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替代产品:AI与在地设计如何重塑行业生态

360影视 2024-12-30 11:18 4

摘要:昨晚发了一个朋友圈,然后有了一些灵感,利用chatgpt帮我写了这篇文章。这篇文适合于设计公司和装饰公司老板看,几个图片是我在网上找的。

靖哥的第9篇AI日记

一、原点思考:容器与菜

昨晚发了一个朋友圈,然后有了一些灵感,利用chatgpt帮我写了这篇文章。这篇文适合于设计公司和装饰公司老板看,几个图片是我在网上找的。

近年来,我不断反思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的室内设计在当前已经发展到头了。这些年,受房地产样板房设计的影响,很多设计师陷入了一种“容器思维”的桎梏。

他们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设计一个漂亮的盘子”上,把空间打造得精雕细琢、华丽缤纷,却忽略了“盘子里装什么菜”。但实际上,真正打动人心的是“菜”——也就是空间所承载的生活方式、文化体验和情感连接。没有内容的容器终究是空洞的,盘子里装的什么菜,茶杯里装的什么茶,空间里的人是什么生活方式,这成为我重新思考室内设计未来路径的起点。

带着这个隐喻,我从1990年代日本农业的转型中汲取灵感,试图用“第六产业”的逻辑寻找一条突破室内设计现状的道路。

二、日本第六产业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日本在深刻的经济危机中,传统农业面临市场萎缩和农村人口流失的严峻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东京大学教授今村奈良臣提出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第六产业”理念。

第六产业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将农业(第一产业)、加工制造(第二产业)和服务(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1×2×3=6”的全链条价值模式。通过拓展单一产业的边界,不仅挽救了濒危的农业,还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新潟县的“越光米”通过整合稻米种植、米酒加工和观光农业,让一粒稻米的价值实现了多重放大,不仅带动地方经济,也重塑了农产品的市场定位。

这一模式的精髓在于协同效应——生产、加工和服务的无缝对接,使得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彼此赋能,产生单一产业无法企及的附加值。它不仅重构了日本农业的经济模式,也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三、当前行业背景:

室内设计的瓶颈与困境

与90年代的日本农业类似,中国的室内设计行业如今也面临着发展瓶颈。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频频暴雷,这些都对依赖房地产驱动的室内设计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室内设计行业的现状:

高度依赖第一产业(设计创意):绝大多数设计师仍然停留在“设计为主”的模式,通过单一的设计费为收入来源。这种模式一旦需求减少,抗风险能力非常低。

部分尝试第二产业(供应链整合):部分设计师开始与软装、家具定制供应链合作,通过材料或产品分成增加收入,但这种模式仍然缺乏深度整合,更多是浮于表面。

能够掌握第三产业(施工安装落地与服务)的设计师极少:只有少数设计师能够提供从创意到施工安装落地、再到后期维护的全流程服务。这些设计师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因为他们不仅提供设计,还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了长效的信任关系。

此外,行业的另一矛盾在于,中国的设计行业仍然停留在“农耕时代”和“手工业时代”的工作方式,而如今已进入AI生成和工业化生产的新时代。

四、AI生成时代对室内设计的冲击与启发

传统的设计行业运作方式通常是“1万个设计师有1万个想法”,每个设计方案都需要单独对接定制工厂生产。这种手工业模式导致了单件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与现代工业化生产逻辑格格不入。而在AI生成时代,设计行业可以实现全新的价值链升级:

AI生成的效率与规模化优势

AI可以快速生成大量设计方案,结合数据分析优化设计方向,提升效率。

通过模块化设计与工业化生产对接,AI生成设计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保持成本控制。点击蓝色字☞2025:借AI开创设计新机遇,推动本地化设计崛起 | 设计联张靖

传统模式的痛点

手工作坊模式的“分散化”无法适应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规模化”逻辑。

设计师依赖个人风格,而AI则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精准匹配。

启发:设计师角色的重新定义

AI并不会取代设计师,而是将设计师从繁琐的“手工创意”中解放出来,转型为设计的系统整合者,参与到从创意到生产、再到消费的全链条管理中。

五、室内设计的第六产业化模式

结合日本第六产业的逻辑与AI生成时代的特点,室内设计可以被重新定义为一个全链条、全价值链的产业体系:

第一产业(设计创意)

设计师的核心职责是空间创意的生产,强调文化与情感内涵,打造独特的空间语言。

利用AI工具快速生成设计方案,并结合自身经验筛选最优解。例如在湖州结合竹编工艺打造绿色环保空间,在景德镇用陶瓷元素装饰高端茶空间。

设计师需要从传统的“手工创意”转型为数据驱动的“创意策划者”,通过模块化设计、高效生成适配工业生产的创意方案。

第二产业(供应链整合)

设计师通过与材料供应商、家具制造商定制企业合作,将创意落地为可执行的产品。

平台化整合供应链资源,建立“标准化模块库”,通过模块组合实现定制化与成本控制的平衡。与工厂深度对接,实现柔性定制生产(如数控加工、3D打印),降低单件生产成本。

第三产业(施工与服务)

将设计方案落地为现实空间,提供施工管理、软装搭配等全流程服务。

引入体验经济,让客户参与到设计中。例如,利用工具让客户实时调整设计方案,或者组织线下DIY工作坊,增强用户体验感。

通过长期空间维护服务,与客户建立持续互动,增加粘性。

第六产业(综合生态)

将以上三者整合,形成一个闭环的设计生态系统。设计师不再只是“创意的提供者”,而是从创意到消费的全价值链引导者。

通过AI与平台技术实现效率最大化,推动设计行业进入工业化生产的新时代。

六、实践与展望:推动在地设计与AI结合

2025年,我们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AI设计工作流的培训,帮助设计师深入掌握AI工具及其在设计行业中的实际应用。同时,我们将探索AI技术如何与设计服务对接,推动智能化时代下的设计生态体系建设。

正如海尔张瑞敏所说:“未来的每一个行业都将成为生态的一部分,产品会被场景替代,行业将被生态覆盖。产品只是一个载体,而用户需要的是场景体验;行业也需要融合,形成生态。”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希望赋能设计师,培养他们的整合能力与生态视野,使其能够从单纯的图纸交付升级为场景体验的创造者,站在更高的层次思考和实践设计。

推动在地设计与工业化融合

设计联的下一步计划,2025年全年,我们将持续推动设计联万解AI设计工作流的普及与应用,同时挖掘更多在地优秀设计师资源,以及地方独特的文化工艺和特色物产,与设计师共同创作内容,为在地设计发声。点击蓝色字☞设计师的破局之道:AI时代如何抢回你的主场?

我们呼吁各地设计师协会与行业领军者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在地设计的发展。此外,我们也希望品牌企业与我们携手合作,深度挖掘在地设计的潜力,帮助品牌企业精准匹配合适的设计师资源,打造双赢的合作生态。

在地设计的双向赋能

在地设计不仅仅是“挖掘”的过程,更是“输出与输入”的双向循环。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工艺、物产,并结合当地设计师的智慧与创意,我们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将这些地域特色文化放大,形成有效的在地文化输出。点击蓝色字☞广州设计周后的思考:行业变革与设计未来

与此同时,我们将整合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先进的系统化产品和工业化流程,为地方设计师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持,赋能他们在创意与产业化之间找到更高效的平衡点,实现真正的生态化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以AI为核心,融合地方文化、现代技术与产业链资源的设计生态系统,为设计行业的未来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设计联张靖 2024年12月25日

来源:设计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