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形态 从数量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进化

360影视 2024-12-31 10:00 4

摘要:她大学学的是历史,毕业后成为一名导游。2022年开始,国内文旅热潮涌动,谢英变成一名文旅主播。“最开始一个月也就能赚两三千元,现在一个月能赚一两万元。”谢英说。

新就业形态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就业新选择和职业新赛道。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张文静

编辑|米娜

图片来源|受访者

重庆姑娘谢英从来没想过,自己可以把兴趣爱好变成工作。

她大学学的是历史,毕业后成为一名导游。2022年开始,国内文旅热潮涌动,谢英变成一名文旅主播。“最开始一个月也就能赚两三千元,现在一个月能赚一两万元。”谢英说。

这份工作让她将以往学过的知识和工作经验结合起来。她最喜欢的是为粉丝定制特色一日游,一起逛当地景点、体验当地文化。她说,最大的收获,是来自粉丝的肯定,“觉得自己的努力和才华终于被人看见、被人认可。”

张煜承今年40岁,是一名安利大健康社群的主理人。

10年前,张煜承的妻子成为安利经销商,那时她主要通过家庭聚会、产品展示去推销产品。几年前,安利转型做大健康社群,张煜承觉得特别能发挥自己在媒体方面的特长,于是下决心辞掉“铁饭碗”,开始全职做一名社群创客。

平时,他的工作就是组织各种活动,如读书会、美食会、健康讲座等,了解社群成员的健康诉求、帮助他们学会健康管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能在工作中实现自己先健康,并让更多人身体健康、心理能量充沛,这让张煜承感到自己的工作有成就感、价值感。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如果把范围扩大到各类灵活就业人员,总人数已经达到2亿。

近年来,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驱动下,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出众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3.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2.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达到66.45%。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同时也推动就业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

以互联网营销师、网络主播、网约车驾驶员、内容创作者、社群主理人等职业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层出不穷、蓬勃发展。新就业形态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就业新选择和职业新赛道。

12月21日,在人民网主办的“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等专家出席会议,围绕新就业形态的高质量发展展开讨论。

研讨会上,国内首份《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这份《报告》对“新就业形态”进行了定义——指依托于现代技术平台,如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对各种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和整合,从而实现业务规模和范围的大幅扩展,并使劳动者与消费者直接对接的就业方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赖德胜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赖德胜认为,新就业形态本质上是科技进步导致的就业变化。新就业形态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这一轮科技革命所导致的。

在他看来,新就业形态解决了为科技进步所破坏就业岗位劳动者的就业问题。赖德胜引用了一组美团研究院调研数据:美团骑手中有90%是农民工,达700多万,其中超30%的农民工骑手在从事骑手工作之前处于失业状态。

新就业形态在促进青年就业方面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团数据显示,美团骑手中18岁至24岁的占比是15.6%,25岁至30岁的占比更高。

也就是说,新就业形态在解决结构性矛盾,促进青年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则表示,新就业形态已经显示出长期发展趋势,并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岗位创造、就业质量提升和为劳动力市场发展注入动力等方面都能产生积极作用。

有意思的是,《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发现,越来越多职场人和毕业生表达出对新就业形态强烈的从业意愿——2024年有灵活就业意愿或行动的职场人占比达74.1%,考虑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则高达92.6%,从2023年到2024年,首选灵活就业意向的比例从6.38%增长至14.09%,一年内上涨了7.7个百分点。

在这背后,是劳动者价值观念的变化。

研讨会上,有专家直言: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业模式必然发生变化,工业化时代形成的传统职场和工作方式越来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人们会将就业当成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灵活就业,或选择多种渠道实现就业。

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于晗

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于晗在介绍《报告》时也指出,今天劳动者的自主选择性增强,特别是青年劳动者开始更多地倾向于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寻找工作,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其次,劳动者开始关注多元化收益。物质收入不再是劳动者求职的唯一目标,他们更加重视身心健康、工作生活平衡,以及在工作中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并对社会和他人作出贡献。

此外,劳动者更渴望多样化的新就业机会。年轻人需要零工过渡,中年人需要补贴家用,宝妈需要链接社会,银发族渴望老有所为。

“我们需要创造更多的、高附加值的、多样化的新就业形态工作岗位来满足劳动者多样化的就业需求。”于晗说。

《报告》指出,新就业形态中,单一机械化劳动占比高,劳动者技能成长受限;分别有54.1%和41.7%的灵活就业者表示,面临收入不稳定、兜底性保障较少等境地;算法驱动框架下,劳动者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影响身心健康;劳动者长期“单打独斗”,难免呈现“个人化、原子化”等倾向,集体感、社会融入感减弱。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杨志明

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杨志明也提到,网约劳动的短板在于,就业的稳定性低,现行的劳动关系有空白,平台劳动者参加社保需进一步拓展,劳动争议和劳动监察也需要有新的办法跟进。

对此,社会要形成合力,政府、社会、平台、劳动者各方协力推进问题解决。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认为,要实施一系列促进就业形态发展的扶持政策,包括就业稳定政策、公共服务政策、职业培训政策;要补齐一些短板,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包括劳动标准、劳动基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教育培训制度,特别是数字化学习,还要满足终身学习;实施、建立适应新就业形态的社保政策和服务体系,发挥平台的优势,要创新缴费模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其中,职业教育和培训,成为专家学者们聚焦的重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特别强调,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大量新职业涌现出来,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我觉得这不是空谈,应该有比较系统的制度或技术上的安排。”刘世锦说。

于晗则呼吁劳动者改变传统就业观念,主动拥抱数智化带来的社会变革,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变为对自身素质提升的努力,不断开发自身价值,以应对未来就业市场上的各种挑战。

同时希望创业就业平台企业能够不断利用新技术、开拓新模式,提升创业就业平台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劳动者打造终身培训体系,帮助他们持续成长、全面进步;加强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

于晗介绍,当前我国的新就业形态大体分为五大类别: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生态;滴滴打车、美团外卖等分享经济平台;当下流行的在线任务众包,也被称为“在线劳动力市场”;小红书博主利用自己影响力变现的粉丝经济;以及安利打造的社群创业平台。

数智化时代实现迭代的传统就业平台——安利,成为业内专家、学者研究和关注的对象。

事实上,辞掉“铁饭碗”,转型成为安利大健康社群主理人的张煜承的经历,也是安利从“传统直销模式”向“社群模式”升级的缩影。

安利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凭借新观念、新模式和高品质产品,仅用8年就让中国成为这家跨国消费品公司全球最大市场。到2013年,安利中国年销售额已达293亿元。2013年开始,在移动互联网的催化下,互联网电商、跨境电商、社交电商、“新零售”陆续登场,给安利中国带来挑战。

安利(中国)董事长兼总裁余放

“近年来,我们把安利传统核心优势与中国商业模式创新、数字化基础设施升级,以及健康中国和美好生活的国家战略相结合,完成了新一轮的战略转型,连续4年实现年均复合增长率7%。”在研讨会现场,安利(中国)董事长兼总裁余放称。

与此同时,安利完成运营模式创新,发展为数智化赋能的社群创业平台,支持创业者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社群运营,为他们提供新就业形态下的创业机会与服务,创业者成为新就业形态的从业者。

截至目前,安利中国的创业者们,已经创建和运营了数十万个美好生活和大健康社群。

安利大健康兴趣社群

他们作为美好生活社群的主理人,邀请亲朋好友加入到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的社群中,这些社群有的是基于兴趣爱好,如长跑、骑行、读书;有的是基于健康需求,如体重管理、亚健康管理、儿童健康成长等。

在社群中,大家一起学习健康知识、分享健康理念,践行健康生活习惯,还通过营造和谐向上的社群氛围,互相陪伴、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共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业内人士看来,安利社群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满足人们健康诉求的初心以及社群在推动健康生活方面的天然优势。

研讨会圆桌环节上,专家从安利的社群模式中看到了新就业形态的一个重要特征——知识化重构。

在他看来,在今天,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需要不断学习,背后既有对自我知识结构的优化,也有对新商业模式认知的更新。“安利的社群模式背后,要将社群成员串起来、聚起来,没有知识的叠加和积累,是无法做到的。”

在这方面,安利作为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创业者给予赋能和培训。余放透露,很多创业者通过系统化的培训,成为大健康领域专业人士,目前已有6.2万名营销人员获得营养健康顾问证书、1万多名营销人员拿到健康塑形教练证书。

余放指出,社群创业平台可从三方面助力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发展,一是打造人人可为、持续成长的创业机会;二是灵活自主的创业模式匹配了宝妈、银发族等群体时间灵活、模式自主的创业需求;三是全方位的创业赋能支持体系让劳动者创业随时随地可借力。

通过新就业形态的探索,安利为几十万创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女性就业与银发就业方面,有75%的安利创业者为女性、超过30%的安利创业者年龄超过50岁,持续运营安利事业20年以上的创业者超过2万名。

不可否认,完善新就业形态发展,平台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文中的张煜承和谢英为化名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