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8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中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9967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青少年和“银发族”是
选自《“TV地标”(2024)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综合实力大型调研报告》
文|「广电独家」兰之馨
经过一年发展,长视频平台保持着网络视听老大哥的江湖地位,但短视频平台携后起之秀微短剧来势汹汹,成为2024年网络视听最有活力的一股势力。
2024年8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中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9967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青少年和“银发族”是新增网民重要来源,短视频成为新增网民“触网”重要应用;整体近11亿网民中,长视频用户占到了65.2%,而短视频用户占到了95.5%,微短剧用户也占到了网民整体的52.4%。
同时,《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网络视听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包括长视频、短视频、直播、音频等领域在内的2023年我国网络视听行业市场规模为11524.81亿元,网络视听“第一大互联网应用”地位愈加稳固。
在用户经常收看的类型中,排名第一的是电视剧/网络剧,排名第二的是电影/网络电影,微短剧以39.9%的用户占比排名第三。受访用户中,有31.9%的用户为微短剧付过费。
▍长视频平台:增长承压,市场分化
过去一年,长视频平台提质趋势延续,但相比2023年整体扭亏为盈的行业大好态势,2024年的长视频平台盈利多有下降,整体倾向增长乏力。比起短视频平台的持续繁荣和微短剧的风生水起,长视频平台作为网络视听长久以来的老大哥略显落寞。
10月下旬在2024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柠萌影视创始人苏晓透露视频网站70%播出的剧都是严重亏损的,而爱奇艺创始人兼CEO龚宇更直言“影视行业内消费总时长的下降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微短剧的高速发展相关”。
2024年,站在风口上的微短剧对网络视听行业生态更深刻的影响逐渐显现。
市场延续高集中度,盈利多有下降
就市场竞争格局而言,根据《2024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优酷、哔哩哔哩、咪咕视频六大长视频平台用户渗透率占据市场92.9%的份额,头部平台聚集效应明显。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4年8月数据,中国在线视频市场的月活跃用户(MAU)排名前五的APP分别为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哔哩哔哩和优酷。
其中榜首爱奇艺月活量为3.94亿人次,腾讯视频以3.86亿人次紧随其后,芒果TV以2.68亿人次位居第三,哔哩哔哩以2.19亿人次月活位居第四。作为“爱优腾芒”四大平台的优酷已被拉开差距,月活跃用户数仅为1.99亿人次,约为爱奇艺和腾讯视频月活量的一半。
根据财报,爱奇艺2024年第二季度总收入为74亿人民币,同比下降5%。归母净利润(US-GAAP)为6869万人民币,同比下降81.19%。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经调整净利润约为2.47亿人民币,同比减少58%。
2024年第三季度,爱奇艺总营收约72亿元,同比减少10%;净利润约2.3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约为4.8亿元。
从2023年四季度起,爱奇艺会员收入连续4个季度下降。虽连续10个季度实现了正向运营现金流,但相较于2023年的意气风发,2024年爱奇艺在面临市场竞争压力的同时,净利润也受到了较大冲击。
芒果超媒发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实现营业总收入102.78亿元,同比下降0.85%,净利润14.44亿元,同比下降18.9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6亿元,同比减少,反映出现金流管理压力。不过2024年上半年,公司会员实现营收24.86亿元,同比大增26.74%。
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5财年第一季度(自然年2024年二季度)业绩公告。财报显示,阿里巴巴旗下六大业务集团之一的大文娱集团,在本季度收入55.8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
尽管大文娱集团收入有所增长,但其经调整息税前利润(EBITA)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3个月内亏损了1.03亿元,2023年同期为盈利人民币0.63亿元。
哔哩哔哩在2024年第三季度迎来了上市后的首次盈利。财报显示,三季度哔哩哔哩实现营收73.1亿元,同比增长26%;净亏损为7980万元,同比收窄94%;经调整净利润2.36亿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8.63亿元。广告与游戏业务带动了本季度的收入与利润增长。
腾讯控股未单独披露腾讯视频财务数据,不过在其财报中多次提到订阅会员与广告收入均有明显增长。财报显示,腾讯广告业务在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9%至人民币299亿元,这主要得益于视频号及长视频收入增长的驱动。
在业绩会上,腾讯罕见地公布了腾讯视频二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速为30%,主要归功于《庆余年(第二季)》和《玫瑰的故事》两部自制剧在招商方面的成功,《庆余年(第二季)》播出前便已官宣26家赞助商,《玫瑰的故事》开播当日官宣合作品牌数更是高达34个。
根据财报,腾讯视频在2024年上半年长视频付费会员数同比增长13%至1.17亿人,第三季度视频付费会员数同比下降3%,但环比增长1%,达到1.16亿人,这主要得益于《庆余年(第二季)》及《与凤行》等热门剧集的拉动。
从公开的财报信息来看,相比于2023年整体性地向好,长视频平台在2024年市场承压较大,经营状态有所分化。当会员订阅已进入相对平稳阶段,加之来自短视频平台的冲击,长视频平台整体面临的增长压力是显而易见的,这从广告经营市场中也可窥见一二。
CTR发布的《2024上半年广告市场整体增长》显示,2024年上半年,互联网站的媒体广告花费同比下降20.5%,作为对比,今年上半年广告市场整体增长了2.7%。互联网站的广告降幅仅次于纸媒(报纸-31.4%,杂志-23.9%),增长乏力正在成为包括长视频平台在内的全行业面临的问题。
网络剧市场提质增效出成绩
2024年的剧集市场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据骨朵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共上线剧集125部,其中,网络剧84部、电视剧41部。对比前两年数据,2024年剧集上线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网络剧数量由过去两年同期的100部左右下降至84部。
在行业整体提质减量、降本增效的情况下,网络剧创作生产进入更加理性阶段,比起整体数量,平台更加注重单部剧的质量和效果,产量下滑在可预期的合理范围内。
产量缩减的同时,热剧数量实现了增长,根据骨朵热度数据,2024年上半年剧集更加集中在中高热度段,低热度段的剧集数量显著减少,行业这两年提质增效的成果进一步显现。
根据云和数据,2024年上半年,《庆余年(第二季)》以累计正片有效播放37.9亿领跑市场,《与风行》《墨雨云间》分别以29.5亿、21.6亿位列二三名。第三季度则由《唐朝诡事录之西行》《你比星光美丽》《凡人歌》霸榜前三,不过整体热度相比上半年前三甲要稍逊一筹。进入第四季度,《永夜星河》《小巷人家》《珠帘玉幕》《锦绣安宁》领跑市场。
根据艺恩数据,2024上半年,腾讯视频在更剧集共49部,播映指数前十位的头部剧集上榜5席,其次为爱奇艺在更剧集共45部,头部剧集上榜3席;优酷视频在更剧集27部,头部剧集上榜2席;芒果TV在更剧集14部,头部剧集上榜1席。
同时,剧集市场热度与口碑进一步向头部内容集中。在2024上半年剧集市场播映指数、媒体热度、观看度TOP10中,腾讯视频头部命中率高,《繁花》《与凤行》《庆余年(第二季)》和都市情感剧4部不同品类表现突出。
在2024年的剧集市场,上半年的《繁花》和下半年的《我的阿勒泰》是别树一帜的存在。
《繁花》以地道的上海方言、鲜活的沪上生活画卷以及大时代下的商场风云,搭配导演王家卫标志性的叙事美学与影像风格,为国产剧带来了新的审美趣味。
《我的阿勒泰》的成功改编则让优秀散文进入影视创作者视野,在保留了原著诗意风格基础上,该剧在故事性上进行适度创新,通过极致优美的影像表达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舒缓体验。此外,《我的阿勒泰》的成功也为迷你精品剧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新解法。
长剧短剧化,是过去一年剧集市场一个格外突出的现象。
微短剧的盛行,不仅在市场层面对长视频产生一定冲击,在创作层面也对长剧集形成了一定影响。2024年,不少长剧集在创作上借鉴了微短剧的创作思路,在保留长篇叙事的同时,融入微短剧的快节奏、强情节、超爽感,由欢娱影视制作班底打造的古装剧《墨雨云间》便是其中一个典型。
此外,《墨雨云间》《花间令》《度华年》等多部古装剧在设定上也更加靠近微短剧,集结了微短剧常见的“恶女复仇”“替身逆袭”“双重生”“破镜重圆”等设定,贯彻极致的故事与情感。向短剧“取经”,正在成为长剧从业人员的一个选择。
都市情感是网络剧市场的常青题材,在2024年的网络剧市场,呼应“她经济”发展,展现“她个性”“她力量”的都市情感剧反响不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玫瑰的故事》,该剧既保留了原作“女性爱情观的成长”这一精神内核,也在爱情之外找到了成长线的合理落点,开播后创下腾讯视频都市剧热度值最快破31000纪录。
在创作上坚持 “写女性,女性写,为女性而写”的《半熟男女》,凭借全员微瑕的大胆设定、先锋的情感寓言,连续多日登优酷站内独播剧热度榜TOP1、抖音影视榜TOP1、微博剧集榜TOP1等,并在185个国家和地区掀起一波追剧热潮。
2024年上桌的爆款续集除了《庆余年(第二季)》,还有《长相思(第二季)》《少年白马醉春风》《唐朝诡事录之西行》,接连点燃剧迷热情,其中《唐朝诡事录之西行》收获了豆瓣8.6分的好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续集之作都是古装大IP。古装历来是剧集市场大户,除了上述提到的,过去一年还有《天行健》《颜心记》《永夜星河》《珠帘玉幕》《蜀锦人家》等古装剧陆续上线,其中《天行健》获豆瓣8.7评分,《永夜星河》在多平台取得市占率、热度值第一的成绩。
此外,网络剧市场持续更多元化的探索尝试。在内容上,出现了改编自漫画《大理寺日志》的《大理寺少卿游》,剧影联动的《飞驰人生热爱篇》《唐人街探案2》等多样化内容,极大丰富了网友观看选择。
在商业上,出现了成绩不俗的分账剧《凶案深处》,收官分账金额6260万元,为2024年度分账剧票房冠军,也是爱奇艺“青创计划”首部热度破7000分账剧。《凶案深处》的成功,增强了网络剧市场更多元商业尝试的信心。
网络综艺多维度回升
2024年的网络综艺生态繁荣向好。根据云和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网共上新126部国产季播综艺节目(不含衍生节目、晚会),同比增加7部;其中“爱芒腾优”四平台综艺供给量在31—41部,西瓜视频上新15部。
供给回升的同时,播放数据也在向好,2024上半年综艺累积正片有效播放141亿人次,同比上涨5%;其中“爱芒腾优”四平台综艺正片有效播放在27—41亿人次,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优酷同比增长了77%。
在播放策略上,芒果TV保持一贯的独播策略,“爱腾优”则以台综拼播、网综独播为主。与此同时,媒体融合趋势进一步加强,2024年前三季度大屏端播出台网联合制作综艺节目53档,同比增加13档;新播综艺中有37档节目为联合制作,同比增加11档。
在上半年的纯网络综艺榜单中,《哈哈哈哈哈(第4季)》以8.7亿正片有效播放、9.6%市占率位居榜首,《大侦探第九季》《乘风2024》分列二三。
第三季度,《披荆斩棘(第四季)》《喜剧之王单口季》《喜人奇妙夜》夺得前三。“综N代”领衔综艺市场,其强势地位与中流砥柱作用毋庸赘言。
值得一提的是,《喜剧之王单口季》《喜人奇妙夜》都是新节目,喜剧节目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迎来了它的又一次爆发时间。
音乐类综艺历来是各平台综艺市场的支柱型赛道。根据云和数据,截至10月31日,2024年音综上新31部,正片有效播放占比18%,与旅游节目持平,并列成为2024年市占率最高的综艺类型。
四大平台中,芒果TV是音综“疯狂制造者”——31部上新音综中,芒果TV独占12部。
2024年上线的31部音综中,数量居多的19部新综有效播放占比仅为24%,12部“综N代”的有效播放占比达到76%,其中《乘风2024》《披荆斩棘(第四季)》《新说唱2024》《歌手2024》《天赐的声音(第五季)》5部头部节目的有效播放占比就高达71%,音综赛道的集中程度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音综创新始终在路上,新上线的19部音综类型丰富,涵盖了说唱、live现场、原创竞演等多种元素,其中《说唱梦工厂》以7.5%的有效播放占比成为新音综的佼佼者。
恋综是网综又一深耕不缀的赛道。根据云和数据,截至2024年11月12日,2024年各平台已上线恋综13部;在上新季播综艺中,恋综有效播放占比位列第六。恋综中的“综N代”是绝对主力,占到上新恋综有效播放的89%。其中,《心动的信号(第七季)》《怦然心动20岁(第四季)》《半熟恋人(第三季)》《再见爱人(第四季)》《喜欢你我也是(第五季)》5部头部恋综有效占比高达79%。
在《种地吧》带火劳作纪实综艺市场后,除了续作《种地吧2》,2024年还出现了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劳作纪实综艺《燃烧的月亮》。
此外,运动领域出现了运动少年励志成长综艺《我的主场》、篮球运动社交真人秀《我在横店打篮球》;沉浸式生存闯关综艺连续剧《十天之后回到现实》突破传统综艺的架构限制,带来了创作新意;全开放式 IP 任务对抗真人秀《萌探2024》进一步覆盖电影、剧集、综艺、游戏等全类目……
2024年,VR、AR、AI等技术在综艺市场的越发广泛应用值得关注。如《歌手2024》首次在音乐类综艺节目中引进世界最新“沉浸式声音艺术”L-ISA音响系统并增设双语直播间,支持云投票、会员预测等互动模式;《我们仨》引入人工智能导演“爱芒”,不仅优化了节目的制作流程,还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看体验;阿里大文娱超写实数字人“厘里”化身出题官亮相优酷全新真人秀《盒子里的猫》,为节目增添了科幻感和趣味性;《喜人奇妙夜》通过AIGC技术,上线“喜人奇妙书”互动玩法和作品AI风格重绘……
这些节目都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VR、AR、AI等技术的应用,能丰富综艺节目的视听内容表达,提升节目的互动性和沉浸感,未来势必获得更加广泛的运用。
▍短视频平台:5.76亿人看微短剧
根据CSM媒介研究发布的《第七次短视频用户价值年度调研报告》,截至2024年9月,10岁及以上网民的短视频使用率升至94.5%,已经连续7年保持网民使用率首位;短视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至超10亿;短视频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趋稳于85分钟,与2023年持平。
从用户结构来看,30—49岁仍为短视频用户主力群体,占比为37.5%。主要增量来自银发一族,50岁及以上用户占比升至33.9%。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用户习惯的形成,短视频的渗透率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就竞争格局而言,短视频平台巨头之间竞争激烈,市场集中效应进一步加剧。根据CSM媒介研究的报告,过去半年(报告发布时间为2024年10月),使用过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观看短视频的合并用户占比为82.5%,较2023年提升2.1%。
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在过去这一年继续完善电商生态和多元消费场景,进一步做大做强商业经济。CSM报告显示,短视频用户在短视频平台的购买率升至87.2%,同时用户在短视频平台消费的务实与理性特征明显,刚性消费扩大,食品饮料、服装服饰、护肤美妆类商品构成主要购买的三大品类。
在过去一年中,微短剧这个新生事物继续壮大。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在第二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开幕式上正式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里,将2024年称之为微短剧2.0时代的开启之年。
根据报告,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稳步增长至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这个规模已超越网络外卖、网络文学、网约车和网络音频等多类基础数字服务。
与此同时,超七成用户已经养成了看微短剧的习惯,其中36.19%的用户每天都看微短剧,38.15%的用户每周要看好几次。
行业机构预估,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有望超过内地电影全年预估总票房收入的470亿元。海量网络用户对内容“买账”,推动行业大盘走高。
行至2024年,微短剧行业延续了去年的繁华之余,更多来自政策面和市场面的变化也在发生。
主体扩容,新势力不容小觑
根据企查查数据,近年来,我国微短剧相关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从2018年的0.4万家,到2020年爆发增长至1.2家,截至2023年底已达2.3万家。
与之相应的,获得广电总局微短剧发行许可的企业数量也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广电总局对包括网络微短剧在内的国产网络剧片正式实施行政许可发放制度始于2022年6月,制度实施伊始的2022年6—8月,总共14家企业获得许可,到2023年第二季度,获得许可的企业已突破百家,来到106家,此后的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更是分别达到了139家、134家。
在市场主体扩容的同时,微短剧产业链也愈发走向完善和成熟。经过数年发展,微短剧行业已经形成覆盖上游内容生产、中游内容分发、下游内容消费的完整链条。这其中,制作商、剧本商、平台运营商和分销商构成产业链中的核心部分。
根据艾媒咨询统计,剧集制作商占比最高,达到33.5%,由IP版权商及原创剧本商主要构成的剧本提供商占到26.1%,平台运营商和剧集分销商则分别占到22.6%和21.8%。
其中,阅文、掌阅、起点等具有内容储备优势的网文机构占到了IP版权商来源的近半数。而在制作商中,信息流广告公司也占到了半数之多。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短剧行业两股新势力渐成规模,一是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地方文旅广电局、地方城投等为代表的国家队,二是以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B站、小红书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厂。
国家队的入场多以文旅微短剧为重点,以影视促文旅发展为目标,而互联网大厂的入局则更多出于战略布局、流量争夺等商业和市场考虑。
两方虽然立场与目标有异,但都为微短剧市场注入了更多活力与可能性,有助于推动内容优化、产业升级。
制作公司中的优异者开始显露头角,除了知名影视公司柠萌影业、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等,还有推出了《南风知君意》《燃烧吧,村BA》《庆余年之帝王业》的嘉兴九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了《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的北京十月初五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等。
后者自2024年以来已累计完成拍摄40余部短剧,且多部热播短剧已在美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地区)新媒体发行播出。
短视频平台的微短剧崛起的同时,长视频平台也不甘人后,陆续推出一批精品微短剧。比如,《执笔》《大王别慌张》《我本千金》《叶罗丽梦奇境》《红衣醉》《见卿卿》《爱在天摇地动时 》《渡清欢》《非她不可》《皎月流火》《千金驾到 1998》《我们在黑夜中相拥》等剧都从不同维度取得好成绩。根据CSM NewTAM统计,截至2024年10月,CSM定向监测的微短剧总量达196部,总集数为4321集,呈稳步增长态势。
在四大平台中,2024年1—10月,腾讯视频微短剧上新数量明显占优,优酷跟随其后,爱奇艺与芒果分列第三、第四。
除了长短视频平台,红果免费短剧、河马剧场、星芽短剧、喜番短剧等专门的微短剧APP平台也崭露头角。
这其中,红果免费短剧用户规模增长显著,整体表现一骑绝尘。根据CSM全媒体视听同源数据(CSM NewTAM),红果免费短剧在24年1—10月占屏总时长达到120.1亿小时,占屏总规模达21.33千万人,触达人次超过5.7万亿人次。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更垂直的内容定位,红果免费短剧的用户结构中,45岁及以上人群占比超过43%,相比短视频平台吸引了更多老龄用户喜爱。
投流是微短剧行业绕不开的话题。虽然在监管日趋严格,更加注重内容质量等因素影响下,微短剧行业的“疯狂”投流稍有控制,但仍然惊人。
ADX短剧版数据显示,2024年1—6月,大陆市场微短剧投流规模超过116亿元;参投微短剧持续增加,2024年上半年,参与投流的微短剧总数(去重)超过2万部,其中新剧总数超1.35万部,占比约68%。
DataEye研究院预计2024年全年微短剧投流规模将达到250亿—300亿元水平。市场集中趋势也在微短剧投流市场显现,根据DataEye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微短剧投流白皮书》,位居前四的点众、九州、番茄、麦芽热力值均超10亿,热力值占有率遥遥领先。
同时2024年上半年关联方百强榜中,前十强的热力值超78亿,占热力值总额近67%,集中程度可见一斑。
IAA模式异军突起,商业变现更加多元化
市场持续热闹之下,人们更加关心的赚钱效应问题,在过去的一年中有不变也有变。
虽然网络用户、微短剧的受众池子仍在扩张,但进入池子的市场主体也不断变得丰富多元。
当总量庞大的微短剧争夺总量有定的用户关注时,买量投流以及投流效率依旧是一部微短剧商业成败的关键因素。这也决定了把控用户流量入口的媒体渠道,在微短剧行业的收益分配体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情形对于小程序类微短剧而言尤甚,消耗在媒体渠道的买量投流分成甚至可以达到用户付费充值流水收益的八成,而剩余的10%—20%收益则由平台方、制作方、分销商等环节按照一定分成比例进行分配。
微短剧的制作成本也在不断攀升。2023年,微短剧经历了第一波成本大跃进,从一开始10万元内搞定,攀升到二三十万元一部,更高者达到150万元一部。
而进入2024年,微短剧成本再翻番,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过去一年S级微短剧的平均制作成本已经达到300万元。
靠低俗博流量、低成本挣快钱这两种路径的投资人早就受到了来自政策和市场的教育,在全产业链成本高企的当下,如何深入挖掘内容价值潜力、探索微短剧多元化变现模式是摆在行业面前的课题,比如过去一年风生水起的IAA(应用内广告)模式。
目前,微短剧市场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付费充值、流量分账、平台采买、品牌定制、广告及电商带货等。
针对付费模式,艾媒咨询调研显示,59.05%的受访者表示更愿意接受以会员制的付费方式观看网络微短剧,28.61%的受访者选择全集付费,仅有8.98%的受访者选择了单集付费。
按是否收费来区分,微短剧可分为IAP(应用内购买)、IAA(应用内广告)以及两相结合的IAAP三种商业模式。广告解锁、品牌植入、品牌定制剧、品牌冠名、电商带货、二轮版权等盈利方式均归入IAA模式。
受到部分老用户流失、增量趋缓、竞争激烈等多重原因影响,IAA模式成为用户和行业的“新宠”。
2024年以来,IAA短剧数量骤增,点众、九州、山海等头部剧方纷纷入局该赛道,其势头还在不断上扬中。这也带动市场逐步从之前的以IAP为主,转向IAP与IAA并重,多种模式共分天下。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指出,截至2024年8月,整体商业投流大盘日消耗中,IAP模式在6100万左右,IAA模式约为5200万。相比2024年上半年,IAA微短剧在大盘中的占比从约30%提升至46%。
短视频的高流量预期、短平快、可定制性等优势让其成为近年广告营销领域的宠儿。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2023年有超九成广告主选择短视频/直播平台进行投放,并有超九成广告主预计2024年会上调该类平台投放预算。
微短剧作为短视频内容中后来居上的当红明星,在过去一年极受广告主青睐。各大平台也纷纷打开商业想象力,推出了丰富多样的品牌营销玩法,以实现微短剧营销价值最大化。
譬如快手为微短剧品牌营销提供的全链路解决方案,吸引了众多广告主前来合作。根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截至2024年8月,在主要短视频平台共有332部微短剧与品牌达成合作,其中美妆行业领投,电商、个护、家电、饮料等行业表现亮眼;有头部达人参与的品牌合作剧播放量占比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看到过广告的微短剧用户对微短剧广告的接受度较高,能够接受和勉强接受的用户合计占比高达87.7%,仅有12.3%的用户认为广告会影响观看体验而有些反感。
多方因素和合之下,广告营销、品牌定制已经成为微短剧商业变现举重轻重的方式。
“微短剧+”加速发展
既灵活又高能的微短剧具备与几乎各行各业相融合赋能的伸缩性和可塑性,如文旅、电商、游戏等行业都与微短剧互动不少。
微短剧的“破圈”早就不新鲜,如何破得精彩、破出效益才是重点。过去一年,业内涌现了不少“微短剧+”的案例。
“微短剧+”打开了内容创制的新思路。比如综艺节目《开播!短剧季》集结26位青年演员层层竞演角逐,争夺六大经典影视IP短剧版角色,一站式打通微短剧IP选角、微短剧项目创投、项目展演到微短剧孵化全流程,实现“短剧上星”,完成内容创制方式的新探索。
这一“微短剧+综艺”的首创模式,不仅弥补综艺市场在微短剧领域的空白,也以精品化、多元化、创新化的内容给微短剧注入新鲜动力。
“影视IP”衍生的微短剧卓有成效,如《超越吧!阿娟》改编知名动画电影IP《雄狮少年》,展现主人公阿娟到大城市闯荡开舞狮馆,不断被质疑、嘲笑,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
微短剧与大屏互动愈发频繁。
自2023年12月《风月变》登陆湖南卫视,成为全国首部上星的微短剧之后,《大妈的世界贺岁篇》《小年兽与捉妖师》《别打扰我种田》《南辕北辙的我们》《重返十八岁的夏天》等多部微短剧陆续上星播出,不断充实大屏内容。其中,《重返十八岁的夏天》是江苏卫视首部自制微短剧。
《一梦枕星河》作为全国首部在卫视黄金档播出的微短剧成绩不俗,播出3日CSM全国网平均收视率0.3,份额1.53%,较同时段份额上涨近60%。
广电新媒体联合共创也可圈可点。
芒果TV联合湖南、江苏、广东、山东等16个省级广电新媒体共同投资、共同创制、共同播出的微短剧《欢喜一家人》已在16省市IPTV大屏播出两季,收视表现良好。
广电新媒体的入局,进一步丰富了微短剧的创作生态。
市场自发的跨界赋能兴致勃勃,政府引导和支持下的跨界更加轰轰烈烈。
2014年,广电总局陆续推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微短剧里看品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等多个创作计划,引导微短剧在跨界赋能中寻找创意和商业的更多可能,特别是与文旅的深度融合赋能,在过去一年的微短剧市场中声势浩大。
在国家的宏观战略布局下,各地广电与文旅部门整合成为趋势,微短剧与文旅的结合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1.文旅微短剧轰轰烈烈
2024年可以称之为文旅题材微短剧的爆发年。
2023年《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现象级传播,引起行业对文旅微短剧的重视。
2024年1月,广电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计划在2024年创作播出100部主题优秀微短剧。在政策的激励下,北京、上海、浙江等20余省市纷纷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响应。
目前,“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已公布5批推荐目录,共有162部作品入选。其中乡村振兴方向18部、历史文化方向20部、非遗文化方向38部、文物方向9部、国家文化公园方向5部、产业发展方向7部、城市文明方向29部、景区与生态文明方向36部。
在政府和各地引导下,不同题材、各有精彩的文旅微短剧走入市场。比如都市题材的《鲅鱼恋上猫》《橘子汽水》,乡村题材的《飞扬的青春》《你的岛屿已抵达》《抓周》,革命题材的《这世间如你所愿》《赵小姐的日记》,美食题材的《我的归途有风》《恋恋小食光》《豆花是什么花》,历史题材微短剧的《你好,苏东坡》《等你三千年》《轻舟已过万重山》,科幻题材的《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等。
针对文旅微短剧的调查显示,其在提升当地好感度及用户出游意愿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根据CSM发布的《第七次短视频用户价值年度调研报告》,74.4%的微短剧用户看过文旅题材微短剧,观看后对拍摄地加深了解、提升好感的用户占比均超85%,愿意前往当地旅游、消费体验、推荐亲友的用户占比也超80%,种草及转化效果显现。
不过,文旅微短剧作为微短剧一个独具特色的分支,虽展现出了活力,但整体上实现广泛传播的作品仍然有限。
如何更好将文旅元素、文化内核与微短剧的叙事方式、传播特征相结合,使之成为网友喜闻乐见的作品,仍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2.AI赋能微短剧创作
近两年,AIGC浪潮席卷全球。量子位智库预计2024年我国AIGC应用市场规模达到200亿,2030年我国AIGC应用将成为万亿规模市场。
每一次技术的变化都将带来行业生态级的波涛,AIGC可以作用于从故事创意、作品拍摄到后期制作乃至运营推广的产业全流程,在提升影视创作效率、降低人力物力成本上效果卓著。
目前,微短剧行业已成为以AIGC为代表的新技术率先应用的内容领域。
技术变革打破创作壁垒,随之带来更多创作可能性,拓宽了微短剧的创作边界,催生出了奇幻、神话、科幻等多样化的题材内容。
2024年3月,央视频推出国内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7月,快手星芒短剧推出国内首部AIGC原创奇幻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同月,博纳影业AIGMS制作中心出品制作,抖音联合出品的AIGC科幻短剧《三星堆 :未来启示录》上线;9月,悦灵犀AI多模态应用推出清代蒲松龄名作《聊斋志异》系列AI动画短剧;12月,快手“可灵AI”联合李少红、贾樟柯等9位知名导演发起的“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成果上线,题材涵盖奇幻、志怪、亲情、动画等多元类型……
快手自研的“可灵AI”是首个面向全球公众开放测试的视频生成大模型,依托“可灵AI”,快手在AIGC领域加速领先探索。
此前其推出的AIGC奇幻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已具备大银幕播放条件,在画面细腻度、动作流畅度、还原复杂物理规律等方面多有惊喜。
“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更进一步从多维度探索AIGC的边界,9部具有实验性质的电影短片全部使用可灵AI进行视频生成,电影导演完全依托视频生成大模型,群体深度参与电影级内容创作,这在中国尚属首次。
为助力更多优质AIGC微短剧创意落地,快手在此前推出了“星芒短剧×可灵大模型”创作者孵化计划,提供包括流量分账、重点项目参投、平台运营资源扶持、现金奖励等扶持权益。
据悉,“可灵AI”还将升级合作模式,针对影视行业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企业级定制服务,以更好地服务于影视行业的产业智能化升级。
AI与微短剧的结合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AIGC势必将更普遍深入地渗透进微短剧产业的全链条,给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海外跑马圈地加速升级
全球互联网用户基数的上升趋势,伴随着短视频娱乐方式在全球范围的风靡,为微短剧出海奠定了更可期待的市场基础。我国微短剧在体量增长内容向优的同时,在国家积极鼓励下,在“走出去”方面也迎来新发展。
微短剧的出海之路始于2022年,2022年8月,中文在线旗下枫叶互动率先上线海外微短剧平台ReelShort,随后安悦网络推出了短剧应用FlexTV。
2023年起,点众、新阅、畅读、九州等均在海外上线了短剧APP。经过两年左右发展,DramaBox、RealShort、ShortMax已经成为没有争议的头部玩家,据月狐数据统计,2024年第三季度,此三者占到短剧出海市场收入份额的约60%,该比例相较上半年有所提升。
以国内网文头部厂商为代表的企业纷纷布局海外市场,逐渐培育起了海外观众观看微短剧的习惯。2023年以来,全球短剧用户看剧时长持续增长,海外短剧应用下载量不断攀升。
Sensor Tower数据显示,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国内已有40多款微短剧应用试水海外市场,累计下载近5500万次,累计收入达1.7亿美元。另据月狐数据统计,2024年第三季度我国短剧出海市场规模超10亿、环比Q2增长近40%、相较第一季度增长一倍以上。《2024 年亚太发行商非游戏应用市场洞察》中Sensor Tower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亚太发行商短剧应用收入环比激增4倍,全球累计收入超过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 亿元。
目前,我国出海微短剧覆盖了北美、东南亚、日韩、欧洲等主要市场,其中美国是最大市场,也是最主要收益来源,这与出海企业的深耕以及美国用户更好的付费意识和习惯密切相关。
根据月狐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美国市场规模达到6—7亿元,环比增长超过20%。
内容层面,出海微短剧多以满足“爽”感的霸总、复仇、言情题材为主,但基于审美和文化的差异,出海微短剧在面对不同海外市场时会进行相应的本土化调整。
根据艾媒数据中心在2024年6月的调研,在出海微短剧的题材选择偏好上,言情、谍战、武侠、悬疑、战争均获得超过三成的网民用户选择,其中言情以40.23%的用户选择位居第一。
经过几年发展,国内微短剧行业发展格局初步成型。相较于国内的红海市场,国外的微短剧市场仍属蓝海。微短剧公司加速出海,不仅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点,也为全球用户提供了更丰富多元的内容选择,成为对外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径。
管理升级,微短剧正式步入“备案时代”
不久前,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连续发布4个管理提示,对于当前在中老年题材创作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和“霸总”微短剧、“AI魔改”、低俗片名进行及时提示和规范。这些举措在业内引起广泛影响。
“霸总”题材在内容市场向来风靡。DataEye短剧观察抓取了2024年1—9月市场上投放最火爆的5000多部短剧,对其剧名进行文本分析,提取了1000多个热词。
数据显示,“总裁”一词出现频次最高,共计出现216次,可见微短剧行业内容同质程度之高。大量且同质之余,“霸总”题材多有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和现实逻辑的故事情节,呈现低俗恶趣味,不利于行业向善向好发展,这也是主管单位必须出手的原因。
梳理微短剧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每一相关政策和举措的出台,都是为了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推动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自2020年广电总局将微短剧纳入网络剧同等立项及备案流程以来,主管部门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创作生产,先后出台《关于国产网络剧片发行许可服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提出了包括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等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的举措。
2024年4月23日,微短剧创作座谈会举行,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规范,营造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环境。
5月17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文显示,针对微短剧收费存在费用高、不透明、诱导付费、维权困难等问题,广电总局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治理。
2024年6月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正式实施,明确微短剧施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微短剧正式步入“备案时代”。这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最严短剧新规”。
根据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目前微短剧按照总投资额度被分为三类,采取分类分层审核,投资额度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微短剧”归广电总局管理,3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普通微短剧”归省级广电部门管理,30万元以下的“其他微短剧”归平台管理。除了新规落地,针对微短剧的“网络视听节目备案系统”也投入使用。
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让微短剧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面临侵权盗版现象频发、版权纠纷争议不断等挑战。为保护从业者的合法权益和创作积极性,营造健康行业生态,在广电总局指导下,行业协会、从业机构等多方发力,通过发布版权保护倡议、反侵权盗版行动计划等方式,为广大微短剧从业者营造健康有益的创作环境和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2024年11月,中国版权协会经过深入调研与精心筹备,成立了中国版权协会微短剧工作委员会。首批发起单位共20家,主任委员单位为抖音集团,副主任委员单位为点众科技、九州文化、中文在线、爱奇艺和快手。
委员会发布《关于维护微短剧行业版权秩序、推动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提出包括“提升版权法律意识,抵制侵权盗版行为;贯彻主管部门要求,营造健康发展环境;建立健全版权制度,切实履行法律义务”等倡议。
2024年10月,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淑敏在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上的致辞中指出:“微短剧,要提正减负、丰富题材,走精品化道路。”
微短剧作为影视行业新业态的典型代表,也是视听行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希望所在,建设科学规范的市场,着力全行业高质量发展,才是面向更长远未来的正道。
来源:纪录片人陈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