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副耳机,什么时候听起来“最有特点”?答案当然是刚上耳的那一刻。离2025还有一周不到,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听到了今年最“特殊”的头戴耳机HEDDphone TWO GT,说它特殊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气动单元的身份,我个人并不是单元论的追随者,从来都是讲究耳听为实,H
一副耳机,什么时候听起来“最有特点”?答案当然是刚上耳的那一刻。离2025还有一周不到,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听到了今年最“特殊”的头戴耳机HEDDphone TWO GT,说它特殊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气动单元的身份,我个人并不是单元论的追随者,从来都是讲究耳听为实,HEDDphone TWO GT让我感到特殊的原因,是因为刚开始听的时候就被这种“脱离常规头戴的听感”给唬住了,震撼、有说服力。
开箱过程也挺唬人的,寄过来的时候是超大一箱子,那尺寸都能装一对3寸音箱了。还好不是空大,里面分为两层,上层装满了各种线材,大全套的阵容在接各种前端的时候很方便!同时也额外附赠了耳罩,一对皮质一对绒面,冬季还是绒面戴着更舒服,夏季则可以切换到皮面,防汗!耳罩摘取方便,稍微用点力拉一下就OK,安装也是对准一按即可(需注意耳罩倾角朝向)。下层装着大收纳包,内衬已设置好了限位槽,防止晃动。
耳机上手还是有一定分量的,听说非GT版本的那个会更沉?而手上这个HEDDphone TWO GT,虽说有分量,但整个耳机戴起来很有“支撑性”,它人体工学的受力点很平均,长时间佩戴不会夹耳,也没有脑袋疼,并且整个贴合度极高,他们的黑科技“HEDDband海德头梁”专利技术方案有极大帮助。仔细观察了细节,发现它的头梁是碳纤维材质,而另一层装配的海绵垫特别厚,且可以调节头带的受力位置(这点非常实用),加上同样非常厚实的海绵耳罩(内侧很多气孔),我不觉得这只550g的大耳用起来有任何压力。
来自德国的品牌,钟表匠的手工制造成为这耳机的一大亮点。HEDDphone TWO GT的装配工艺很扎实,我在调节过程和佩戴过程中,没有出现“异响”、“松散”等影响品质的情况。
与其他耳机不同的是,HEDDphone TWO GT它的耳罩本来就厚,这样就与耳朵之间有一定缝隙,如果你从内侧往下按,会发现里面还有一段空间,然后才能摸到单元框架。这样的“声学传递长行程”对听感有个很稀有的“加持”,就是脱箱感。我很少在头戴耳机身上用到这个词,一般都是听音响的时候才会偶尔蹦出这种感受,之前玩过一些3寸桌面箱,像iloud mm这种就是结像比较“散发”,无明显框架束缚的声音才称得上脱箱感,换句话说,不管是你用耳塞、头戴、音响等等听音设备,如果听了以后能立马感受到“与体积成反比的声音规模感”,那么这个设备的所营造的脱塞感、脱箱感就很到位了。
所以我会觉得HEDDphone TWO GT它太特别,上耳以后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它的结像表达特别宽大自然,我拉着不懂耳机的朋友听,他给出的回复是这个耳机听着“空间好大”,是的,直观来说就是这样,HEDDphone TWO GT比百分之八十的头戴耳机都要宽大敞亮,接近两只音箱在你面前,临场感给的很足,而且还是环绕效果更强的...。除了前面所说的物理加成,肯定也离不开气动单元本尊的施法,它这个AMT气动单元可以在全频范围内得到平直的频响,并没有在哪个频段受限制(得益于不同宽度和深度比那还得曲折新振膜),气动单元的先天优势就是响应快、定位准,所以HEDDphone TWO GT光有空间感还不够,必须得配合快速的响应才称得上痛快,用这耳机听一些OST大场景音乐,你甚至能听出一些“空气推动感”,声音特别活跃,器乐、低频的传递有着很强的冲击力,我估计大多数人听到以后都会认为它很过瘾,很多人会拿它和HD800S做比较,我想说那个规模感压根就不一个级别。
关于音色是啥样的?HEDDphone TWO GT好像还真没有过多的染色,厚重暖糊绝对称不上,因为它的结像为了增强立体感和清晰度,势必不能加入太多的厚度和染色。和一些平板头戴不同的是,这只气动头戴所展现的器乐保留了强大的瞬态,去除了一些“凌厉感”,虽仍不是很柔很缓,但听各种器乐和人声也不会觉献媚刻意,保留了旗舰参考级的地位,诠释了高级音色,又顺道把听感中容易产生的“疲惫”给去除了很多。另外我听说非GT版的声音还要更“监听”一些,此文这个HEDDphone TWO GT主要是增强了中低频厚度和暖感,这样看的话我建议发烧友们首选文中这个版本,它可能更具备一个讨耳的音色。
关于低频,是我对气动耳机最关心的一个频段。这家伙想要推出“原有的深度”,还是挺吃前端条件的,普通播放器即便是能匹配相应的“响度”,也不能推出那种规模感来,下潜达不到。当然如果你是把它当作一个高解析范儿的“宽松头戴”来听,那么前端的要求就没必要那么高了,例如我接个KANN ULTRA或者DX340开启最高增益,所出来的声音就是比较松弛舒展的,声音透明度很高,对细节完全不含糊,对低频和整体动态没有太顶的要求,这样“随身听”也别有一番滋味。而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我再加台EA4耳放,再叠加一个高增益以后,HEDDphone TWO GT整个声音的规模感就出来了,低频明显更有张力,下潜更深,同时整个声音要紧凑剧烈一些,像是振膜被更强的力给来回驱动,冲程更快更扎实。
中频人声本身并不远,但这个耳机一大特点就是临场感足,所以在听一些流行乐时会自带轻微的“现场感”,这个时候再切换到其他耳机,会觉得声音瞬间“平坦”下来,那种真实的纵深感没有了,所以把它当作主力头戴的话,将是一只更改听音习惯的型号。人声调校上,相对还算顺滑的,密度很高,绝对算不上“散”,男女平衡度比较保守,无明显偏向,齿音处理的比古典向头戴要自然很多,同时它自己又很擅长听古典乐,有点不讲道理。
高频,符合两万元级别头戴的“华丽”,这个价位的头戴在高频演绎上就不能随意了,大多数都是越精致越好,因为这部分烧友本身就很注重音源质量,我也无数次强调过音源对“高端耳机”的重要性,毕竟分毫毕现也会把录音缺陷还原出来。HEDDphone TWO GT的高频我认为还是有点监听底子在那儿的,没有太多的打磨感,只是锐度不会太刺,在保证“高频品质”的同时,最大化的展示了它的细节呈现能力。此时配合特殊的大规模空间感,对古典爱好者将会带来一场小小的气动震撼...
对了,如果是想最大化的开发HEDDphone TWO GT的“综合上限”,我还是挺建议去搭配官方的这条升级线,虽然五千的定价不算便宜,但如果不在乎搭配性价比的话,这是一个现成的有效方案。它对中低频会稍稍润色一些,同时“边际效应”会再次减轻,简单来说就是听起来更稳也更爽了。另外线身很粗,比正常8股耳机线还要粗一倍吧,手感贼HiFi。
玩旗舰级的头戴耳机,很多人讲究的就是“一耳朵区别”,或者“一耳朵特别”,有了这些,再去谈乐感打磨的深度,调音的审美,这个顺序我认为是大多数发烧友的心路历程吧。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老老实实买个几千块的监听向头戴就完事了。HEDDphone TWO GT能给的,大概就是“脱俗”的综合素质,从各种维度来讲,旗舰表现无疑。而在这个设定内,前面所提到的核心特点让它又区别于大部分同级耳机,成为旗舰头戴耳机中的独一无二的那个,这才是最珍贵的点。
来源:进击的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