量的增加,从工厂车间到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数字鸿沟也在不断扩大。

为了充分发挥自动化的潜力,企业必须解决制造业中的通信挑战,将数据转化为所有层级员工可理解、可操作的洞察,确保每个人都能基于这些数据做出及时且有效的决策。

员工数字化成熟度模型

员工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分阶段逐步推进。数字化成熟度模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1.通过数字化流程创建数字化基础 在这一阶段,企业首先通过数字化生产过程、操作流程以及相关数据收集,建立起数字化基础。这一阶段的关键是使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具备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能力,为后续的分析和优化奠定基础。

2.将员工与人员、数据、系统和设备连接起来 在第二阶段,企业需要将员工与他们所需的数据、生产系统和设备连接起来。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文化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员工需要能够方便地访问实时数据,并与机器和系统进行互动,从而能够根据数据做出决策。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培训员工,使他们理解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和数据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

3.通过无缝信息流和先进技术转变运营 第三阶段则是数字化转型的成熟阶段。企业不仅能够无缝地传递信息,还能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融入运营流程,实现预测分析、自动化决策和规范化功能的落地。在这个阶段,信息流不仅仅是从操作层传递到管理层,更是实现全员、全链条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自动化在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使每个层级的员工都能有效地利用这些技术和数据。这不仅要求先进的技术支持,还需要企业在员工培训、信息流管理以及战略实施等方面作出持续的努力。只有通过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才能确保自动化带来的长期价值转化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来源:TPP管理咨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