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又吃辣又喝酒,还坐猪笼草里拉粑粑,但却为人牺牲

360影视 2024-12-30 23:07 4

摘要:一边舔着猪笼草的蜜当早餐,一边拉在猪笼草里面,我起床后有这个条件做什么都会成功的。那么它是谁?走进我国四川、云南、藏南地区、广西、贵州或海南岛的森林,就可以看到这些有点奇怪的“松鼠”:比一般的松鼠瘦小些,而且脑袋尖尖的、眼睛大大的,也没有门牙……这到底是个啥?

刷到了这么一张图,感觉会非常令早八人羡慕——

嗯对它坐的是猪笼草

一边舔着猪笼草的蜜当早餐,一边拉在猪笼草里面,我起床后有这个条件做什么都会成功的。那么它是谁?走进我国四川、云南、藏南地区、广西、贵州或海南岛的森林,就可以看到这些有点奇怪的“松鼠”:比一般的松鼠瘦小些,而且脑袋尖尖的、眼睛大大的,也没有门牙……这到底是个啥?

是人类的远远远亲吗?

这个酷似松鼠的小家伙叫树鼩(qú),在我国西南地区俗称树仙、石鼠、树老鼠等等。1780年,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带领的环球探险队经过越南时,随队医生在一座岛屿上,也找到了这种动物。

比较大只的也就你摊开手那么大

图源:tremarctos

树鼩的分类地位,在动物学界长期争论不休。一些学者根据树鼩吻部细长、指(趾)端具爪、牙齿较多(36颗)等生理特征,把它列入刺猬、鼩鼱(qújīng)所在的“食虫目”。另一些学者认为树鼩大脑较大、视觉发达,还有大拇指,把它列入了人类、猿猴所在的灵长目。

适合做美甲的手

图源:joelsartore

如今根据分子生物学研究,“食虫目”已被拆成好几个目,不复存在;而树鼩被认为是灵长类现存最近的亲戚,在“灵长总目”之下自成一个树鼩目。

树鼩和早期灵长类动物的祖先,亲缘关系、生活习性都很接近,都是林中攀爬奔走的灵巧小兽。两者在恐龙灭绝前的白垩纪就已分化,因此树鼩只能算人类的“远远远远亲”。数千万年来,它们外表变化不大,保持着“鼠里鼠气”的长相。但它们的神经系统仍和今天的灵长类动物相似,攀爬、跳跃、抓握的动作,也酷似今天马达加斯加的肥尾鼠狐猴。

完全是身上有功夫的干饭人

图源:纪录片《隐秘王国》

目前的主流分类,将树鼩目分为2科(树鼩科、笔尾树鼩科)5属、20种(一说17种或19种),其中约15种归入树鼩属。它们是亚洲东部热带、亚热带特有类群,我国境内只发现了1种,即树鼩科树鼩属的中缅树鼩(又称北树鼩)。

中缅树鼩

图源:thainationalparks

我们人类的智力远超其他动物,但大脑重量比不过鲸类、大象,大脑占体重的比例也不如树鼩——成年人大脑的重量占体重2%左右,而体重20~200 克的树鼩,大脑重量几乎占体重的10%!

当然树鼩的智力比不了人类,但它们的大脑前额叶发达(前额叶主管认知、情绪和思维管理等),具备较高的“智商”和学习能力。科研人员发现,树鼩头脑灵活,擅长隐藏,想要诱捕它们很不容易。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树鼩敏感易惊,若总被惊扰,甚至还会像人类一样得上抑郁症。

为人类健康献身

国内动物园里几乎看不到树鼩,却有许多科研院所饲养它们——相比大鼠和小鼠,树鼩和灵长类亲缘关系近,与人类有较多相同基因;而相比猴子,树鼩体型小、饲养成本低,因此适合用作实验动物。在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病毒感染、代谢性疾病、肿瘤等多个医学领域,它们都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但由于树鼩性情敏感,需要较大活动空间,人工养殖有一定难度。我国科学人员从上世纪70年代起进行技术攻关,到本世纪初已实现树鼩规模化养殖,广泛用于研究实验。我们今天享受到的先进医药技术,背后也有小树鼩的牺牲和贡献呢。

与啮齿类的“鼠辈”们不同,树鼩大脑的嗅神经区较小,鼻子不太敏锐。反倒像灵长类一样,它们视觉优秀,大眼球中的感光细胞中,多达96%都是适合白天视物、能识别颜色的视锥细胞。此外,它们双眼在正前方有大片重叠视野,具备双眼同时观察、定位、成像的双目视觉能力。

能吃辣能喝酒是什么神奇动物!

作为亚洲东部的资深土著物种,树鼩适应性很强,能栖息于落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和石灰岩等多种生境,也常在棕榈园等半人工环境中出没。

可以在叶子间溜滑梯

图源:indiabiodiversity.org

树鼩一般是独行侠,领地意识很强。除了笔尾树鼩习惯夜行,其他十几种都像猿猴一样白天活动。其中树栖性较强的种类,在树冠层和树枝间行动自如,也在树洞中筑巢育幼;而地栖性较强的种类,则会在中空的倒木、石穴和地洞中做窝。

树鼩的胃口也很杂,是典型的杂食机会主义者。从水果、花蜜和种子等植物食材,到昆虫、蚯蚓等多种无脊椎动物,都是它们的日常食谱;有时还舔蜂蜜、嗑鸟蛋、抓壁虎、逮小鸟打打“牙祭”。

吃比自己还大的番木瓜是什么感觉!

图源:monaconatureencyclopedia

有趣的是,东南亚的山树鼩等种类,还和食虫植物猪笼草有共生关系:它们喜欢舔舐猪笼草的花蜜,饱餐之后又常把猪笼草的捕虫笼当厕所,就地解决内急。而这些排泄物又为猪笼草提供了营养,实现了“双赢”。

建议不提供厕所的自助餐学习一下

图源:纪录片《动物王国》

最让动物学家称奇的是,有些种类的树鼩,居然和人类一样“吃辣”和“饮酒”!我们平时吃到的“辣味”,其实是一种痛觉:植物分泌辣椒素等刺激性的生物碱,让动物吃了就嘴巴疼,从而嘴下留情。

但也有少数动物不怕这种保护机制,树鼩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严格来说,树鼩不是“爱吃辣”,只是单纯的“不怕辣”:它们自身分泌的氨基酸,能阻断辣椒素与舌头、喉咙的痛觉受体有效结合,切断了被辣感觉的传播,大脑也就不知“辣”为何物了。东南亚的树鼩,就爱吃胡椒科植物苎叶蒟(zhùyèjǔ)的果实,而大多数动物对其退避三舍。国内人工饲养下的树鼩,也对饲喂的辣椒来者不拒,甚至颇为喜欢。

苎叶蒟的果实

图源:efloraofindia

除了吃辣,科学家们还发现,东南亚的笔尾树鼩常食用玻淡棕榈的花蜜。这种花蜜的酒精含量高达3.8%,与普通啤酒相当。根据红外摄像机记录,一只笔尾树鼩每晚约36%的时间都在“开怀畅饮”,却能“千杯不醉”!它们强大酒精代谢能力的秘密,至今还未揭开。

也是早c晚a的一款生物

图源:纪录片《动物王国》

拥有能吃辣又能喝酒,还能坐猪笼草里拉粑粑的舒坦人生,但还在为人的健康牺牲,让我们谢谢小树鼩!

撰文 | 陈之旸

微信编辑 | 赵之遇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24年12月刊

来源:博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