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两会报告】践行使命担当 赓续芷兰辉煌——探访常德芷兰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经验

360影视 2024-12-26 16:17 2

摘要:欢呼声犹在耳畔,3年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历历在目。短短26年,常德芷兰实验学校(以下简称“芷兰”)从名不见经传,到稳居全省高考第一方阵,中考成绩全市领先,成为常德一块越来越闪亮的“教育金字招牌”,被誉为“芷兰现象”。

在芷兰人的记忆里,今年6月不同寻常。2024年高考,本届高三学生以史无前例的优异成绩再创辉煌——

全校606名学生参考,600分以上人数占比持续领先;

清华、北大上线13人,录取9人,创历史新高;

4名学生成绩进入全省前30名;

7名学生成绩跻身全市物理类前10名。

……

欢呼声犹在耳畔,3年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历历在目。短短26年,常德芷兰实验学校(以下简称“芷兰”)从名不见经传,到稳居全省高考第一方阵,中考成绩全市领先,成为常德一块越来越闪亮的“教育金字招牌”,被誉为“芷兰现象”。

今年是学校“民改公”的第二年。面对常德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信任与支持和千家万户的深厚期盼,芷兰不仅用实际行动兑现了“改制不改质”的庄重承诺,更是带着“永远在提质”的自我鞭策不断超越。

学校大门。

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打好底色

芷兰的成绩从来不是靠学生死读书抓出来的。作为一所探索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校,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叩问心灵,绽放生命”,办学宗旨是“打好生命底色,实现生命成长”。

学校党委书记周相兵告诉记者,学校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让素质教育和文化成绩相互促进,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打好底色。

生命的张力从何而来?芷兰有自己的探索和经验:学校跳出高考抓高考,学生不为读书而读书。

2025届高三开学,迎接学生的不是书山题海,而是3天军训。在挥汗如雨的操练中,学生们的精气神迅速进入高三状态。

哪怕是高考前一天,高三学生也照常晨跑、晨读、上体育课。

高考冲刺前几个月,学校“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高三启动仪式“登峰励志 赓续辉煌”;200天登山“精益求精 勇攀高峰”;百日誓师“一鸣从此始 相聚青云端”;60天徒步远足“心中有信仰 冲刺有力量”;考前一个月在母亲节当天举行庄严、温馨的成人礼。

2024届高三学生参加活动。

老师和学生,都在一次次震撼心灵的活动中得到释放,蓄满向前冲刺的能量。

办公室主任、高三语文教师宋立香说,相比分数,芷兰的老师们更关注学生是否具有持续终身的学习力,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能力。

在课堂内外,老师们也把育人放在首位。语文备课组精心设计家国情怀的专题教育,在分秒必争的高三课堂播放爱国影片,让学生明白民族命运和个人前途是紧密相连的,清楚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唤醒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可事半功倍。老师请假了,班干部主动找隔壁班借来课件,当起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学习;物理、数学等课堂上,学生主导、讲解习题是常事。物理学科的三轮复习中,还有不少学生积极参与创题,用出题人的思维反观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

去年春节前,大雪封城,公交停运。让老师们没想到的是,高三年级的每个教室里,都自发来了20多名学生,在座位上安安静静学习。

为学校的优质发展同舟共济

1999年的一天,31岁的龚光贵老师来到芷兰报到,下公交车后在一条泥泞小道上步行了10多分钟,才找到被农田包围的学校。时光荏苒,弹指间他已经送走了9届毕业生。

和他一样,把最美的青春年华献给芷兰的,还有很多人。学校党委书记周相兵走出大学校门,就径直踏上芷兰的讲台,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掌舵人”和老师们眼中的“实干家”。

“芷兰人心里有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责任感,不负千家万户的期望。老师们心里也镌刻着校兴我荣的价值观,这是芷兰精神的核心。”周相兵说。正因为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学校历届领导班子薪火相传、团结一心,磨练了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团队,铸就了丰富独特的校园文化。

学校高度重视高三年级的工作,校领导周相兵、龙文新、周万成、蒋成、刘云高和备课组结对,每月参与集体教研,为老师解决实际问题,给予老师关心和鼓励。同时,为这个团队营造轻松、民主的环境。本着宁静办学的宗旨,不必要的检查、评比一律不做,让老师安心教学教研,最大程度地激发老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学校领导和高三学生一起参加活动。

改制前,关于芷兰办学会不会走下坡路的担忧和质疑声不断。2021年中考结束后,芷兰初中部培养的一位尖子生,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其他学校。老师们尊重、理解学生的选择,同时也深刻反思。当时蓄势待发的高一团队,更是暗暗立下了“苦战3年,给社会一个交代”的誓言。

这个团队从高一开始,3年如一日坚持着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晚餐和第一节晚自习的时间留给学生,答惑解疑、谈心疏导。老师们常常忙到晚上8点,才去草草解决晚餐。

“不管学校是私立还是公办,老师们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都没有丝毫减弱,大家时刻牢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政治备课组一份总结里的这句话,道出了老师们的心声。

在小家和芷兰大家庭之间,老师们总是把学校、学生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高中部的老师尤其是高三年级的班主任,作息时间常年是早晨6点半到校、晚上10点多回家,基本无暇顾及家庭。

2021年上半年就办了退休手续的张清萍老师,在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再三挽留下,返聘担任班主任,一当就是3年;夫妻两地分居的张佳佳老师,把临产的爱人交给父母照顾,每周来去匆匆探望一次;两个孩子的母亲刘露露老师,晚上回家时孩子睡了,早晨出门时孩子没有起床,周末才能和他们说上话;读初二的女儿没人照顾,尹华华老师索性带着孩子住进了学校宿舍……

双职工家庭达成默契,一方在高三年级,另一方就是坚强后盾。2025届高三启航,吴红老师执教高三政治,她的丈夫是学校行政管理中层干部,下班后就是两个孩子的“奶爸”,经常带着孩子到办公室加班;李先凯老师执教高三数学,他的爱人毛双喜老师包揽了所有的家务。

不久前,外市一所中学的校长慕名来到芷兰学习,周六在高三年级组办公室待了一天,临走时感慨:难怪你们的教育办得好,老师们周六的精神面貌,比自己学校的老师在正常工作日的都好。

今年高考结束后,2024届高三年级各备课组在1个月之内,把3年的经验做法和课件资料搜集整理,毫无保留地交给了2025届高三团队。新学期伊始,14位刚送完毕业班的高三老师,继续留任新一届高三团队,开始了新的征程。

为课堂的生动高效精益求精

九大学科没有一科是弱项,这是芷兰在2024年高考交出的优秀答卷。

语文有33人上130分,3个登峰班学生平均分在120分以上;数学有4人上140分,全省仅28人;英语平均分最高的班级是135分;物理考题难,90分及以上的学生有35人,还有1人满分;化学有110多人赋分90分以上。还有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每一科成绩都可圈可点。

芷兰究竟有什么独门秘籍?学校教科室主任刘德龙一语中的,他说,每所学校的经验和做法大同小异,差别就在落实程度上,芷兰的成功离不开老师们凡事做到极致的态度。

2024届高三年级组组长郭俊告诉记者,老师们的精诚团结和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令人感动。

高三年级组老师为学生加油。

各备课组分工协作、以老带新,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强化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研究,充分发挥了团队作战优势。语文备课组组长岳虹和高中语文首席教研员吴芬芳、张清萍等老师,在一轮复习的备课和阅读资料、作文素材准备中分工合作。不论是经验丰富的老师,还是年轻老师,都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吸取营养、不断提升;三年前新高考改革伊始,在李秘秘老师的带领下,高中英语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打造的《英语写作步步高》全国发行。

谋划先行。数理化等学科秉持高中三年一体化教学理念,在高一、高二阶段就以高考为导向进行深度规划与布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学校全面实施卷面、阅读、词汇、错题、数字校本“五大工程”和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工程,构建精准而高效的课堂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素养,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学习品质,激发学习潜力。

把握教材,回归教材。物理组要求学生重温并精做书上习题;数学组重视教材习题重做、错题重做;英语组坚持上完创新拓展课程,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政治组在教学时注重讲清楚教材的内在逻辑,要求学生熟读教材,理清教材,宏观把握教材,形成知识体系……事实证明,这些做法都让学生在高考考场上大受裨益。

精心组织复习,上好每一堂课,让课堂由“知识罗列型教学”向“情境化教学”转变。化学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知识,帮助学生平衡赋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一轮复习课堂精心设计探究问题,驱动学生思维,让课堂生动有趣。二轮复习课堂以题型带动复习节奏,让学生提分、提能,避免倦怠。三轮复习以小题训练为主,突破薄弱环节。

习题精选精练,不做无效题。生物组坚持每一道复习题老师先做,精选例题讲解;英语组的习题、原创模拟试题由袁莉、钟华君等老师先做,筛选出不严谨的地方,打磨出高质量的习题和试卷;数学组布置的周末作业和周考题,本着选题新颖、情境命题的原则,注重知识点、解题方法落实,侧重思维训练。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教学,励志班夯实基础、重点突破,登峰班适当拔高,培养学科思维能力。物理组在登峰班开展二轮复习时,教师从主导讲授转变为引导启发,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归纳、反思升华的能力,激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深度学习潜能。数学组也在登峰班选拔思维清晰、表达流畅的学生辅助老师完成教学,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各学科在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开展培优辅尖。数学组、物理组坚持寒暑假及每周2节课的奥赛辅导及培优辅尖,化学组从高二开始建立尖子生档案。

及时把握新动态、新动向。高中数学首席教研员黄道宏老师回忆,今年上半年,学生参加九省联考后,发现压轴题出现了竞赛性质的创新题,他马上和数学备课组组长田诗华老师召集全组人员研究对策,组织大量相关习题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为不少学生尤其是尖子生决胜高考增加了砝码。

新高考改革后,生物高考试题中的长句作答题量增多,分值占到非选择题总分的一半。长句作答题分值高、难度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在备课组组长刘蕾老师的组织下,生物组针对学生情况开展专项训练,由不同老师轮流出题,让学生适应不同的试题风格。

历史组坚持周考制,精选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贯彻落实“教-学-评”模式,以评落实教的内容,以评考查学的效果。备课组组长王云老师告诉记者,讲评开展得好胜过做题,师生在讲评中会产生心灵的碰撞,得到知识的升华。

地理组充分利用数字校本平台进行试卷精准分析,整理知识缺漏、解题思路,评析答题技巧、答题习惯。老师将周考小题分张贴在教室,引导学生进行错题分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培养可迁移的思维品质,通过“解剖一道或者几道题”实现“解决一类题”的能力。

为教育的初心奉献师者仁心

高三学生参加成人礼活动。

“学生为本”是镌刻在芷兰人心中的信念,坚不可摧。从国有民办的体制走过来,老师们历经磨砺,精准把握老百姓心中对教育的期盼与评判法则,毫无保留地将知识倾囊相授,用无尽的爱与耐心,精心浇灌每一朵希望之花。正因如此,他们收获了学生们真挚的敬爱与依赖,也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信任与高度的认可。

班主任们经常自掏腰包组织科任老师碰头,一起为学生成绩提升出谋划策。每位老师对班上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深受学生的喜爱和信赖。

高2101班班主任黄道宏总是陪伴在学生身边,忙于讲题谈心,经常晚餐在办公室放凉了还无暇顾及。英语老师李秘秘没有担任班主任,也会主动到班级为学生答疑,和学生交流,每天忙到晚上10点才回家。2022年就已退休的她,答应了学校的返聘邀请,尽职尽责将这届学生送毕业。

郭俊老师对学生严爱相济,时刻关心学生的情绪,及时疏导;李群英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无微不至,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李妈妈”。

班级文化建设也各有特色。张清萍老师细心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带领他们用一首首激荡人心的歌曲释放压力、加油打气。独特的班级文化,为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学习内驱力,提升了班级凝聚力。

担任了17年班主任的唐纯庆老师,用“一条船,一面旗,一把尺”的带班理念,引导学生修身治学,带出了班风优良的集体。

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心理讲座,通过班级谈话、个别谈话等形式,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

从小失去父母,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学生小敏(化名)胆小自卑,一度不敢参加大会,也不敢坐在前排,害怕与人交流。班主任郭芳玉老师抓住她学习认真的优点,经常予以鼓励,还指定了同学结对为她提供各种帮助。她逐渐变得自信开朗,高三时开始主动找老师请教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律、自主和自信,也正是郭老师的带班理念。

80后班主任谭欢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在他和语文老师陈静的共同努力下,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在高三进步明显。

在强手如云的登峰班,学生心理压力大。一位学生的物理成绩跌到班级倒数,灰心气馁。看在眼里的龚光贵老师经常给他不经意的鼓励,拍拍肩膀、聊几句天、一个肯定的眼神……让他明白高考未至,一切皆有可能。高考成绩出来当天,学生第一时间将物理考了94分的好消息告诉了龚老师。

“从高二分班起,不管我考得好不好,您都不会给我压力。如果有人问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会说,想成为像叶老师您这样的人,有稳定的情绪对待生活上的各种琐事和意外……”

今年农历正月初六,芷兰举行了“欢迎校友回家”活动,从各地赶回来的校友聚集一堂,大家难舍难分。或许,不管飞得多高、走得多远,校友们最难忘的都是母校赋予的、让人终身受用的知识和精神财富。

滋兰育芷,砥柱中华。今天的芷兰,正以蓬勃的姿态奔向更美好的未来,为常德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