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喝酒脸红,是能喝还是不能喝?医生:“上脸”跟基因有关!

360影视 2024-12-30 15:07 4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年末聚会,觥筹交错间,朋友的脸突然变得通红,额头冒出一层细汗。有人调侃:“这红脸,肯定是喝酒的高手!”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中国,酒桌文化根深蒂固,劝酒、拼酒仿佛成了一种“社交必修课”。而许多人却忽视了酒精对身体的潜在危害。尤其是那些喝酒“上脸”的人,似乎总能用一句“我酒量差”轻描淡写地掩盖问题。

殊不知,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喝酒脸红,其实是一种基因突变的表现,而这一现象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危险。

我们的身体是一座复杂的化学工厂,每一杯酒进入体内,都需要经过一系列“解毒”程序。酒精的核心成分是乙醇,在肝脏里,它会被一种叫“乙醇脱氢酶”(ADH)的酶分解成乙醛。乙醛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会让人感到头晕、恶心,甚至出现面部潮红。

而接下来,乙醛需要被另一种酶——“乙醛脱氢酶”(ALDH2)代谢成无害的乙酸,最终排出体外。

并非所有人都能顺利完成这一步解毒过程。在东亚人群中,大约有30%-50%的人携带一种“ALDH2基因突变”。这种基因突变会导致乙醛脱氢酶的活性显著降低,乙醛无法被快速代谢,因而在体内积聚。

喝酒脸红、头晕恶心的现象就出现了。这种“上脸”的情况,其实在医学上被称为“乙醛脱氢酶缺乏症”。

喝酒脸红并非酒量好,而是体内在发出警告:你的身体正在被毒素灼烧。

“上脸”的人常被误认为“酒精高手”,因为他们喝一点就脸红,看起来“酒量了得”。但这是身体在用最直观的方式提醒你:乙醛在体内堆积,正在对你的细胞造成伤害。

乙醛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长期暴露于高浓度乙醛中,会增加患多种癌症的风险,尤其是食道癌。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2012年就将酒精列为“一类致癌物”,其致癌机制与乙醛的毒性密切相关。

据研究,那些携带ALDH2基因突变且经常饮酒的人,患食道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6-10倍。反讽的是,酒桌上的“红脸侠”常常是被劝酒最多的人。亲友一句“喝一点没事”,让多少人忽视了身体的求救信号?而喝酒后脸不红的人,就真的安全吗?

与“上脸”人群相比,脸不红的人可能并没有ALDH2基因突变,他们体内的解毒机制更强,乙醛能被迅速代谢成乙酸。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豪饮。

酒精本身对身体的伤害远不止乙醛带来的毒性。长期饮酒会损伤肝脏,引发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癌;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中风、高血压的风险。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会对大脑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问题。

无论喝酒脸红还是脸不红,酒精对身体的危害都不可忽视。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喝酒脸红这么危险,那是不是脸不红的人就能多喝点?”答案很明确:无论是否“上脸”,远离酒精都是最安全的选择。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不上桌”远比“拼酒量”更值得提倡。对于那些已经形成饮酒习惯的人,可以尝试以下建议:

减少酒精摄入量:尽量选择低酒精度的饮品,逐步降低饮酒频率。

注意饮食搭配:喝酒时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有助于减轻酒精对身体的损害。

倾听身体信号:一旦出现脸红、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就应立即停止饮酒。

寻找替代饮品:用茶水、气泡水等代替酒精饮料,既健康又不失风雅。

酒桌文化的盛行让许多人难以拒绝饮酒,但健康永远比所谓的“面子”更重要。当下拒绝一杯酒,或许就是在为自己的未来买一份健康的保险。

喝酒脸红,是基因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提醒我们:你的身体与酒精之间注定“不投缘”。那些赤红的面庞,仿佛是一面警示的红旗,提醒着我们不要轻易忽视健康的信号。

有人说,酒是社交的润滑剂,是情感的催化剂。但当一杯杯酒精滑进口腔时,是否曾想过,它也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你的健康?如同一场隐秘的风暴,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

愿每个人都能为健康举杯,而非为酒精干杯。人生最重要的“酒局”,是用清醒和健康陪伴爱的人,走得更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骨科苏医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