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网12月26日讯12月26日,荣成市卫生健康局召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荣成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柴鹏,荣成市中医院副院长毕旭东,荣成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文明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鲁网12月26日讯 12月26日,荣成市卫生健康局召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荣成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柴鹏,荣成市中医院副院长毕旭东,荣成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文明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荣成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欣欣向荣,不论是中医药服务网络打造、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还是中医药管理体系完善和制度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承弘扬等等,这些方面都取得了较好发展。特别是创建全国首批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前后,全市中医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服务体系持续完善、诊疗能力稳步提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逐步形成“规划引领、内涵导向、系统评价、多元激励、提升能级”五位一体的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体系格局。具体来讲,主要做了4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体系建设,彰显中医特色。
巩固释放荣成中医发展领先优势,围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发展,做好中西医结合文章,推动中医诊疗向基层延伸。一是健全市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市中医院三级甲等中医院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以中医院为龙头、其他市级医院为支撑,镇街卫生院“中医馆”为骨干,村卫生室“中医阁”为网底的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建有国家级中医重点学科1个,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13个。二是实施镇街中医能力提升工程。全市25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设立“中医馆”,已建立中医体质辨识档案2万余份,推广中医治未病方案20种,7处基层医疗机构获评“山东省中医特色基层医疗机构”。三是补齐村居卫生室中医短板。加快村居卫生室“中医阁”建设,已建设“中医阁”45处,其中,人和镇朱口村卫生室、崖头街道曙光社区卫生服务站等9处村居卫生室,被省卫健委评为首批全省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站)。今年以来,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就诊人次110余万人次,较上年提高26%。
二、聚焦人才培养,强化队伍建设。
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建设领军、优秀、骨干等多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目前,全市拥有省名中医2人、省基层名中医10人,威海市级名师、领军人才、名中医(药)师、基层名中医25人,先后建成国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柔性引进北京东直门、省中医院等7家医院9位知名专家、团队,逐步形成“培养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专科”的链式效应。另外,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内广泛开展非中医类别医师中医教育。今年共开展临床“西学中”教育6期,培训600余人,培训人数占基层医师总数的90%以上,人员培训率达到98%。
三、聚焦生命健康,促进产业发展。
秉持“中医药+”的发展理念,探索推动中医药与康养、旅游、教育等领域融合发展,不断拓宽中医药发展路径。在“中医药+养老”方面,依托现有养老机构资源,积极引进中医药服务模式。目前,全市已有30家基层医疗机构与辖区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机构老人广泛开展中西医结合健康服务。2023年,万福苑养老院被省卫健委、省民政厅评为首批“山东省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在“中医药+旅游”方面,依托现有景区资源,嵌入式建设中医馆,为入住游客提供中医康复保健服务,全市5处旅游单位被评为“威海市中医药旅游示范基地”。在“中医药+教育”方面,制定出台《荣成市中医药文化传播实施方案》,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目前,荣成市6所学校被确定为“威海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第27中学、实验中学被省卫健委评为“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
四、聚焦文化传播,营造良好氛围。
将中医药科普宣传与“六进”工作相结合,在全市范围营造“知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国学氛围。一是积极做好线上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平台作用,策划开设“中医话节气”“趣味本草”等中医宣传专栏,刊发中医饮食养生、慢病防治等内容,目前已邀请各领域中医专家开展保健科普30余期,讲好中医故事,做好中医传承,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主阵地。二是广泛开展线下志愿活动。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巡讲机制,在全市范围内挑选80余名中医药骨干,组建“本草飘香”中医志愿服务队,到镇街、企业、学校志愿开展中医诊疗和宣传服务。自2021年以来,全市每年度平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六进”志愿活动400余场次,受众5万人次,发放免费艾灸礼包7.5万份。(本网记者)
来源:鲁网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