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访谈丨刘双舟:数智时代如何培养复合型财经新闻传播人才

360影视 2024-12-27 19:12 3

摘要: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已引发深刻的行业变革,财经领域没有例外。移动互联的社会亟需适应时代需要的财经新闻传播人才,其既能快速提取信息,又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数智时代对财经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数智化浪潮为财经新闻传播人才提供了哪些新的机

——访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 刘双舟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赵姗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已引发深刻的行业变革,财经领域没有例外。移动互联的社会亟需适应时代需要的财经新闻传播人才,其既能快速提取信息,又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数智时代对财经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数智化浪潮为财经新闻传播人才提供了哪些新的机遇?面对数智时代的变革,高校应如何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财经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就相关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刘双舟。

01

具备智能技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时代急需

中国经济时报:数智时代对财经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刘双舟:当前,数智技术重构了人、信息与社会要素的关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状态、思维方式和链接形式,依托虚拟场景拓宽了社会场景空间。人类的感知力、认知力、行动力、创造力借助新的媒介手段持续拓展新边界,掌握数字化时代的传播技能与策略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社会面对新闻与传播教育的需求正从狭义的专业人才培养转向更为普遍、共性的媒介素养和数字素养提升需求,这意味着需求侧的放量式增长,也倒逼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具体到财经新闻传播领域,数智化变革浪潮也催生出诸多新现象、新趋势。首先,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财经媒体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行为等多维度数据,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财经信息推送。其次,生成式AI可以自动从海量财经信息中筛选和提取与特定主题或任务相关的数据,如市场行情、行业动态、企业财务数据等,再结合算法进行深度分析,发掘数据中的潜在规律、趋势和关联,以更加直观、形象的图形、地图等形式呈现,还可以将核心信息转换成不同形式的文本形态,使复杂的财经数据和信息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这要求未来的财经新闻传播人才具备驾驭先进技术的能力,能进行信息挖掘与分析,懂得结合目标用户的心智偏好进行数据可视化呈现设计。同时,未来的财经新闻传播人才需要拥有跨学科知识。除了扎实的新闻专业知识外,他们还应精通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财经类课程,以便敏锐洞察市场变化、精准剖析经济现象。另外,未来的财经新闻传播人才还应了解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能够从多个角度立体化展示和解读新闻事件,以平衡报道捍卫公众知情权。

随着微粒化传播、个性化表达等成为常态,财经新闻传播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和数字素养。他们要善于在虚拟场景中挖掘新闻价值,掌握数字化时代的传播技能与策略,理解社交媒体的信息传递和情绪感染机制,准确把握舆论导向,有效实施预期管理,确保财经信息传播的效率和准确度。在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舆论场中,财经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政治大局观,准确理解国家政策精神,使其在报道中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同时,深厚的人文底蕴有助于他们在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提升新闻的深度和温度,避免单纯的数据和事件堆砌。

02

全新的职业发展路径与创新空间

中国经济时报:数智化浪潮为财经新闻传播人才提供了哪些新的机遇?

刘双舟:数智化浪潮为传统财经新闻传播人才提供了更为多元的职业发展出口。比如,伴随科创板崛起和全面注册制的实施,需要大量既懂财经又懂现代舆论场域传播规律特点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人才。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需要能够驾驭多媒介渠道对其进行声誉管理的专业型人才,包括为企业上市、融资、并购等资本市场活动提供专业传播咨询和策划服务的资本市场传播顾问等。此外,金融科技、数字经济、数字文化等新兴热点领域值得报道的新现象、新趋势层出不穷,需要深入产业变革内生机理进行深度挖掘,能够在这些新兴领域进行深度报道的人才也是相对比较稀缺的。再者,现在很多互联网平台上的产品是复合化的,可谓流量经济驱动的“内容型产品”,尤其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时代,平台可以通过内容导向与规则的设计牵引更多众创型内容生产,以内容作为导流入口带动更多商业价值的衍生,这些领域都需要大量深谙数智时代内容传播规律的高端人才。

03

以创新思维推动教育模式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面对数智时代的变革,高校应如何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财经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贵院有哪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刘双舟:在生成式AI时代,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且易于获取,单纯记忆知识和信息处理远远不够,拥有跨学科视野、能够超越现象层面识别关键问题并恰当拟定问题焦点的能力成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这种能力有助于财经新闻传播人才在海量信息中挖掘出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从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洞察本质并提出独到的见解,从而为受众提供更具洞察力和前瞻性的财经报道。

在这样一个技术赋能、跨界融合、价值共生、能力重构的时代,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专业新闻系着重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调整。

一是面向变革前沿精心构建课程体系,将财经特色与数智时代需求深度融合,打造特色课程集群。二是大力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学院大力推行跨学科培养模式,并着力构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众多知名财经媒体和企业携手并肩,建立起稳固的实践基地。通过案例剖析、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锤炼实操技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确保他们在步入社会后能迅速适应行业的快节奏,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三是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发动学生参与各类赛事和学术交流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代训,鼓励学生在竞争中拓宽视野,培养团队精神,提升竞争力。学院在培养方案中精心设置了前沿讲座暨产教融合一体化实践课程,将业界前沿的实践经验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感知行业发展的脉搏、洞悉行业的需求动向。

在学生就业方向上,文化与传媒专业新闻系确立了“面向央媒和主流财经媒体的复合型财经传播人才;面向国央企和金融机构的党建、文宣、文秘人才;面向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董秘型)人才;面向互联网大厂的内容、运营和公关人才”四大人才成长主干道。围绕四大主干道集聚相关产业和社会资源,引导学生从大二就开始进行职业方向选择与规划,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匹配相关资源定向赋能,进行精准化培养。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陈 波 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