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使用张颂文,破案成了跑龙套:《清明》被弃,一点都不冤!

360影视 2024-12-28 05:05 4

摘要:《清明上河图密码》播出过半,评说多过赞扬。豆瓣分3星以下霸屏,收视率也如黄河泄洪。

《清明上河图密码》播出过半,评说多过赞扬。豆瓣分3星以下霸屏,收视率也如黄河泄洪。

这部剧原先的卖点有两个,一是张颂文,二是冶文彪的同名原著。

后者不用说,纯纯去精华创糟粕。但凡原著迷,无一不是满怀期望进,捂着眼珠子出。简直了。

张颂文的表现也不尽人意。尽管在回复评论中将观众比作千人千哈姆雷特,但我相信他也难免失望,毕竟这部剧从现在看,就是在卖弄张颂文人设。

剧情一开,张颂文就拉着妻子顶嘴卖萌,一派无邪天真。导演显然想搞形象创新,可惜撞到了观众的审美枪口。

也难怪,张这个岁数,举止惯性已有明显固化痕迹,加上他的演技只是细节入里,绝非戏路宽广,驾驭不了大幅度的性格跨界。于是乎,只能靠动作夸张去展示,这才有网友称其用力过猛。

接着,护妻惧妻,照顾弟妹,孝敬父亲。胆小懦弱,关键时候胆大心细。面对美色坐怀不乱,为了置业俯首查案。

方方面面俱到,是不是很完美?

不仅如此,导演还下了大功夫在细节处谋求观众共情。

比如,在其他女人面前细数妻子辛苦。

又比如,为求妻子谅解嗲声嗲气撒娇。

再就是,各种细节演绎的刻意镜头。

最显眼的就是茯苓娘子那一出“蝎子精调戏唐僧”。青楼女子步步逼紧,老实男人慌不择路。既显得张演技贴地气,又树立了忠厚男人的形象。

是不是很讨部分观众喜爱?但这男女一来一往对剧情起了啥推波助澜的作用吗?问出一下萧逸水不就得了吗?

导演太想借助张颂文人气,又或者编剧对剧情饱满度本就底气不足,使得这个剧在对张的形象烘托上,过分卖力以求卖点,没重点无留白,给人一种满到溢出的感觉。

由此也带来一地鸡毛。

首当其冲,案件成了打酱油。

断案论证论据,核心探究绝不能少。但这部剧就很有趣。它很在意张的表演,各种生活细节极致描写,但对于断案过程,梅船失踪如何被发现是大吃小?狄伦犯案暴露过程如何一一铺张?导演几句话带过。或平铺直述或张口述。

悬疑剧情成了跑龙套,张颂文的一举一动恍若宇宙中心。

可能有观众认为这有什么,张的所作所为就是生活中的细微末节,透着烟火气息。

是这个理,但要看是在做什么事。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学生学了整本书,解一道题时能全部搬上去吗?肯定不行。题目要求什么知识,就用什么解。你全堆砌上去,改卷老师都不知道你要干嘛。

一样地。都是生活内容没错,但与核心剧情弱相关的部分,适合大肆着墨吗?结果就是喧宾夺主模糊了主题。

这也是这部剧悬疑感很弱的根本原因之一。

比如,

向章七娘细数妻子辛苦。“手本来也是很嫩的,干活干粗了”云云。

有必要吗?二女争一夫的戏码充其量算个情趣点缀,与破案毫无关联。温悦跑去章七娘府与这也无关。

既如此,大费周折花那么多时间是为何?这不是感情剧,这是悬疑片啊朋友们。

还有,剧中时不时来一段张颂文生活感触。迷了。

导演应该是有感于张在社交平台与粉丝的互动,于是在剧中渲染,希望带入观众。

但问题还是那句话,与悬疑无关啊。唠嗑上微博开个场子不好吗?你是要破案呢还是炖鸡汤呢?整个透着不伦不类。

再有。男人耍嗲卖贱不是不可以,但会不会有点不合时宜,进而人设前后矛盾?温悦当着顾震的面说个章七娘的,他都难为情,真的会放开到众目睽睽之下忽然扑进妻子怀中嘤嘤嘤掩面啜泣?

为演而演的痕迹,会不会太重?

还有一件事很奇怪。

张颂文张口闭口说高启强已经过去,事实上,这部剧的设置跟《狂飙》可别太像。

底层人物张颂文(高启强)辛苦营生,妻子温悦江湖中人好帮手(大嫂),弟弟妹妹需要照顾,文中也摆弄了许多不必要的细节,显露出高启强,哦不,赵不尤替弟妹担当。

还有,顾震(安欣)欣赏赵不尤予以方便机会,那谁,万福,小弟角色没变。

对了,还有老爹。接下来一定是老爹露出高手身份。

不同的是,导演不满足,仍然给张颂文加戏码。

惧妻之外要天真,沉稳之余还要胆小。可惜,张颂文没有足够功底揉捏得住这样多元的性格。通俗些讲,就是演砸了。

这部剧遭弃,一点都不冤。不需要说有多判离原著,就单从一部合格剧论断,都得塌。

来源:九州神m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