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角+细腻镜头,他们这样记录眼中的方塔园

360影视 2024-12-30 22:29 5

摘要:从初秋到初冬,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的220余名学生数次走进方塔园,感受这座古老园林的浑厚历史与勃勃生机。12月13日,随着“江南审美・大美方塔”微视频大赛颁奖仪式的举行,这段历时两个月的深度探索告一段落。同学们全力完成的40余件短视频作品以细腻的镜头、

从初秋到初冬,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的220余名学生数次走进方塔园,感受这座古老园林的浑厚历史与勃勃生机。12月13日,随着“江南审美・大美方塔”微视频大赛颁奖仪式的举行,这段历时两个月的深度探索告一段落。同学们全力完成的40余件短视频作品以细腻的镜头、独特的叙事技巧,对方塔园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诠释。有的以如诗如画的影像呈现方塔园林的自然景致与和谐生态,彰显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有的深入探寻方塔园的历史长河,借助现场采访及现代剪辑手法重现往昔故事,让历史人物焕发新生;有的聚焦方塔和何陋轩古今对比,深刻阐释建筑的历史魅力与现代价值;还有的围绕园林设计理念,深度解读冯纪忠先生“与古为新”和“旷奥对比”的精妙思想。

走进 “露天博物馆”

了解大美云间史

方塔园内文物云集、人文荟萃,遍布宋、元、明、清时期的众多历史建筑,被誉为“上海历史露天博物馆”。别致的园林景致和丰厚的建筑令诸多游客叹为观止,也让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学子们为之叹服。

“在感叹方塔之静和何陋轩之喧的同时,我们又不禁感悟到人文活动的变迁。这是一种时代的交替传承,是追求自由和建筑初心的交接。”在作品中,写下这段话的是工艺美术专业大一学生刘芮恺,18岁的他来自冰城哈尔滨。在他记忆中,家乡的公园大多是庄严而冷清的,里面多是金属与大理石为主的现代建筑,很少有木质建筑。今年来上海上大学后,才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到江南城市的风貌。“方塔园历史悠久、景色怡人,有着我们北方城市没有的韵味。” 刘芮恺说,“为了拍好这条视频,我们小组5名同学前后两次游览方塔园,感受方塔的建筑魅力,体会这里的人文气息。此外还查阅了大量的史料丰富我们的文案。这是一次非常珍贵和难忘的学习经历。”和刘芮恺不同,绘画专业的连鑫一直生活在上海浦东新区,但第一次走进方塔园后,她也同样感到新奇。让她念念不忘的是冯纪忠先生的杰作何陋轩。“冯先生把一年四季、一日变幻均计算在这方天地中,也把宋代园林的气韵、空间意动、动静之间的转换,用现代手法和语言呈现出来。这便是‘与古为新’。”连鑫回忆道,“在浦东的园林中,我从未见过有这么多男女老少在一个大凉亭下喝茶聊天,这应该是松江这座城市独有的景象。”

各方携手育新苗

课堂搬到学校外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中文教研室负责人潘端伟博士是“江南审美文化”研学项目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这个项目的前期阶段,潘端伟就邀请了松江区史志办程志强博士走进校园,给学生们深入讲解了方塔园以及松江的历史文化。

程志强深研松江文化数十年,对方塔园内的每一处古建、每一个典故都如数家珍。“读懂一座城,应先从这座城的博物馆开始。让学生们从这里起步了解松江的历史文化再合适不过了。”程志强说,“宋代的方塔、望仙桥,明代的照壁,清代的天妃宫、陈化成祠,以及当代的何陋轩,方塔园内每一处古建都能拍出好作品来。尤其是出自冯纪忠先生之手的何陋轩,如果说方塔园是一篇散文,何陋轩就是一首诗,它是流淌于整个方塔园的宋之‘精神’,更充盈着设计者‘最冲动、强烈’的情感。”

在跟着程博士的脚步,与学生们一同走进方塔园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潘端伟的收获也颇丰。“我以前经常给学生们讲江南园林,而且总以苏州园林为例。但来到方塔园我们发现,江南园林除了有苏州文人园林那种注重理水、叠石的精致之美,还有与老百姓生活紧密融合的开放、包容之美。设计者冯纪忠先生将宋代的简约、开放之风融入园林设计之中,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与古为新。”潘端伟说,“学知识不应拘泥于校园的教室里,校园外高品质的研学更能带来心灵的成长。这也激励着我继续深入了解松江,开辟更加丰富的‘江南审美’系列课程。”

对于这个课题,方塔园方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不仅认真接待每位同学的每一次到访,还提供珍贵史料等园方资源配合同学们的拍摄。上海方塔园主任胡秀红认真观看了学生们的每一部作品,她欣喜地看到,年轻人视角下的方塔园具有别样的风姿和魅力。下一步,方塔园将选择其中优秀的作品在园方平台发表,让更多人看到学生们的作品。“潘端伟博士设计的教学与大赛模式为方塔园文化的深入研究与广泛传播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期待未来双方能够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推动方塔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胡秀红说。

来源:周到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