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医院实现医疗与科技相互促进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360影视 2024-12-27 11:29 3

摘要:近代以来,每一次科技革命均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次科技浪潮正冲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与医疗实践的有机结合,必将在卫生健康领域带来深刻变革,推动医疗行业向更智能、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天智航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临床应用

影像人工智能肺炎辅诊系统

人工智能胸肺三维重建与手术规划系统

“康博刀”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

新型无液氦心磁图仪

眼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技术”科技应用场景建设项目

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

近代以来,每一次科技革命均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次科技浪潮正冲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与医疗实践的有机结合,必将在卫生健康领域带来深刻变革,推动医疗行业向更智能、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发源于西柏坡、成长在中关村。如今,作为海淀区区域医疗中心的海淀医院,拥有置身科技高地与科技巨人相伴的地域优势,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注定是政府和人民赋予海淀医院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医院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

在海淀区委区政府的政策引领下,在区卫生健康委和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海淀医院积极投入到科技创新发展中,充分利用周边的科技资源,与高新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引进和研发先进的医疗技术,打造研究平台,推动医疗科研的进步,实现医疗与科技的相互促进,为医院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特别是,海淀医院在向智能化医院转变的过程中,成立了创新医疗技术场景应用中心,陆续在智能医疗、智能医药、智能医保、医用机器人、智能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以及疾病预防、养老、科研等多维度开展了人工智能场景的成功应用落地。

初期尝试——奠定智能医疗基础

海淀区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高地,拥有一大批顶尖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和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在智慧医疗建设的初步探索阶段,地处中关村创新核心区的海淀医院便率先垂范,进行了先行先试的宝贵实践。

■天智航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临床应用

2012年,在海淀区委区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持续专注技术研发的天智航公司将第二代骨科手术机器人投放到了海淀医院,海淀医院骨科成为最早一批接触并开展机器人的科室。经过数年的发展,天智航公司骨科机器人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产品不断更新迭代。

尤其是在2020年,海淀医院配置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机器人系统,开展了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椎体成形术,将“微创”与“智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手术过程精准、微创,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减少了患者、医生的放射线暴露量。我国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先生在97岁高龄时在海淀医院接受了“骨科机器人辅助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1周许渊冲先生下床行走,不久便恢复工作状态,继续投身于他毕生热爱的翻译事业。

随着技术和应用均已日益成熟,在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前提下,为了实现高科技成果惠及广大患者,海淀区政府主动作为,引领并推行了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经多方论证比较,初步选定海淀区内医疗高新技术企业天智航公司的最新产品——第三代骨科导航机器人“天玑”,在海淀医院进行先行试点。这是北京市医疗卫生领域首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推动高端医疗设备应用,也是海淀区财政局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应用领域的一次全新尝试。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推动医疗服务的优化和升级;企业通过提供先进的技术和服务,加快了国产原创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与普及速度;医院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服务,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实践中,政府、企业和医院三方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政府的支持使该技术得以稳健运行并实现了快速发展。2021年,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再次升级,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以及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同年6月,海淀医院骨科与积水潭专家共同合作,完成了海淀医院首例通过天玑机器人辅助导航进行骨盆骨折内固定的手术,进一步拓宽了天玑机器人在海淀医院的临床应用前景。

此后,随着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不断升级,海淀医院骨科于2024年3月开展了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手术,进入了创伤、脊柱、关节全面开展机器人智能手术时代。

短短3年,海淀医院骨科使用机器人辅助手术已完成1300余例,渗透率已占骨科全年手术量的三分之一,并自主设计机器人配套工具专利2项,海淀医院也成为国家卫健委、工信部“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示范中心项目”成员单位。

除手术机器人外,海淀医院还在积极探索其他智能医疗技术的应用,如医学影像识别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影像人工智能肺炎辅诊系统

在影像人工智能方面,海淀医院成功引入了“影像人工智能肺炎辅诊系统”。该系统能够大幅缩短胸部CT阅片时间,从每张片子需要十几分钟,缩短到300幅胸片仅需10秒即可处理完成。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作为北京市新冠肺炎感染定点收治医院,海淀医院率先使用该系统辅助诊断、量化评估新冠肺炎感染疑似病例,有效提高了诊断效率,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作为北京市科委AI+健康协同创新培育项目的支持单位,海淀医院与推想医疗科技和解放军总医院共同承担了肺炎检测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研发应用课题,并将该系统的临床使用验证情况总结推广至海内外。此外,海淀医院还参与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肺癌/肺炎早诊早治的创新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肺结节筛查及胸肺三维重建与手术规划系统

海淀医院与推想医疗科技合作,引入了肺部CT影像AI辅助诊断系统,该系统已协助分析了约22万病例,为胸外科手术提供了三维手术规划和重建支持,助力了约1800例手术。同时,双方还合作完成了5款产品的临床试验,参与了北京市科委课题项目3项,海淀医院也因此被评为“北京市第四批示范应用项目基地”成员单位。

2024年4月,海淀医院胸外科、放射科继续与推想医疗科技合作,深化肺结节筛查及三维重建术中导航系统项目的研发与应用。这是全球首个获批NMPA三类证的癌症手术治疗人工智能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医生精准重建肺结节与周围血管、气管的关系,还能展示肺结节所在的肺叶肺段,为肺癌手术前的路径规划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如对于以肺结节为表现的早期肺癌的患者,人工智能肺结节诊断系统能够准确地识别肺结节的性质,而人工智能三维重建术中导航系统可以配合医生进行精准亚肺叶切除,从而既达到早期肺癌的早期诊断,又更微创精准地进行了根治。使得早期肺癌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的生存。这些AI技术的综合应用,也将海淀医院在胸肺手术规划领域带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高速发展——多个首例在这里实现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医疗市场的逐步成熟,海淀医院在智能医疗领域迈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在此期间,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智能医疗应用和技术在这里得以实现,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康博刀”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

“康博刀”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是结合了超低温冷冻消融和高温热消融的复合治疗模式。通过同一微细探针实现从-196至80的宽广温度范围,不仅保留了传统低温冷冻消融技术的优势,还引入了热消融的止血功效。

截至目前,海淀医院与海杰亚医疗合作,在乳腺甲状腺外科、胸外科已累计完成数十例该手术。这种微创的治疗方式,避免了传统手术带来的大创伤,使患者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短,对日常生活影响小,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劳动能力。

■新型无液氦心磁图仪

2024年4月,海淀医院心血管内科与北京未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入了新型无液氦心磁图仪,应用于体检人群冠心病筛查、稳定型冠心病诊断等场景,展现出高准确率、高灵敏度、快速、无创、无辐射等优点。目前,已为3000多位患者冠心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眼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权威指南指出,通过早期筛查与早期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致盲性眼病的发病率高达90%。海淀医院眼科与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合作,引入了眼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

该技术通过便携式AI眼底相机拍照,仅需约30秒即可完成眼底检查,2分钟左右便能收到检查报告。能够筛查和预测致盲性眼病,并对高危人群心脑血管等慢性病进行风险预测和评估。目前,海淀医院已运用此项技术为上万人次提供了眼底人工智能筛查,发现高危眼底疾病患者超过千人次。

多个首例应用和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海淀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也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全面搭建——构建智能医疗生态系统

通过深度应用智能医疗技术、开展医企合作与项目对接以及持续创新和优化服务,充分展示了海淀医院在智慧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创新能力。为构建更加完善的智能医疗生态系统,海淀医院在智慧医疗领域方面不断深耕细作,开展全面搭建。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技术”科技应用场景建设项目

海淀医院承接了“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技术”智慧医疗场景建设项目,成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学检验领域。通过AI智能分析,医院全面开展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及时发现血液病病例和临床有意义的异常红细胞形态。近半年来,该技术应用已开展4400余例,其中新发现血液病20例,对临床诊疗有意义的异常血细胞形态147例。通过此项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血液病的早发现提供了有力支持。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和转归具有巨大的意义,体现了人工智能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显著优势。

■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

今年7月,海淀医院泌尿外科成功完成了院内首例采用术锐单孔机器人辅助的复杂左肾肿物切除术。据了解,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以其超越人手的精确度和稳定性,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也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与此同时,术锐手术机器人在妇科领域也展现出卓越的应用优势,天然的盆腔给蛇形臂更好的施展空间。以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手术为例,蛇形臂灵活深入病灶,同时3D高清视野让手术过程清晰可见,实现精准剥离,减少了周围组织的损伤,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单孔操作技术也使得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大大减轻。

除了已经落地的项目,海淀医院还有一系列正在进行医企对接的项目,每一项都代表着医疗技术的前沿探索和创新突破,一旦成功落地实施,将进一步拓展医院的医疗技术边界,为医院带来更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2024年12月初,为贯彻落实《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区高新科技临床转化工作机制(试行)》等要求,加快医院学科建设和能力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海淀区特制定了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北京市海淀区)高新科技临床转化工作机制。在机制的推动下,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北京市海淀区)高新科技临床转化中心成立,设立在了海淀医院。

在贯彻落实海淀区高新科技临床转化工作机制的过程中,海淀医院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深化医企合作,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为海淀区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做强新质生产力引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记者 王艳洁)

来源:海淀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