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江杭州,女子花38950元,在熟人店里买了4.5千克中药,打成粉后,有人偷偷告诉她,她6500一斤买的鹿茸片,网上才卖500,她一搜还真是,第二天一称,打成粉的中药竟然只有3.8千克,足足少了1.4斤,女子愤怒的找熟人退货退款,可老板娘说损耗正常,除了160
浙江杭州,女子花38950元,在熟人店里买了4.5千克中药,打成粉后,有人偷偷告诉她,她6500一斤买的鹿茸片,网上才卖500,她一搜还真是,第二天一称,打成粉的中药竟然只有3.8千克,足足少了1.4斤,女子愤怒的找熟人退货退款,可老板娘说损耗正常,除了16000多的海参,其他不退。女子不答应,她说了句话,老板娘勃然大怒,说一分都不给退了。
鲍莉在网上一搜,她在中药店买的鹿茸片6500一斤,网上竟然真卖500,她顿时脑袋瓜子嗡嗡的。
太坑了,看来真不能在熟人那里买东西,简直就是杀熟呀!
她拎起中药袋,感觉重量也不对,取出称一称,我滴个乖乖!4.5千克中药粉,竟然变成了3.8千克,足足少了一斤多。
可把她气的不轻,价格上宰她不说,竟然还缺斤短两!
原来,鲍莉喜欢中医养生,报了一个养生班,准备拿个证,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而和她一起学习的一个同学的妈妈开了家中药店,四五个同学课后没事,决定去中药店逛逛,现场辨认一下药材,就当实习了。
老板娘很热情,不厌其烦给鲍莉几个人介绍,让鲍莉感觉不花点钱很不好意思,就拿出一张补血的药方,问老板娘店里有没有这几种中药?
老板娘说补血先要养身,身体养好了,血也就补了,然后给她称了几味养身体的药。
这其中有海参、鹿茸片、黑参片、野山参、三七、天麻、铁皮石斛和花旗参,全是名贵中药材,一共花了38950元。
毕竟对身体好,而且老板娘是同学的妈妈,她既不会乱给自己开药,也不可能多收自己的钱,一定是物有所值的,鲍莉眼睛都不眨就付了款。
老板娘把海参拿了出来,其他药材都给鲍莉磨成了粉。
可出了中药店,一个同学把她拉到一边,悄悄告诉她,她鹿茸片买贵了。
她当时不信,后来越琢磨越觉得自己多花钱了,第二天网上一搜,真是大吃一惊,网上才卖500一斤,贵的不是一星半点。
鲍莉虽然很生气,可自己理亏,人家是明码标价,也没强买强卖,她不占理,亏了也只能自认倒霉。用便宜没好货,质量不一样安慰自己。
当她称完药粉的重量,发现打粉前和打粉后,竟然足足少了1.4斤,她彻底愤怒了,这要损失四五千块钱呢。
她知道打粉后是有损耗的,但损耗这么多,超出了合理范围,她怀疑自己买的中药本身就缺斤短两。
鲍莉怒气冲冲找到中药店理论,要求退货退款。
但老板娘脸色大变,她说1.4斤属于正常损耗,而且,磨成粉不能二次销售不予退款,只能给她退16000元没打粉的海参。
鲍莉当然不同意,她一边投诉到相关部门,一边曝光到媒体。
相关部门来到店里,发现称药材的称校准不准。
老板娘却说,校准不准,买东西的人划算,吃亏的是卖家。
在鲍莉看来,如果4.5公斤药材,磨成粉损耗几两有可能,损耗1.4斤简直不可思议。
老板娘一听不乐意了,她质问鲍莉:打粉时你盯着的,店里也有监控,都交给相关部门求证去了,别在这里血口喷人。
在老板娘看来,鲍莉作为大学生,竟然不懂损耗的原理,这大学是咋读的?
鲍莉告诉记者,她问过其他养生老师,她买的这几种名贵药材,根本不应该掺和在一起打粉。
话里话外,鲍莉质疑老板娘的专业性,老板娘一听火冒三丈,她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她开店20年,不说是专家,起码很专业,鲍莉买完中药打成粉,然后又质疑缺斤短两,又质疑她的专业性,来到店里捣乱,简直是岂有此理,既然这样,海参她都不给鲍莉退了,爱咋咋地吧!
记者咨询了专业人士,对方说药材打粉,损耗比例在5%到15%之间。
而且,这几种名贵药材混合在一起打粉,确实很少见。
目前,案件正在调解中,还没结果。
那么,从法律角度,该如何认定呢?
1、鲍莉要求退款退货有法律依据吗?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鲍莉购买的中药在打粉后重量明显减少,且店家使用的秤未经准确校准,这可能导致消费者收到的商品不符合其购买时的重量和质量要求。
因此,鲍莉有权要求退货或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2、老板娘侵犯了鲍莉的知情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鲍莉在购买中药时,有权了解所购中药的真实情况,包括重量、价格、产地、品质等。
店家在销售过程中应提供准确的信息,并确保所售商品的重量和质量与描述相符。
因此,她有权要求店家提供真实准确的商品信息,并据此要求退货或赔偿。
3、鲍莉的公平交易权被侵犯。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0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鲍莉购买的中药存在重量不足和价格不合理(与市场价格相比)的问题,这侵犯了她的公平交易权。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头条灋律盐究员的普法作品,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和普法教育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来源:长沙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