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买手机前要干的事,谁赞成,谁反对?

360影视 2024-12-30 20:59 4

摘要:年内,一家头部的手机厂商启动了一项研究,试图搞清楚影响用户购买手机的核心因素。他们发现,购买产品前,用户会在多个平台上反复跳转,但一个共性是:100% 会去 B 站搜产品、看测评。

“你多久换一个手机?”

“大概 3 年多吧。”

这可能是当下最普遍的回答。据 TechInsights 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换机周期已达 40 个月,相当于 3.3 年。这个数字让手机厂商们感到头疼。

年内,一家头部的手机厂商启动了一项研究,试图搞清楚影响用户购买手机的核心因素。他们发现,购买产品前,用户会在多个平台上反复跳转,但一个共性是:100% 会去 B 站搜产品、看测评。

看来,这就是大家买手机前都要干的事,我话讲完,谁赞成,谁反对?

下半年,正是手机 PC 行业新品发布集中期。对于消费者来说,要在众多新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决策前的信息来源的便捷性、专业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相应的,除了上述那家头部手机厂商,不少手机、PC 品牌已经开始抢占 B 站 UP 主资源,有些头部 UP 主甚至需要提前 2 个月预约档期。

最近一份手机 PC 行业白皮书也显示,近九成用户购买手机、PC 前会去 B 站看测评内容;下单前用户的“三件套”已经形成:上品牌官网、在 B 站看测评、再听两句熟人推荐。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消费时已经不再满足传统 PC 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吐出来简单信息,而是希望通过专业、可信的平台获得更全面的决策依据。

如果说聊到美妆、穿搭这类话题或产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搜小红书,以上的种种迹象表明,科技、数码,可能指向了 B 站。就像小红书几乎成为生活方式领域的百度,B 站也在变成科技数码领域的新版“搜索引擎”。基于兴趣和需求引发的搜索,与购买行为有着更直接的关联 —— 调研显示,超过 5 成的 B 站用户换机周期在 2 年内,比平均周期短了一年有余。

01.

心里没数,上 B 站搜搜

当今的手机 PC 市场有多卷,看这些屏幕的命名就知道了:从“玄武钢化昆仑”到“龙晶”,再到“金刚巨犀”“泰坦”;折叠形态更是复杂多样:竖折、横内折、横外折、三折...... 不一而足。

产品性能过剩,概念眼花缭乱,反而让用户更纠结。毕竟,贵一点的手机或 PC 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元,谁不想做个“明白人”?

要说站在用户角度,把产品中复杂的科技概念转化成大众能理解的内容,B 站的 UP 主们不输其他任何平台。要知道,早些年的 5G 刚普及的时候,第一个给大多数人把它讲明白的就是在 B 站成长起来的何同学。

就拿苹果的 iPhone 16 系列发布会来说,从深夜直播到后来的产品解读,B 站提供了全网超过 10 亿的曝光量。这不只是那种过几天就被人抛到脑后的宣发声势,也不只是那种发布会上让人雾里看花的概念剪辑复述,而是能够持续产生影响力,让用户能够深入全面理解产品的内容。

超过 10 亿的曝光量中,除了科技数码区强势的开箱、深度评测内容,还有覆盖面足够广但又关键的内容。比如 UP 主“微机分 WekiHome”的全系拆解内容,甚至能让用户搞清楚新 iPhone 大致用了多少颗螺丝,还有一批 UP 主,能把一个按钮、一个过场动画都讲得明明白白。

最新的调研也印证了这点,近六成用户都认为 B 站 UP 主讲解比其他平台更权威专业、清晰全面。

UP 主是主力,但绝对不是全部的主角。今年新 iPhone 的一个卖点是屏幕边框变得更窄,这是一个感受相对主观的卖点。在 B 站,你能看到最多的看法。

比如 UP 主“大耳朵 TV”分析 iPhone 16 Pro 优劣点的视频中,聊到这个话题,不等他号召大家把看法打在公屏上,就有不少人发弹幕表达意见:“套个壳后,一样没啥变化”“其实对比 iPhone 14 差距更大”。

在这类视频的评论区,还能经常看到用户求推荐产品的信息,很快就会收到一串专业网友或 UP 主的真实建议。手机、PC 到底该怎么选,谁家功能更匹配需求,这些科技数码党都能给你讲明白。

02.

B 站科技圈“江湖地位”从何而来?

如今的 B 站,早已不只是二次元聚集地。院士、学者驻扎不说,科技数码的“懂哥”们也常年盘踞在此,硬核拆机、大横评、刷机验机教程,在 B 站 7000 多个兴趣圈层里,科技数码是最受欢迎的品类之一,相关兴趣用户超过了 2 亿。

就看科技行业的几个重大热点事件,尤其是手机 PC 厂商新品节点,B 站的科技内容播放量都会显著增长。截至今年 11 月,B 站科技内容观看数相较 1 月份增长了 60%,达到了 240 亿次以上。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手机或 PC 不是一个“性能够用就行”的工具,反而更像是体验前沿科技进展的载体。手机厂商的高刷屏、AI 影像等新功能,或许很难对抗大众不断拉长的换机周期,但年轻人会是第一批尝鲜者。

PC 行业也类似,轻薄本、游戏本,甚至是新品牌的冷启动,很大程度都是靠年轻群体。比如主做游戏本的机械革命,今年 10 月借助国补契机,结合 UP 主专业内容引导,在 B 站上卖出了 7 万单,单月销售额超 4 亿元,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国产品牌在京东、淘宝的“双十一”销量排行榜中冲到了前三。

除此之外,AI 大模型热度高涨,手机 PC 行业迎来新一轮更迭。调研机构 Canalys 预测,再过 4 年,AI 手机在整体市场份额的占比会从今年的 16% 涨到 54%;AIPC 的出货量也会翻两番达到 2.08 亿台。过去两年,B 站 AI 相关内容的 UP 主数量、日均内容生产量和播放量显著增长,超过半数用户把 B 站当作学习 AI 的首要平台。

B 站用户不只是把 AI 视为工具,而是会通过学习、应用和分享,将 AI 技术融入工作和生活中。这意味着,B 站不仅是年轻人学习 AI 的核心平台,也在潜移默化中普及 AI 技术和养成消费文化。

03.

“对抗”漏斗

消费者们从接触一款产品到最终购买,会经历多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会流失一部分用户,整个过程就像是一个漏斗。尤其是手机 PC 这种高单价的商品,消费者在每一个阶段做决策时都会更慎重。

而如今用户换机周期的延长,大环境向下走,过去那种大量宣传和推广浓缩成几句话、几张图或几十秒视频的卖点已经很难对人的购买决策产生准确的参考价值,更无法激发起消费者们的购买欲望。

厂商们也清楚,消费者购买决策链的每一层都需要更丰富的参考信息,从手机、PC 新品发布时的直播、到后续的深度解析、再到围绕产品的评价讨论,层层放大产品和内容信息的参考价值。

以不久前发布的 OPPO Find X8 为例。产品发布前 15 天,OPPO 官方就开始造势,助推新品发布直播观看峰值超过 1700 万。

紧跟而上的是专业的 UP 主解读。不仅有“钟文泽”等数码领域的头部 UP 主拆解产品细节,还有“导演小策”这类数码领域之外的破圈 UP 主为大家从不同的视角解读产品的卖点。

Find X8 的核心卖点之一是抓拍功能。导演小策放弃了就抓拍讲抓拍的路数,而是把它融入到年轻人职业选择困难,回到家乡寻找答案过程,借助主角小时候和家人抓着拍猫的故事,诠释“是抓拍,不是抓着拍”的理念,拉满了抓拍这个功能的人文情怀。

在 B 站,Find X8 的内容加起来播放量破了 1.2 亿,5 次登上内容排行榜第一。就像苹果的 iPhone 16 系列发布时那样,这些热度并不是虚火。Find X8 发布后,用户自发地讨论产品的性能、设计、抓拍的体验,从而话题的热度持续了下去。消费者在决策的每个环节都能从海量的内容中轻松攫取到他们需要的信息,同时内容本身也能引起消费者对产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建立情感连接。最终数据,Find X8 的用户购买意愿比上一代翻了一倍。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会去类似于小红书、B 站这样的内容平台“搜搜看”,如果说传统的搜索引擎,更像是一个信息库,用户输入关键词,返回官方描述和基础参数,那么现在用户要的不只是参数表,而是更立体的答案:他们想看实物评测、想听使用体验、想了解产品在各种使用场景下的表现。

而这些内容都在重塑着人们对“搜索”的理解以及对信息获取的维度。

眼下,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品牌厂商,旧的搜索引擎时代的路径显然走不通,如今内容平台已经瓜分了大部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也在客观上影响着厂商的宣发和营销路径。当然,对于小红书、B 站这类内容平台而言,一边是商业化步伐加速,一边是用户对内容真实度的需求,如何平衡,如何求变,还有待后续观察。

来源:大力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