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戚的人情往来,成为我和子女吵架重灾区

360影视 2024-12-29 20:11 4

摘要:“少管闲事。别人有难,伸把手,是援助;人无事,插把手,是干扰。”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提到:

“少管闲事。别人有难,伸把手,是援助;人无事,插把手,是干扰。”

可生活中,总有些人,喜欢管别人的闲事,让人烦不胜烦。

之前,有一个关于“读研被亲姑姑在家庭群教育”的事件冲上热搜。

事件的主人公是一位正在海外读本科的留学生。

想要继续申请研究生,谁知,却在家庭群里受到了姑姑的讽刺。

一边细数博主从国际学校开始花了家里多少钱,

一边暗戳戳地说博主读大学之后就不该找家里要钱,指责她到现在还没有赚钱的能力。

甚至还越俎代庖地要求博主还其父亲的钱。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博主说,他的姑姑还说出了“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女孩子学历高嫁不出等一系列让人瞠目结舌的观点。

消息一出,立马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

而其中,大家发表得最多的观点之一,就是认为这位姑姑管得实在太多,搞不清楚自己定位,手伸太长惹人烦。

甚至,有网友直接用了“窒息”二字,来形容遭遇这样的亲戚时的感受。

像博主的姑姑这样让人窒息的亲戚其实不在少数。

一方面,长辈们打着关心、教育晚辈旗号,插手着“别人家”的事;

另一方面,年轻人们认为亲戚们越了界,多管闲事。

于是,造成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

而归根结底,这个问题的产生,在于:

老一辈心中的传统大家族观念,与年轻人心中的现代小家庭观念之间,对边界感的拿捏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缺失边界感的家庭关系,

让关心成为指手画脚。

在过去,由一个又一个小家庭紧密联系而成的大家族生活模式,是一种传统。

在家族中,无论是谁家的孩子,长辈们都可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进行管束和教育。

这样的方式当然有其优势,但也由此造成了老一辈的亲戚们,对于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边界感缺失。

在近期的热播剧《小巷人家》中,庄超英和黄玲夫妇的生活,就经常受到庄超英的父母和弟弟妹妹们毫无边界感的打扰。

庄超英作为家里的老大,父母总是要求他为弟弟妹妹多付出。

即使在他成家后,工资的大部分也被要求交回给父母。

哪怕他自己的儿女可能会因此饿肚子,不交就说他没良心。

寒暑假的时候,庄超英的儿子庄图南和庄筱婷也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放飞自我。

因为要给叔叔的儿子补课,不去就会被爷爷奶奶说成不听话、不孝顺。

庄图南备战高考,爷爷奶奶却想安排姑姑的儿子住进他们家里。

在没有与庄超英夫妇商量的情况下,硬是安排筱婷到叔叔家住。

庄图南大学毕业想考研,爷爷奶奶却说考研不如直接找工作,好尽快赚钱,这样就能尽早帮衬弟弟妹妹们。

这样被长辈横加干涉的事情,在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中举不胜举。

直到黄玲终于忍无可忍,一边说着“各家只能过好各家的日子”,一边毫不留情地拒绝别人强硬的“求助”和“安排”。

叔本华说:

“人生就像寒冬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被刺痛。”

这种刺痛的根源就在于,老一辈亲戚们不注重边界感的中国式社交,打着对晚辈们关心和指导的旗号,在别人的生活里指手画脚。

可这一切,在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看来,却是一种多管闲事的打扰。

因为在他们心里,自己小家庭以外的其他亲戚,都是“外人”。

“外人”对自己生活的横加干涉,甚至是指责,自然也就是一种越界。

当亲戚们的指手画脚和年轻人的边界感发生碰撞时,矛盾就会发生。

尤其是被指手画脚的一方,常常感到苦不堪言。

重视边界感的年轻人,

不愿再选择默默忍耐。

在老一辈的亲戚们不停越界的同时,“重视边界感”却已经成了现代年轻人的社交密码。

在豆瓣上有一个名叫“日常注重边界感”的小组,从2020年成立至今,已经拥有超12万名成员。

成员之多,可见,大家对“边界感”这件事的普遍需求和关注之大。

网友们在上面讨论的没有边界感的对象,包括同事、领导、朋友、老师、父母,甚至是公交车上不认识的大妈,等等,

而其中,关于亲戚没有边界感的讨论,是其中较热门的话题之一。

他们有的会在小组中求助,遇到没有边界感的亲戚该如何应对。

有的会分享自己如何开始硬气起来,回怼亲戚的经验。

甚至有的人,在遭遇亲戚们的多次越界之后,选择了“断亲”。

在现代年轻人看来,一味忍受亲戚们的指手画脚,只会让自己感到不舒适和内耗。

与其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如让自己硬气起来,对越界的亲戚们说不,先自己爽一把再说。

网友小海分享了自己的断亲故事。

她说,过去,自己总是受到亲人们以爱之名的各种PUA,还被经常要求主动和这些亲戚们联系。

时间久了,小海陷入了一种极度的恐慌和焦虑之中,自我价值感极低。

有一天,她情绪大爆发,在家族群里发了大段大段的小作文,细数自己这些年受到的委屈和创伤。

换来的却是被移除群聊和更进一步的指责。

面对这种情况,终于忍无可忍的她,换掉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删掉了所有亲人的联系方式,决绝地选择断亲。

她说,断亲之后,她不用再听到亲戚们横插一脚的各种唠叨和指责。

世界安静了,心情好了,日子也越来越顺了。

也许过去大家只是在网络上通过抱怨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

但这一代的年轻网友,已经不愿再默默忍耐亲戚们的越界行为了。

他们没有过去强绑定的家族观念,也更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

当感到边界感受到侵犯时,要么“打”——直接与对方硬怼,要么“逃”——与对方从此不再往来,成了许多年轻人的应对方式。

而无论采取哪一种,都可能造成家族成员之间巨大的冲突。

彼此尊重不越界,

还家庭关系一片清净。

文学家刘墉曾说:

“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

长辈们为晚辈们操心,大多数时候是出于一份好心,但如果没了边界感,失了分寸,就成了一种冒犯。

作为长辈,要学会放手,闲事莫理。

而年轻人,面对亲戚们的越界,与其直接撕破脸回怼或是“断亲”, 也许还有更好的选择。

①在物理距离上离手长的亲戚远一点

俗话说:惹不起,躲得起。

尽量选择与手长的亲戚保持物理上距离,少见面,少加微信,少在家庭群里发言。

把自己从他们的世界里边缘化,他们想到我们的时候少了,提到我们的时候少了,把手伸到我们的世界里指手画脚的机会也就少了。

②努力奋斗,与手长的亲戚拉开差距

当一个人特别优秀的时候,就没人敢随便教育他,更没人能随便揶揄他。

在他的世界里,看到的都是笑脸盈盈。

努力让自己强大起来,当你与手长的亲戚们已经不在一个层级之时,就是让他们闭嘴可说的最好方式。

拉开物理上的距离,不给对方越界的机会;拉开彼此间的差距,不给对方越界的理由。

如此,以更温和的方式,换自己一个清净的世界。

正如孔子所言:

“家者,心之归宿也。”

家是心灵的归宿。

在这个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年轻人对边界感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

也许,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如何在传统家族模式与现代小家庭模式的碰撞中找到平衡,才能在家族的牵绊与个人的自由之间架起桥梁。

才能让家庭成为每个人心灵的滋养之地,而非束缚之网。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既不越界干涉他人,也不被他人所束缚。

来源:大牛和小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