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专稿·公共卫生体系|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360影视 2024-12-27 19:34 4

摘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一年来,站在体系重塑的历史节点上,全国疾控系统干劲十足,加速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疾控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取得实效。

一年来,科技创新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多智慧化手段在疾控工作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年来,协同与融合是关键词,社会共治、共建共享的红利正在惠及每一个人……

8月21日,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县城几公里外的草地上,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新病原室研究团队的科研人员在采集高原鼠兔样本。

加速落实 重在行动

2024年,全国疾控体系改革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加速推进。围绕《指导意见》,各地结合地方实际细化“路线图”,陆续出台行动方案和实施意见。

5月,《全国疾病预防控制行动方案(2024—2025年)》印发。《方案》明确,到2025年,现代化疾控体系初步建立,多点触发、反应快速、科学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基本建成。其中,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要求,凝聚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动力。

10月12日,国家疾控局在京举办全国疾控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会议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疾控系统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上走深走实,纵深推进疾控体系改革,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疾控六大核心能力,压实改革责任,提高改革能力,增强改革实效。

紧紧围绕“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地方改革的步子迈得很实很稳:上海市提出强化各级政府对疾控事业改革发展的主体责任,把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纳入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四川省整体谋划疾控事业发展,系统重塑疾控体系,全面提升疾控能力,提出更好发挥疾控事业在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上下联动、功能完备的疾控工作体系基本建成,各地着力在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上再突破、再提升。浙江省提出,系统推进疾控体系重塑提升,强化疾控机构核心职能,推进省预防医学科学院挂牌,打造“全国数一数二”省级疾控机构;统筹区域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布局和协同发展,强化市、县级疾控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基层疾控中心、医共体、医联体、健共体等资源,持续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构建更加先进的省、市、县三级现代化疾控体系。

对疾控人来说,2024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今年,全国疾控系统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练兵、大督查”活动。贯穿2024年全年的“四大”活动,推动全国疾控系统干部职工在学习中提高理论水平、在调研中发现解决问题、在练兵中增强实战本领、在督查中推动工作落实,加快推进疾控核心能力提升、重点问题解决、重要任务落实。

3月29日,为期两天的全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北京落下帷幕。作为国家疾控局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国家级技能竞赛,该竞赛既是对全国疾控系统流调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一次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训的好时机。此外,按照“四大”活动要求和工作安排,2024年国家疾控局先后举办消毒、地方病防治、寄生虫病防治和预防接种等4项技能竞赛,不断提升行业能力和风险防范化解水平。

以一场场活动为契机,疾控人学以致用,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水平,力求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疾控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

联防联控 始终守护

一系列密集出台的文件,彰显了全国疾控系统切实做好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坚定护佑人民健康的决心和信心。

年初,《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可持续发展规划(2024—2030年)》印发,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国麻风防治工作,持续巩固拓展麻风防治成果。4月底,《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24—2030年)》印发,要求全面推进重点寄生虫病的控制与消除进程,减少寄生虫病危害,保障群众健康。7月,《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鼠疫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中长期鼠疫防控工作、指导各地强化鼠疫防控体系建设、整体提升我国鼠疫防控工作水平指明方向。年底,《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年)》接连印发,为全面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进一步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封洲禁牧是切断血吸虫病传染源的重要措施。图为6月6日,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血防站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巡查鄱阳湖草洲深处耕牛放养情况。

在这些文件里,“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是共同的关键词。这既指明了下一步工作方向,又向公众持续传递——疾病防控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理念,体现在各个宣传活动的主题里,也落实在各地的疾控实践中。今年3月24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旨在倡导全社会关注结核病防治,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共同终结结核流行。今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

聚焦艾滋病防治工作难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创新性地形成了“三个体系抓落实、三项策略同攻坚、三大保障强支撑”的“333”防治模式,全面构建“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传染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随着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呈现出“三升三降”的突出成效:艾滋病感染者发现率、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治疗成功率显著提升,母婴传播率、单阳家庭配偶传播率、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大幅下降。

诸多防控成绩的取得,是疾控工作者艰苦奋斗的结果。如今,面对新形势和新变化,疾控系统主动出击,迎接新挑战。

12月4日,国家疾控局在天津市召开全国传染病防控工作推进会,要求各地充分认识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压实责任,持续做好新冠等重点传染病防控,不断加强流调检测等传染病防控核心能力建设,持续推动艾滋病、结核病防治攻坚,推动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纵深发展。

为调动各方能动性,疾控系统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流感进入季节性流行期……”近期,中国疾控中心每周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我国对全国(不含港澳台)哨点医院采集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和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呼吸道样本,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10种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等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信息不仅包括检测结果,分析南北方地域差异和不同年龄段人群差异,还针对不同疾病进行健康科普,发布健康提示。这既便于相关机构及时掌握传染病流行趋势,促进临床救治和疫情防控,又有助于增强公众的防病意识。

今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召开多场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疾控专家也亮相发布会,发布每个节气期间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9月,国家疾控局等13部门印发《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提出10项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重点任务。疾控工作的内涵持续深化,外延不断拓展,护佑百姓健康的手段更加多样。

数智赋能 提高效能

为了让监测预警更加灵敏准确,分析研判、防范化解传染病疫情风险更加及时有效,全国疾控系统大力开展数智赋能工作。

今年8月底,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其中,“智慧化”“多点触发”是开展工作的重点方向。

在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大楼,记者看到了湖北省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开展监测预警、研判分析、会商调度的场景。据介绍,湖北省初步建立以省级疾控机构监测预警中心为核心、市县级疾控机构监测预警中心为骨干,以多渠道网络为哨点,以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和多领域专家会商分析为手段的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工作体系。

今年以来,国家疾控局在全国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部署应用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实现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与疾控机构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数据的有效对接,推动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模式从“被动报告”转向“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中国疾控中心卫生信息首席专家马家奇认为,该前置软件是一个基于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具有智能化主动监测预警能力的传染病监测预警软件,在疾控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设计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和地位。

在天津市疾控中心及天津市几家公立医疗机构,记者见到了该前置软件“智慧化”的具象表达。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公共卫生处处长刘蕾在演示该软件时介绍,前置软件实现了许多重要功能,例如一旦患者的传染病病原检测结果呈阳性,软件会智能识别,生成“待确诊”病例信息,提醒临床医生及时作出判断。

北京市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今年在全市部署应用,该平台包括病原学与症状监测等21个子系统,实现了疾控、医疗、教育、公安、民政、交通、气象等多源数据的实时汇聚和共享,搭建了40种传染病数据底座。

前沿数字技术和智能化工具也应用到免疫规划中。据悉,我国已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免疫规划监测管理体系和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实现了国家级与省级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交换。

今年3月2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女士拿出手机,在“浙里办”App预防接种模块中为孩子申领了电子接种证,并领取了全国首张“七码合一”疫苗身份证。“七码合一”疫苗身份证,是接种疫苗后系统自动生成的一条包含疫苗电子监管码、疫苗批号、疾控编码、门诊编码、冷链设备编码、医护编码和受种者编码等7种编码的信息。7种编码记录了一支疫苗的生产、流通、冷链、接种全要素信息,并使用区块链技术对所有追溯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及传输,保障数据完整、安全。

在江苏省苏州市的“智慧疫苗冷库”,记者看到配苗机器人通过精准识别,按种类、厂家、批次自动完成疫苗分拣、码放等工作。据悉,多地已实现疫苗运输、储存、流通全流程智慧化管理,保证疫苗从运输到接种全链条可追溯。

10月12日,江苏省宿迁市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开打。2024年,该市将“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纳入民生实事项目,计划为全市2.99万名适龄女生免费接种国产双价HPV疫苗。

协同融合 共享健康

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是党的二十大部署的重点任务。2024年,协同与融合为守护人民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

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是落实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目标任务的重要抓手。今年,在各方努力下,试点扩大到所有省份。

一年来,全国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迎来专兼职疾控监督员。他们不仅监督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推动医疗机构将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职责落到实处,也为推动医疗机构自我监督与行政监督更好结合作出贡献。

为推动疾控监督员工作向纵深开展,多地拿出了好办法。浙江省在“一对一”“一对多”派驻疾控监督员的同时,在医共体内部采用“多对多”组团方式开展日常巡查工作。河北省石家庄市将疾控监督员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年度校验和相关评选内容,并作为考核重要标准。

今年,国家疾控局先后启动医防协同融合试点、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试点,在推进医防协同融合过程中进一步找准发力点、完善分工协作,不断为探索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增色。

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宏大命题,又应让老百姓可感可知。为此,有关医防协同融合的探索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延伸到全社会,落实到推动社会共治、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行动中。

自今年初医防协同融合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甘肃省兰州新区通过在县域医共体内成立公共卫生管理中心,融合疾控、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资源,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深度协同融合的服务模式,实现新发病患者“应治尽治”、新发现慢性病人群“应管尽管”。浙江省温州市推行全诊疗过程“双处方”,各级医疗机构在传统临床药方的基础上增加一份针对患者生活行为方式的“传染病健康教育处方”,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融入诊疗服务全流程。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左岭街道智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进一步强化慢性病管理职能,提供个性化健康咨询和指导。

共建共享健康,也体现在对重点人群的呵护和关爱中。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促进其身心健康的行动一步步推进。今年4月底,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印发《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首次明确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的概念,并提出监测和干预措施。7月,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从公共卫生维度出发,针对超重肥胖明确提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

这些工作离不开专业机构、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的密切协作、共同努力。一次次家校对话,一场场由专家带来的健康知识讲座,一份份资料手册和工具包……护佑孩子们茁壮成长,奔向更健康的明天。

文:健康报记者 段梦兰 闫龑

图:张丹 衷凯 仲启新 许长沙 程守勤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Q5AQIIJ】获取授权

来源:健康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