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站立的地方是中国!①丨李忠东:行走山河存敬畏

360影视 2024-12-30 15:45 3

摘要:30年前,年轻的李忠东翻开了自然这本书,如今,踏过半百人生路,李忠东已成为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副所长、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何以中国?

约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约473万平方千米的澎湃海洋。

何以山河?

巍峨与灵秀共存,碰撞出千姿百态的自然之景;原野与城市共生,孕育出持续生长的顽强生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0年前,年轻的李忠东翻开了自然这本书,如今,踏过半百人生路,李忠东已成为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副所长、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时间赋予李忠东的不仅是阅历,更是与日俱增的厚重感,对九州山河存敬畏,对大美中国有热爱。

不一样的旅行者

为感性的旅行添些理性

乐山市沙湾区,硝斗岩天坑深达400米。从坑底仰望,蓝天如洞。

天坑北侧的绝壁上,一帘瀑布从数百米高的洞顶飞坠而下,打出朦胧水雾,一遇阳光照射,便会出现明丽的彩虹。

这里是乐山一处新晋热门打卡点,吸引了不少户外活动爱好者。但在2020年李忠东到访前,当地人都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常见的“硝洞”。

“不是‘硝洞’,而是四川第二个天坑!”李忠东经过现场调查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一观点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硝斗岩天坑“一朝露面惊天下”。

因为专业所以独特,在李忠东的大脑里,装着很多不一样的风景。

比如,不一样的九寨沟。

“九寨沟的湖泊、瀑布并不是最独特的,但我们发现它是一种高寒岩溶景观,是在冰川形成的U型河谷的基础上再堆积,出现了一些湖泊和瀑布。”李忠东认为,从高寒岩溶景观的角度去看九寨沟,那里的山山水水便不再普通,找到科学内涵的九寨沟可以提炼出更多价值。

再比如,不一样的峨眉山。

“除了日出云海、森林植被、建筑文化和调皮的猴子,去峨眉山还能看什么?当我们跳出峨眉山来看峨眉山,发现它还是一个‘桌状山’。平平的山顶,四周都是绝壁,像一张桌子。”李忠东说,“这样的山,在峨眉山附近还有两座——瓦屋山和大巴山。三座山成‘品’字形排列,构成了一个桌状山群。”

张家界是砂岩峰林景观,黄山是花岗岩峰丛景观,长白山天池拥有“中国最高最大的火山湖”的头衔……李忠东用了20多年的时间培养了一种习惯——从地质的角度去解决旅游的问题,让被神话传说包装的旅游景点也能添一些科学理性的色彩。

2000年,29岁的李忠东从区域地质调查转向旅游地质学,分析旅游资源成因、演变及发展。跨越山海,万里奔赴。李忠东用脚步丈量大地的同时,也倾听着大地的默默低语。

美丽的误会

以不一样的方式坚持守护

稻城亚丁,是李忠东转型旅游地质学后参与调查的第一个项目。彼时,那里还未开发成景区,是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李忠东在稻城亚丁待了两个多月,走遍了当地的每一个角落。

一天,李忠东在调查途中遇到暴雨,浑身上下全部湿透,便准备在冲古寺搭建帐篷。刚吃完煮好的稀饭准备休息,一个藏族同胞突然走进了帐篷。

对于李忠东搭建帐篷的行为,藏族同胞很气愤,一再表示不允许在保护区内乱搭建。即便李忠东出示了相关许可证明,但因为藏族同胞不识汉字,认定李忠东必须搬走。

返回乡镇需要一整天时间,再往前更是危机四伏的无人区,李忠东无路可走,只能坚持住在帐篷里。那一晚,李忠东过得提心吊胆。

此后,在稻城亚丁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李忠东又一次见到了那位藏族同胞。原来,他是当地保护站的一名管理员。李忠东才明白,那一晚,他只是在行使自己的职责。

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李忠东在陈述报告里插入了两张图片。一张是著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1928年拍摄的央迈勇雪山,另一张是李忠东2000年在同一角度拍摄的央迈勇雪山。

两张照片的拍摄时间相距70余年,但大家惊奇地发现,那里的生态结构仍然保持得非常完整。

“因为有他们!”李忠东至今不知道那位藏族同胞的姓名,但从那一刻起,两人站在了同一立场上,以不同的方式开展着保护工作。

自然保护与旅游开发,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上世纪70年代,九寨沟是一个林场,很难想象,如果持续伐木,今天的九寨沟会是什么样子。”李忠东认为,自然保护与旅游开发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很多景区,因为有景观资源、旅游价值,才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旅游开发其实是一种相对环保的开发方式。”

但李忠东也一再强调“约束”与“节制”,“适度开发才能形成良好循环。”

大自然的耳语

学会敬畏也传递敬畏

“远看像个流浪的,近看像个落难的,一问原来是搞地质的。”李忠东曾这样幽默地形容自己。他不愿过多提及地质工作的艰辛,因为长期和山水打交道,早习惯了一切不可预测的惊险与随时而来的挑战。

迷路,是难免的。一次调查中,天气突变,大雾漫天,根本找不到方向。他和同事便沿着一条没人走过的河沟走,坚信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最终脱离了险境。

天黑之前,就要生火。每次出行,李忠东都会随身携带一盒火柴,并用塑料布包裹得严严实实。明火不仅能驱寒,也能威慑野兽,保证安全。

相比方便面,李忠东会选择带上压缩饼干、火腿肠和大白兔奶糖,这类“硬货”在野外更能抗,是“保命”的必需品。

这些都是大自然教给李忠东的生存技能,也培养出他根植内心的敬畏感。

我是谁?我们是谁?李忠东从一次次行走中寻找答案。

走遍四川大山大河,李忠东自豪过。“四川除了没有海岸和沙漠地貌,其他地貌都非常丰富。”李忠东说,四川东部盆地、西部山地的两分格局让这片土地拥有极好的景观资源,以至于诞生了在海拔500米的成都遥望7000米贡嘎的奇迹。

看过中国的大美山河,李忠东骄傲过。“这些祖祖辈辈都属于我们的山河,世世代代都有义务去保护!”

仰望灿烂星河时,李忠东感慨过。“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生命已经存在了35亿年,而人类至今只出现了250万年。”李忠东算过,假如把地球的历史作为一天,那人类的出现不过短短几分钟而已,“人类也许是地球上的‘新物种’,也可能只是匆匆过客。”他开玩笑说。

渐渐地,李忠东也把自然的故事与个人的思考变成科普内容,将大地告诉他的秘密说与人听。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策划 张婷婷

记者 吴喆

海报设计 徐骁

图片 受访者

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王玲

审核 黄颖

来源:锦观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