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2024年清华大学最高奖学金——“清华特等奖学金”评选中,我校16届毕业生、清华建筑学院研究生代慧凭借丰硕的科研成果、优秀的综合素质脱颖而出,入选清华特奖的答辩环节,并最终获得首届“邓稼先奖学金”。据悉,多年来华师一附中已有多位学生荣获清华特奖、中科大
近日,在2024年清华大学最高奖学金——“清华特等奖学金”评选中,我校16届毕业生、清华建筑学院研究生代慧凭借丰硕的科研成果、优秀的综合素质脱颖而出,入选清华特奖的答辩环节,并最终获得首届“邓稼先奖学金”。据悉,多年来华师一附中已有多位学生荣获清华特奖、中科大郭沫若奖、北理工徐特立奖等各大名校最高奖学金。
入围公示
代慧同学“清华特等奖学金”入围答辩现场
代慧同学获奖(左四为代慧)
回首当年,代慧同学进入华师一附中平行班,后来由于身体原因在家休养了很长一段时间,她自强不息,本科进入武汉理工大学后保研到清华大学,获得过国际期刊最佳论文奖、北京市优秀科技论文奖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国内外荣誉,完美践行了华师一“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核心价值观。
喜讯从清华大学传来,我校招毕办和校友会第一时间与代慧同学取得了联系,代慧同学写下《吾若江河万里,何不可千里一曲》长文,深情回忆了她在华一的日子。
吾若江河万里,何不可千里一曲
文/代慧
我从华师一附中毕业近十年,可能具体的高中生活已经变得模糊,但其中一些印象深刻的片段或人物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华一对我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华一最大的特点应该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交给学生”,我高中时拥有最多的就是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当时我们每天有中午2小时和晚上的4小时自习时间,每周还有许多体育课、实践课、选修课,周末双休,三年未变。
但主科的老师们都风格鲜明且游刃有余,极其有限的课堂时间却总能提纲挈领,发人深省,往往都是梳理和总结知识的关键脉络。
对我而言记忆最深的是物理老师马志祥老师,他曾带过竞赛,前两年从不讲习题,永远只强调最核心的物理公式,讲解这些公式脱离解题后是如何表达物理现象的,其间甚至穿插一些大学涉及到的微积分的知识,还有天文、仪盘、钓鱼、下棋等生活体验,声作钟声,言多慷慨。后来我读到一本介绍品达的书,形容这位诗人:“在事实的铁砧上锻炼你的语言,那飞溅起来的,哪怕只是一颗火星,也应该有重量。”当时脑中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马老师激昂的声调伴随着他四面抛射的粉笔头,每每都能砸到我最迷惑的地方,我或许未能理解马老师讲的所有知识,但每节课都有收获,物理也成为我相对最感兴趣并在后来上大学选择专业时所倾向的的学科。
以及语文老师陈春媚老师,同时也是文科实验班的老师,她对每篇课文都拥有充沛的热情,我还能回忆起她在讲述《边城》时,评价沈从文“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的叹息,播放《黄金时代》时对萧红“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感概。陈老师分享她偶有焦灼情绪, “魂飞汤火命如鸡”之时,会上顶楼吹吹风,兜头见月,目送归鸿,也就“不应有恨”“物与我无尽也”,释然而已。这些富有理趣的语文课堂让我觉得每篇文章、每句诗词都是鲜活生动的,同一片文字可以潜伏不同时空的无数记忆。读书的习惯也常伴至今,尽管我去图书馆还书的时间间隔越来越久,但也坚持着阅读。
我非常感激班主任张发雄老师对我的人文关怀,我由于身体原因在家休养了很长一段时间,是张老师最早发觉我状态不对、建议并帮助我完成了相关事宜。其间一直对我表示信任,给予鼓励,这份温暖支持我度过整个高中。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化学老师高明老师,在我毕业后也一直给予关注,多次询问关心我的学业。
还有许多其他老师、同学朋友、有特色的实践活动比如长途拉练等等,无法一一枚举,但自由浪漫的印象永远留存。
我可能并未有什么令人豁然开朗的要领或者所谓经验能供分享,我只是一直遵从心之所向,选着感兴趣的事情,并尽量坚持完成罢了。科研之路草蛇灰线,荆棘丛生,于我而言,产出的成果如同殷洪乔路过石头城投入河中的书信,自有浮沉,我希望自己是流水本身,争的是绵绵不绝。
如同又一次迎着飒飒东风,仰望厚德广场上的猎猎红旗,远方隐有轻雷响动,随着近处的读书声传到耳边,是台上有人说着的华一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来源:微言校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