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一个设有两个县政府的县:福建省连江县

360影视 2024-12-27 20:25 4

摘要: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最前沿的福建省福州市之下,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名叫连江县,就是这么一个小地方,竟然有两个县政府,那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造成了如此特殊的现象呢?

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特殊事件,这都源于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从而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同时发生,今天要说的故事就是这样。

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最前沿的福建省福州市之下,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名叫连江县,就是这么一个小地方,竟然有两个县政府,那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造成了如此特殊的现象呢?

连江县?妈祖岛?

台湾地区著名作家李敖有一个很有名的段子,讽刺台湾当局井底之蛙,夜郎自大,说,台湾自称一国,但是一国就两省,一省就两县,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必须要了解台湾地区的地理情况,目前的台湾地区,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以及金门和马祖这四处地方,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却仍旧称自己为中华民国。

既然是一个“国家”,那就不能只有台湾省一个行政单元,所以就将马祖与金门组在一起,合称福建省,其实这个省,就管两个海岛大小的弹丸之地,为此还要建制两个县,金门建立金门县,马祖地区就建立了连江县,这就与大路上的连江县隔海相望,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个县,只不过国民党败退强行抢占,作为准备“反攻”大陆的军事基地。

而如今这个“反攻”大陆早已成为笑话和过去,马祖列岛上的连江县,距离大陆只有10公里,我们一个普通的炮弹就能打到,之所以不去触碰,就是为了避免冲突升级,毕竟大家血浓于水,都是一家人。

然而在上个世纪,这里不单单成为了国共两党互相试探的军事单元,更成为了冷战格局之下的特殊地带,美国海军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保护国民党残余部队,老蒋得以喘息发展,立稳脚跟,但是这可是苦了马祖岛上的军民。

由于马祖地处福建闽江口外,是扼守台湾海峡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就成为了连接大陆与台湾的重要防线。

1949年,为了自保的国民党迅速在马祖部署军队,构筑防御工事,以抵御解放军的进攻,第二年马祖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统筹军政事务,标志着马祖进入军政合一的特殊历史时期。

随着防务需求的增加,岛屿间的交通和基础设施迅速发展,1956年,马祖地区实施《战地政务实验办法》,军方全面接管地方事务,期间,国军还多次进行军事演习和设施建设以巩固岛屿。

除了军事对抗之外,国民党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构建碉堡与隧道、海空巡逻以及心理,例如通过广播和传单,向大陆民众传递反共信息,同时派遣特务渗透福建沿海,收集我解放军的部署情报。

如此一来,出海打渔是不可能了,只能搞融合政策,通过经济补贴拉拢民心,并利用人数优势推广国语,两代之后会说马祖话的人就少之又少了,而这种方言与福州市的方言基本相通,如此军事、经济、教育三重控制之下,国民党觉得对岛屿的控制大大加强。

然而,大陆方面并未放松对马祖的关注,我们也通过间歇性炮击与广播喊话,削弱马祖的防御信心,同时布设水雷封锁海域,经济上,咱们地域广阔,沿海城镇众多,积极发展福建沿海并用政策吸引马祖居民的关注,努力通过和平手段达成统一目标。

到1991年,《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废止,马祖战地政务宣告结束,连江县随即进入地方自治时代,然而长期的军事影响依然深远,尽管马祖已成为两岸和平交流的重要窗口,但驻军的历史仍然影响着当地居民。

一江水连着两县人

连江县顾名思义,没有“江”怎么能有县呢?而民以食为天,没有淡水人又怎么生活做饭呢?

我们要知道,国民党建立的这个连江县,是位于海上列岛,岛上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淡水,而马祖列岛远离台湾岛,光直线距离就达300公里,来回运一趟淡水简直是远水难解近渴。

这由36座岛礁组成的连江县,地理位置独特,水资源匮乏,又有什么“江”可言?马祖成为台湾当局军事部署的前沿哨所后,最高峰时期,面积不到30平方公里的岛上驻扎了多达5万名国民党军队和数千名岛民,军民共存的局面给本就脆弱的水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

而岛上的降雨量年均仅为1000毫米左右,水资源无法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海水淡化设施建设滞后,水库蓄水能力有限,导致用水矛盾频发。

早年间,一桶水往往需要供一家人生活一天,严重旱季时,岛上军民甚至需要靠船只从台湾本岛运输淡水,成本高昂且极不稳定。

可是台湾当局死鸭子嘴就是不承认,尽管马祖居民多次呼吁从大陆引水缓解燃眉之急,他们却因所谓“安全问题”而拒绝批准,宁可高成本从台湾本岛供水,也不愿接受近在咫尺、更加经济便捷的大陆淡水资源,表现出愚蠢的政治傲慢。

这种态度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岛上居民的生活困境。

与马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门,2018年8月,大陆正式开始向金门供水,每天输送优质淡水以满足金门民众的生活需求,这一合作得以实现,离不开两岸的关系与民生优先的共识,这才是对人民的善意与责任。

供水工程从福建晋江引水,通过管道跨越金门海峡直接输送至金门岛,工程不仅解决了金门多年缺水的难题,还为当地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金门居民普遍表示,大陆的水源清澈甘甜,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

尽管马祖的供水问题起步较晚,但两地之间的淡水合作仍然充满温情,早在2002年,马祖地区因严重旱情首次接受大陆船运供水,彼时,大陆从福州调拨2300吨自来水,通过船只输送至马祖,解了岛上军民的燃眉之急。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与民间交流的增多,福建与马祖的供水合作逐步深化,福州市连江县启动了官岭至黄岐镇的供水工程,将其作为向马祖供水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分三期实施:

1. 一期应急供水:通过船运每天向马祖输送1000吨淡水,缓解短期用水需求。

2. 二期常态供水:铺设从大陆到黄岐码头的管道,再通过船只输送至马祖,实现更加稳定的供水。

3. 三期跨海输水:规划在连江至马祖的跨海大桥建成后,直接在桥上铺设输水管道,彻底解决马祖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保障供水质量,福建还对多处水库和水厂进行全面升级,包括塘坂水库和黄岐配水厂等设施,供水能力和水质都达到了国家标准。

马祖居民始终与大陆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尤其在淡水合作中更加深刻感受到“两岸一家亲”的事实,福建省、市、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民生工程,为马祖供水问题召开无数次会议,努力协调资源,全力支持岛上居民的生活改善。

正如一位马祖居民所说:“大陆与马祖只有十几海里的距离,水运更方便、更实惠,福建常态化向马祖供水,不仅改善了生活质量,也拉近了两岸的心理距离。”

从小三通到大三通

两岸湖水相逢,过去却长期闭塞不通,自1980年以来,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台湾政策也逐渐放寬,两岸民间交流随之增加,在此背景下,小三通登场了。

小三通指中国大陆福建省与金门、马祖区域之间的通商、通航和通邮,于2001年1月2日正式实施。

2001年1月2日,当时金门县县长陈水在率领180名金门乡亲,乘坐客轮从金门直航厦门,两地隔绝半个多世纪之久的闭塞正式打破。

2002年2月27日,厦门国贸集团租用厦门“中洲”号货轮,运载千吨沙石等建筑材料走进金门,两岸首次实现直运货物,2004年福建居民经厦金“小三通”进金门旅游,2012年厦金航线夜航航班正式开通,两岸首次开通夜航航班。

厦金小三通之后,马祖岛也开始了沟通,如今在福建与马祖只隔10公里的海面上,从黄岐到马祖单程航线只需要不到半个小时,每月旅客人数超过6万人次,无论是探亲访友,旅游购物都十分方便,更是大大促进了马祖岛的经济发展。

到2010年的时候,小三通每天36个固定航班,两岸已经实现“公交化”往来,成为大受欢迎的“黄金通道”,厦金“小三通”之后,“大三通”也应运而生。

大三通于2008年12月15日完成,标志着两岸直接通邮、通商和通航的全面实施,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两岸深层次的交通连通,也拉开了更加广泛交流与合作的序幕。

马英九作为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为推动大三通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积极倡导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并在政策上为陆客赴台、陆资赴台、陆生赴台等提供了便利条件,正是他的推动,大三通成为两岸和平发展的里程碑。

大三通之后,两岸交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海峡光缆1号”的竣工标志着两岸通讯进入了新时代。以往依赖中转的通讯方式变得更加快捷、高效,光缆的巨大的设计容量足以支持160万路高清电视同时传输,为两岸传媒和文化产业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通水”项目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上文我们提到的从大陆向金门、马祖输送水资源,彻底解决了岛屿长期以来的缺水问题,就是大三通时期的代表之作。

在宗教和文化领域,已故星云大师曾指出,两岸的宗教交流早教先行一步,通过共同参与佛教文化活动,两岸民众在精神层面是相通相容的,厦门大学与台湾高校的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科技合作项目层出不穷,例如两岸专家联合编纂《中华科学与技术大词典》,在科技名词对照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旅游业则成为增进两岸民众了解与友谊的重要纽带,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大幅增长,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消除心理隔阂,建立坚实友谊,这种“心通才能百事通”的状态,正在让两岸的理解和信任进一步加深。

两岸的距离从来不在地理,而在心理,大三通及后续的多领域连通,为两岸和平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为了共饮一江水》,龙敏,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2月15日

《厦金航线载客量突破千万人次》,林世雄、蒙少祥、邓婕, 2014年03月12日

《福州:“小三通”航线“海上春运”服务便利走亲访友》,新华网,2024年1月28日

《两岸“三通”之后还有几通?》,任成琦,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01月22日

来源:亮仔说军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