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向往的人文乡村③:在墅丰看见未来乡村的美好模样

摘要: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把孩子送进少年宫的培训班后,我在教室门外打开电脑,回顾起过去3个多月在桐乡市石门镇墅丰村的摄影马拉松之旅,这段奇妙的旅程让我对人文乡村有了更加直观、立体的了解。

潮新闻客户端 王原平

桐乡市石门镇墅丰村全景。吴炳学 摄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把孩子送进少年宫的培训班后,我在教室门外打开电脑,回顾起过去3个多月在桐乡市石门镇墅丰村的摄影马拉松之旅,这段奇妙的旅程让我对人文乡村有了更加直观、立体的了解。

我是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摄影系的老师。7月11日晚,我接到了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浙江传媒学院胡晓阳教授的电话。他让我联系两位学生,为省里即将开始的一项活动拍摄纪录片。当时我还不知道,胡老师说的活动就是后来的“人文乡村摄影马拉松”项目。

浙江传媒学院在桐乡有一个校区,我所在的摄影专业也在这个校区。所以,当主办单位和导师推荐我作为桐乡市石门镇墅丰村的主理人时,我欣然答应了下来。

我专门上网查找村子的资料,石门镇是一座积淀着深厚农业文明的小镇,而墅丰村位于石门镇的北部,子恺漫画村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标签。

7月20日,我就带着学生团队来到了墅丰村。在村党委委员蒋超的带领下,我们开始熟悉拍摄环境和内容。蒋超介绍,全村总区域面积为4.92平方公里,共有32个村民小组(早前为32个自然村,子恺漫画村就是其中之一),共910户,3800余人,先后获得过国家森林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特色精品村、浙江省文明村等一系列荣誉。

听完介绍后我感觉更加无从下手了。墅丰村不仅“大”,而且“散”,面对着32个自然村,该从哪里开始?在导师胡晓阳教授的建议下,我开始寻找“帮手”,邀请了以沈剑峰和田建明两位老师领衔的嘉兴摄影家协会、桐乡摄影家协会的10余名摄影家加入战队中来,组成了“当地摄协+浙传师生”的创作队伍。在后面的几天里,团队成员陆续到村里实地考察,并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步确定了“分解任务”“稳扎稳打”“逐个突破”的创作思路。

围绕村里“子恺漫画研学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目标,我们决定聚焦“子恺文化”和“农耕文化”进行发力。

从美化乡村到“乡村IP”

子恺漫画村的艺术家们。张赵国 王原平 摄

“子恺漫画村”也叫沈家墩,是墅丰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落,由于所处地势较高,且在此居住的村民都姓沈,所以称为“沈家墩”。

到这里之前,我以为他们对子恺文化的打造,是利用子恺漫画美化村庄风貌。深入拍摄后才知道,子恺文化已经被他们打造出子恺餐厅、子恺漫居、子恺漫屋、子恺染坊、振华书院、子恺画校等多种业态融合的文化IP,这让我有些意外。

得益于新的村庄布点规划调整,沈家墩农户建房意愿强烈。于是,村委会借此机会出具了统一的房屋样式,进行了村庄的风貌管控。将农房进行了前后分离的改造设计,前半部分用于业态经营,后半部分农户自住,整个环境的打造通过前、中、后几个庭院的串联,形成空间上的统一。村委会将用于业态经营的前半部分以6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租下来,初步计算可实现农户每年增收15000元,真正实现村民共参与、齐分享、同受益。

“子恺漫画村”总共设置了12个业态,以经营性和工作室为主。比方说,丰子恺先生的外孙宋雪君老师就入驻了“子恺画校”,经常给村民和小朋友们讲授漫画艺术;“康泾诗家园”是由凤凰湖诗社创始人诗人陈伟宏老师入驻的;“子恺染坊”一楼入驻的是咕噜噜艺术少儿培训机构,染坊的前身来源于是丰子恺先生的祖业——“丰同裕”;“子恺漫居”枕水而建,在一楼的懒度空间,拼布技艺人钱雷鸣、钱滢祎父女利用碎布的拼接,将一幅幅画描绘地栩栩如生,形成了小桥流水、红色人物等艺术景象。

我们来到村口,第一眼就看到了牧童骑牛的雕塑,这座雕塑的作品原型正出自丰子恺先生笔下。一路走过来,许多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映入眼帘。在村庄风貌打造上,子恺漫画村充分挖掘了丰子恺画作中有关乡村风情的场景片段,通过写实和写意两方面入手酝酿场景感,通过20多幅丰子恺漫画,创造了许多虚实结合的拍照打卡场景,使得观光游客恍若置身画作之中。

从传统农耕走向“数字生活”

墅丰老人的数智生活。王原平 摄

互联网正在打开“数字乡村”的无限可能。作为桐乡市首批省级未来乡村,借助“千万工程”的东风,墅丰村由“千村一面”的传统农业村,变身成为农文旅融合的“网红村”。数字化也将便捷延伸至了更广阔的领域,让农民在乡村享受“数字生活”,实现美丽乡村与美丽农业的双运营。

我们拍摄到了村里的老人佩戴智能手环的场景。为了对村里的老人进行健康监测和看护,墅丰村打造了“墅丰村智慧养老健康监测预警云平台”系统,并为70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发放了与系统连接的智能手环。该系统通过数字化物联网技术的真实数据实时采集、云平台及时信息反馈,实现了全村70周岁以上每个老人的实时心率、实时血氧饱和度、实时血压、血糖数据监测,还能在老人跌倒和摔伤后主动传送报警信号,在老人走失后帮助GPS定位,通过一系列数字化模块打造“农村全域智慧养老新模式”。这是墅丰村积极将数字化导入未来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这里,我们还对智慧农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作为浙江省首批“未来农场”,位于墅丰村的桐信种苗不仅代表了农业现代化的新方向,还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展现出浓厚的“科技范”和未来感。作为数字种苗工厂,桐信种苗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无人化操作,全自动嫁接机器人仅需3秒就能完成一株种苗的嫁接,存活率高达99%,单台机器日嫁接量可达3000次。这种数字化转型实现了从播种、嫁接到育苗的全流程自动化,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也为以农耕为主的村民提供了许多便利。墅丰村未来农场的优异成绩不仅体现了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更是数字乡村发展的生动实践。

3个月的持续跟踪拍摄,在墅丰,我看见了未来乡村的美好模样。

【编者快评】

文脉厚村,文化惠村,文创富村,让墅丰有了未来美好模样。今年国庆节,墅丰村600名村民同拍“全村福”,许多村民放弃“诗和远方”,就为了这次的故乡“同框”。是什么吸引大家归来?是人们对于故乡的热爱与眷恋,是深植于人们心中的故土情深,是乡村文化的灵魂和根脉。红色文化、子恺文化以及饱含科技范儿的农耕文化,让墅丰村变得生动立体起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