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大文娱按下了“虚拟制作”加速键

360影视 2024-12-28 16:18 4

摘要:“小温悦从梦里醒来,雪花还在一片一片落在她身上,远处是看不到尽头的白雪和枯木林。她蜷缩着,背靠深后的枯木对着双手哈气,这是唯一御寒的方法。这时,水匪‘水匕子’拄着拐杖走近了......”

文/郭佳怡

编辑/张晓

“小温悦从梦里醒来,雪花还在一片一片落在她身上,远处是看不到尽头的白雪和枯木林。她蜷缩着,背靠深后的枯木对着双手哈气,这是唯一御寒的方法。这时,水匪‘水匕子’拄着拐杖走近了......”

优酷视频近日热播的《清明上河图密码》第三集中,画面切换到这幕场景时,寒意从屏幕内传达到了屏幕外。

“真的大场面,看着都冷”“是在尔滨拍的吗”“小姑娘好可怜啊”,滚动的弹幕里,网友不自觉心疼起了扮演小温悦的演员。

真实拍摄时并非如此。拍摄现场,除了近景里的枯树和周边不平整的雪地,其他置景都是“虚构的”,那是一座高10米、弧长52米的巨型LED屏幕。

这是一次典型的“虚拟拍摄”——用少量的屏前置景,配合上LED大屏呈现出来的数字化场景,再通过“虚实校准”技术的加持,最终呈现出“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

类似的拍摄手法,Netflix2022年末推出的悬疑剧集《1899》、出品过《权力的游戏》系列剧集的HBO推出的《龙之家族》剧集中,都应用了。

但以往,中国市场的影视剧生产制作中,虚拟拍摄技术的应用进程稍显迟缓。

“国内虚拟拍摄技术在影视上的应用,我觉得走得并不快,过去业内大部分都是一两天的实验性拍摄。”有行业从业者此前曾这么说道。

阿里大文娱试图打破这种局面。

《清明上河图密码》中,应用到“虚拟拍摄”的场景一共有八处,是全行业已播影视剧中最多的。

在这背后,“虚拟拍摄”被更多制作团队认可及应用,靠的到底是什么?

01
《清明上河图密码》,完成了一次“工业实验”

临近年底,12月16日在优酷播出的古装家庭探案剧《清明上河图密码》,跑出了不俗的热度,收获好评不断。

原著作者冶文彪在评价这部剧的影视化改编时表示,“感谢诚意制作、创造性改编,带来诸多新鲜和惊喜。”人民网也评价,《清明上河图密码》不仅讲述了一个故事,还客观还原了中华民族美学和古代生活。

一众好评声背后,扑朔迷离的情节、喜剧+悬疑元素的结合、家庭组团探案的剧情设定,都为这部剧加了不少分。

另一大亮点则在于,作为一部主打悬疑剧情的作品,剧中很多画面及场景呈现出来的视听体验,大大超过了网友预期。就像一位网友所说,原来“漫天飘雪枯木林立,是真的可以拍出来的。”

虚拟拍摄,是一个关键破局点。

《清明上河图密码》的拍摄过程中,包括树下雪景、日落湖边、地下雅园等八大场景,都应用了“虚拟拍摄”。

“借助LED定制屏、数控灯光、虚实校准等软硬件实力,虚拟拍摄在《清明上河图密码》中数字化再现了多个真实场景,甚至创造性地实现了特殊场景。 ”阿里大文娱数字化制作业务负责人许佳如此介绍。

如许佳所说,在对真实场景的塑造,乃至特殊场景的布景上,虚拟拍摄都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也为主创团队打开了创作空间。

工夫影业总经理、剧集联合出品人、总监制陶昆表示,“对不少导演来说,拍大外景都是个挑战。因为拍大外景花费很大,而想拍到某一种作为背景的奇观,要付出的代价更大......”

虚拟拍摄提供了这种可能性。陶昆说,虚拟拍摄让一些需要奇观的场景变得更加丰富,也更有可实现性了,他认为,虚拟拍摄帮助编剧、导演把整个场景的视觉效果拉开了。

导演杨帆也总结,对内容人来说,虚拟拍摄带来的帮助有三点:

“第一是能够实现一些在实景里面实现不了的一些复杂的背景奇观;第二是最后的效果能够帮助到整个画面故事,让大家看着不出戏,甚至让观众觉得更美;第三就是拍摄的便捷性。”

于创作团队而言,当虚拟拍摄技术的应用足以打破时间、空间、乃至现实场景的局限性,拍摄、制作的效率在无形之中被提上来了,很多场景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也被降下去了。

比如这部剧的拍摄过程中,有一场戏需要呈现近景树叶繁茂、远景层峦叠翠的感觉,但当时正值冬天,很难找到合适的实景地,后来虚拍团队经过评估后,选择了数字资产库里的相似场景,快速搭建出了所需场景。

许佳透露,《清明上河图密码》的拍摄过程中,使用虚拟拍摄的场次,拍摄效率提升了40%,人力成本节省了60%。

02
被验证、可复制,阿里大文娱按下“虚拟拍摄”加速键

几个月前,《清明上河图密码》还是行业里最多应用虚拟拍摄的纪录保持者。

现在这个纪录已经被优酷自己打破了。当下正在拍摄中的《师兄太稳健》,有19个场景将通过虚拟拍摄来完成制作,虚拍占比达到近40%。

这释放出了一个强烈信号:阿里大文娱在虚拟拍摄领域的技术、合作模式上的成熟度,正在吸引更多的影视剧制作团队接受、喜欢、习惯这种拍法,虚拟拍摄也正加速成为剧组“刚需”。

我们了解到,包括《清明上河图密码》在内,阿里大文娱目前已经深度参与了8部S级剧集和1部院线电影的虚拟拍摄。

这并不容易。挑战来自于实物置景与LED数字化置景的融合效果,来自于数字影棚等基础设施带来的成本,也来自于有虚拟拍摄经验人才的稀缺,还来自于工作流程。

阿里大文娱的解法是,提供覆盖虚拟拍摄全流程的解决方案。

一来,阿里大文娱目前已经在多地建立了数字影棚,同时推出了行业内首个开放的数字资产平台。

对剧组而言,这意味着进一步缩短的拍摄周期、更丰富的可复用的数字化场景资源,以及潜在的更低成本。

许佳提到,《清明上河图密码》的前期筹备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有一定比例的数字资产是重复利用的,也会用AI的方式快速生成一些资产,助力我们把时间控制在两个月以内。”

二来,在虚拟拍摄软件技术、硬件配置上,阿里大文娱也在不断迭代。

针对虚拟拍摄中LED屏亮度失真、摩尔纹等情况,阿里大文娱与产业伙伴深度定制、联手开发出了专门给摄影机“看”的屏幕。

这块屏幕的分辨率达到了1.5亿像素,亮度远超普通屏幕3倍,也解决了虚拟拍摄不能拍动作戏等难题。

在“虚实校准”环节,阿里大文娱则在持续深耕自研算法技术。

“一个场景通常拍摄15个镜头,业界通用技术校准每个镜头要2个小时,光校准这些镜头就要30个小时。而我们的算法,能在20分钟完成校准,效率提升近百倍。”许佳如此表示。

这带来的,是更高的制作效率、更好的“虚实结合”显示效果。

第三,阿里大文娱正在把链接做深,把服务做厚,在虚拟拍摄全流程上为剧组“保驾护航”。

独创的行业新工种“数字化制作总监”“数字影像工程师”,是阿里大文娱数字化制作团队的两大核心。

《师兄太稳健》的拍摄过程中,为了让虚拍技术发挥更大作用,“数字化制作总监”作为项目主创之一,参与到了从剧本围读到前期筹备的一系列环节,将虚拍技术提前设计到了拍摄方案里。

这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能最大程度实现创意效果和效率的平衡。

算法工程师进组后,则成了剧组的“数字影像工程师”,能够快速响应剧组需求。

可以看到,从数字基建到LED屏的进化,到自研算法的升级,再到数字化制作总监和算法工程师和在全制作周期的辅助,每一个剧组,客观上都有了一套专属的“虚拟拍摄解决方案”。

03
推动产业升级+影视工业化提速,阿里大文娱还需继续变革

去年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提到,未来三年,阿里大文娱将借助AI等科技创新,基本实现影视制作端的标准化、流程化、数智化。

阿里大文娱如今在虚拟拍摄领域的加速布局,某种程度上,正是实现上述“三化”的必由之路。

将这一长远目标放到行业来看,对应的是如何推动文娱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如何带动影视制作工业化提速。

就虚拟拍摄而言,当下阿里大文娱已经走在了前列,但还要持续创新、变革、加速。

最近几年,虚拟制作工具和技术,确实在加速革新影视制作方式。不过这项技术在影视制作工业化中的大规模应用,无疑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德勤全球此前在一份报告中提到,2023年,虚拟制作工具市场将增长至22亿美元,比2022年预估的18亿美元高出20%。

这一背景下,要想在全行业范围内推动文娱产业升级、影视制作工业化提速,需要这个行业里的上下游每个环节的不同角色,都保持对技术的敏锐度、对技术+艺术更好结合的深度探索、对新旧两套创作理念和创作体系更好融合的探索。

这是阿里大文娱过去几年做到的事情。截至目前,在虚拟拍摄这条路上,阿里大文娱已经走过了五年。

早期1.0时代,其更多是提供LED远景拍摄服务,比如窗景戏、车戏等;2022年数字化制作方案迭代到2.0时,阿里大文娱的虚拍开始从2D远景拍摄转向中近景拍摄,基本实现了虚拍技术上的成熟度。

再到如今,阿里大文娱其实想清楚了更关键的问题:在解决了“好用”的问题后,如何说服、帮助更多的影视剧创作者用上虚拟拍摄,让虚拟拍摄成为刚需,让观众“看的爽”,让导演“拍的爽”。

由此阿里的虚拟拍摄解决方案进化到3.0时代,它选择为剧组提供定制的、一站式的全流程服务。

于阿里大文娱而言,这同时也意味着,它自己对产业需求更精准的把握、经验的持续快速沉淀、新技术变革的快速验证与迭代,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很难说阿里大文娱如今在虚拟拍摄领域的加速跑,是产业的一小步还是一大步,未发生的变革,才最令人兴奋和期待。

但至少可以确定,已然走在前列的阿里大文娱,想象空间已经被拓宽了——总要有人驶向“无人区”。

来源:听潮T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