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次听到MECHA,是在9月份的深圳展。一眼看去,浑身肌肉感满满的外观设计,好感一下子就来了。这一耳朵下去,额滴神,心跳加速,瞳孔放大,两耳不由得竖起来。惨!竟然被毒到了。当时心里立即就有一个很强烈的想法:这应该是我听过的最深得我心的DITA了吧?DITA这
第一次听到MECHA,是在9月份的深圳展。一眼看去,浑身肌肉感满满的外观设计,好感一下子就来了。这一耳朵下去,额滴神,心跳加速,瞳孔放大,两耳不由得竖起来。惨!竟然被毒到了。当时心里立即就有一个很强烈的想法:这应该是我听过的最深得我心的DITA了吧?DITA这么些年推出过很多表现出彩的耳塞佳作,但眼前的MECHA跟它的前辈们不太一样,之前不少型号想要品出其中味道,需要一定的玩耳塞阅历和搭配经验,MECHA自带一种亲近的气质,音质出众的同时折腾门槛不高。
玩入耳多年,难得遇上让自己眼前一亮的塞子,那肯定要拿来分享一波。DITA是专注于随身hifi的新加坡厂牌,曾推出过非常多的入耳式耳塞,但他家的耳塞一直以来都围绕动圈做设计研发,在动圈的领域做出足够的深度和广度。这次的新品MECHA,也是毫无意外的动圈入耳。但出人意料的是,MECHA的声音风格,我觉得是DITA又一次不走寻常路并且是非常出彩的探索,不管以往的声音方向,声音定位,还有售价如何,眼前这款MECHA做到了极高的完成度,并且它集合了以往DITA耳塞在动圈这块的很多优点,并在声音风格有着脱胎换骨的表现。
外观和材质,MECHA也玩了一票大的。它采用的钛合金腔体,据说整个是五轴CNC出来。我是挺好奇这滑溜细腻的磨砂手感是怎样做到的;其次耳塞腔体并非标准平面的立体形状的拼接,腔体上都是曲面,用CNC加工的话难度高,更费刀;最后就是左耳的DITA立体浮雕,以及秀肌肉的左右两腔体都有的标志性“双峰”设计,这好看是好看,而且精细的手感真的很难不爱,但仔细想想这制作难度就让人头皮发麻。此外,原配线材是DITA全新设计的防缠绕设计线材,线身柔软,上手质感也很舒服,并搭配了3.5,4.4以及type-c可插拔设计头,覆盖最常用的随身接口和手机接口。
下面说说最打动我的声音。介绍耳塞的声音,一套搭配得当的随身系统必不可少。如果抛开系统谈单独的器材,那就没啥参考性了。
先说搭配, 第一台是索尼 CD随身听机皇D555(磨机版)。用这台素质听感兼备的随身CD机做前端,去驱动这副需要推力和细节都必须够的“大胃王”MECHA就非常适合。这台机器,在我试过的索尼CD随身听里,它声音水准应该是毫无悬念地第一。三频均衡,中高频表现细腻,并带有淡淡的欧式从容气息。推力方面,搞定MECHA一点问题没有。除了单独驱动,我还找来乾龙盛的QH1旗舰耳放跟D555做组合,这台机子也是目前内置电源的耳放(某程度上勉强算便携)中的最强音了吧。
在日常出门的便携装备中,节奏音频V3D加乾龙盛MUB1的组合也是我使用频率最高且音质在线的。这也是我逛展试听MECHA时被毒到的搭配。
接着就是重头戏,声音部分的内容登场。
MECHA初印象。
正如文章开头我提到,MECHA是最深得我心的DITA耳机。这最明显的是它那冲击力很强,极富存在感,一耳朵下来会觉得量感有些偏多的低频。而以往的DITA耳塞,低频都是很克制,甚至某些型号量感是偏少的。因此这次MECHA低频表达方式的调整,很突出并且很惊艳。以往听过很多耳塞的低频量感如果这么多,我是多少有些接受不来的。但MECHA的高素质低频却一下就吸引到我,甚至让我觉得有这样的量感才得劲。另一个明显的地方,MECHA的中频也做得相当饱满,乍一听有些许丰乳肥臀的味儿,但整体听感也是十分的讨喜。
初听我也没多细究,明明这种声音风格还挺常见的,但为什么就这么容易上头呢?直达我细细地听了一段时间之后,MECHA调音的精妙之处,仿佛薄纱慢慢被掀开,一点点的被发现。
音乐形态的具象化
试音曲目也是采用我最常用的爵士巴赫(索尼首版)。这张唱片的细节极其丰富,钢琴、bass及鼓的真实度极高。在以往的一些顶级耳塞中,一般来说给人的感觉是三种乐器的分离度和轮廓线条相当清晰,但线条感,呈现的更多的是2D的,也就是平面的,而立体感就像是多个前后错落有致的平面所构成。MECHA则不同,它首先让我感受到的是乐器的形体结像,是一个凹凸有致的立体状态。这种来自乐器发声形态的立体感,如在眼前,并且下盘可谓是稳如泰山。但与此同时高频的细节(比如吊镲的质感)也自然细腻,毫不刺激。
这种感觉用一个更粗浅的词来形容就是肌肉感。D555+QH1驱动下的MECHA,动态足结像立体,声音扎实能量感强,声场横向和纵向比例得当。整个声音都很健康,而且富有冲击力的一面给人就很有一种我就是要把我玲珑浮凸的曲线“秀”出来的姿态。但这只是咱们理解这把声音的第一层。MECHA的低频量偏多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为了秀肌肉,它更是给足了结像的实体质感,试听了不同类型的音乐后会发现,低频量感多的耳塞很多,但能给出这么扎实凝聚的人声结像,低音鼓结像,吉他结像的,我还真对比了几副耳塞,MECHA做得特别优秀。MECHA让乐器,让人声都浮现出来,以至于比真实的现场的声音质感都更加玲珑浮凸,这种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视觉上的乐器的立体感知,使聆听者在音乐中获得更强烈的身临其境、触手可及的沉浸式的临场感。
模拟现场的自然和透明度
MECHA对“自然”和“真实”有着到位的理解。它的声音带着真实现场由于高频的明显衰减呈现的柔和气息。中频扎实并跟耳朵有舒适的距离感,正如现场中不会出现小提琴手挨着你演奏,你也直勾勾的盯着他表演的尴尬距离,而是相互都有足够空间距离去欣赏和交流。而且它的结像呈现方式,不是凑近了录音的那种结像,而是模拟现场听众聆听的所感知的结像。自然度这块,首先是塞子做出了自然的空气感,即便刻意收敛的高频量感让爵士现场的乐器高频变得并不犀利,但良好的延伸让音乐拥有了自然的空气感;声音的密度,也是贴着真实声音的密度去设计,没有动铁单元那种紧绷以及过度的“清晰”。
此外,现在高频锐利的播放器很是常见,相反能自然表达高频特征的就不多了,所以MECHA这个调音,跟高频量略多的播放器还可以有“默契”的互补。
便携设备的流行音乐搭子
MECHA跟随身听合体,想过跟流行乐合拍,但没想到会这么合拍。正儿八经的随身听所能提供的厚度和密度肯定是达不到QH1这些台式基因耳放的水准,于是相对“瘦身主义”的动铁耳塞,MECHA提供更饱满,更具真实质感的中性人声就多少有点鹤立鸡群了,再加上低频超有表现力的质感,以及并不喧宾夺主的统一音色和顺滑的中低频衔接,可以预见MECHA这声音将俘虏一大票流行乐迷。最后,MECHA还有一个值得点赞的特点,在我试听了太子基的《玩左先至训》,林忆莲的《陪着我走》,笹川美和的《数多》,MJ的BAD,周董的《11月的肖邦》等等专辑后,等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流行作品后,会发现厚声底的MECHA基本不会让人声变粗,变“沧桑”,变“醇厚”,人声依旧保持着应有的质感。这也得归功于MECHA背后那双能对声音做如此细致调音的慧耳。
结案陈词
MECHA,作为DITA旗下采用钛合金外壳的高端单动圈入耳,展现出令人惊艳的声音特性和全面的音质表现。其独特的声音风格突破了以往DITA的调音框架,呈现出极高的完整度和音乐形态的具象化能力。精雕细琢出来的低频和中频表现,为音乐带来强烈冲击力和立体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MECHA在模拟现场的自然和透明度方面表现出色,呈现出真实现场的音乐质感和空气感。搭配不同设备后,MECHA依旧能保持稳定的音质表现,保持人声质感和乐器细节。总的来说,MECHA以其独特而成熟的声音调音和出色的音质表现,不仅让人惊艳,更让人难以割舍。对于追求真实质感音质和以流行乐为主的便携器材烧友来说,MECHA是真命天“塞”无疑了。
来源:半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