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建设高质量高职院校海外分院

360影视 2024-12-31 11:17 4

摘要: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为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上拓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深入研究专家们关于中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研究成果之上,本文提出了中国高职院校在海外办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三大挑战: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话语体系、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的大局,以

文/王滨 郭黎娜(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为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上拓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深入研究专家们关于中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研究成果之上,本文提出了中国高职院校在海外办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三大挑战: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话语体系、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的大局,以及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品质和治理能力,包括通过标准化建设确立职业教育的话语地位、通过满足当地职业教育需求来促进国家外交,以及通过共商共建模式提升办学质量和治理效能,强调在办学过程中要相互借鉴优势、合理规划资源投入、明确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为我国高等教育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明确要求“推动国内外职业院校联合办学,积极研究和规范国内职业院校在海外设立分校”;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强调,“鼓励高等职业院校走出国门,为邻近国家输送既了解中华文化又具备实际技能的急需人才。”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建设高质量高职院校海外分院的目标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工作核心,秉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战略,恪守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强化创新能力的国际合作,打造出陆海统筹、东西互动的开放新格局。随着国际产能合作的不断深入和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速度加快,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实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中国企业的海外布局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企业的引入,为我国高职院校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提供了新路径。政策的扶持、文化的交融以及技能人才的需求,为高职教育参与全球化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高职院校若要提高国际化程度,需开发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推出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规范及教学资源,树立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高职院校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产能合作,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增进中外人文交流,高职院校需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广“中国标准”,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为海外中企员工提供教育培训,建立“鲁班工坊”,推动技术技能人才的本地化培养。

(一)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话语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零起点逐步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并在自我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已建立起全球最大的职业教育网络,高等职业院校数量达到了1468所,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并成功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的海外办学不仅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是其自我提升的必经之路。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极为迫切,我国的高职院校已具备向外输出的条件,打造出了“中国品牌”,能够根据这些国家的具体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中国方案”,助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实用技术人才。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正逐步成为世界舞台的焦点。2013年,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文件,明确了职业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承担的角色,为高职院校的海外办学提供了指导原则。2021年4月,再次强调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广阔前景。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和创新创业、提升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石。加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和技术能手,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提升我国在国际职业教育领域的地位,已成为高职院校当前及未来发展的关键目标。

(二)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离不开对外开放的强劲推动。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探索并形成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成功模式,这些模式不仅易于推广,也易于复制,能够有效地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在新的历史阶段,高职院校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经济建设的关键人才提供者,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要与国家倡议保持一致,与国家发展同步,为教育强国的构建和大国外交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三)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的品质和标准是海外办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兼顾国内与国际两个层面,全面提升教育对外开放的品质和标准。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建设高质量高职院校海外分院的SWOT分析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建设高质量高职院校海外分院的挑战

我国持续扩展的开放之门预示着未来将持续秉承“改革开放”的战略方向。在2019年12月,教育部与财政部共同发布通知,宣布了197所具备中国特色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及专业建设项目名单,即“双高计划”。此举既是对“十三五”期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关于探索多样化、多层次高校一流建设路径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是推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中职业教育重大改革的实际行动。

随着“双高计划”的推出,从政策层面释放出强烈信号,表明将进一步强化对高职院校的支持与建设。要建设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就应具备全球视野,致力于世界级水平,同时关注国内发展,放眼国际舞台。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以及高职院校与海外企业的国际化需求强烈,但合作程度尚浅,迫切需要优化多元治理结构的运作。

目前,具备教育国际化能力的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由于缺乏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许多合作项目仅限于语言教学、短期交流、研学旅行等初级阶段,交流渠道不畅,层次不够,师生们难以深入理解和吸收国际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管理理念。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建设高质量高职院校海外分院的问题

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亟须融入全球市场,各产业板块及人才培育需参照国际通行规则与职业资质要求,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认证标准的国际化进程。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不仅是输出中国技术、推广中国规范、传播中华文化及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还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本土特色与国际规范之间实现和谐统一,将中国智慧传播至全球。

尽管如此,在“一带一路”的实施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尚未形成切实可行的国际化教育规划,对于国际化发展的路径缺乏明确规划:部分院校与企业合作海外教育的质量监控指标尚不成熟,亟需持续整合、调整,实现本土化创新与优化,既要贴合国情又要接轨国际行业标准。在人才培养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对技术技能人才国际化的培养目标、模式、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的规划与实施,目标定位模糊,模式较为单一。高等职业教育应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创新国际化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全面、多元的国际化校企合作途径,切实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企业国际化的能力。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建设高质量高职院校海外分院的路径

1.产教融合视域下

职业教育跨出国门,校企合作在海外办学的新模式及其质量管控体系仍处于深入探索阶段,缺乏可直接借鉴的成功范例。面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化教育进程,高等职业院校需在以下方面精准施策:

一是主动对接政府指导。紧跟政府倡议,依照政策导向,搭建跨国教育平台,有序推进合作;借助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突破国内外办学政策及准入制度的差异所造成的障碍。

二是全力优化内部管理体系。通过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政治、经济和教育体系的深入研究,探索校企合作在国内外互动培训、校际合作在国内外定向招生、多方合作在境外实施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机制创新和质量管控体系。

三是协调推进多方合作机制。广泛联络全国性行业组织、走出国门的企业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机构,与国内其他优质高职院校共同整合各自的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构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联盟和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校企合作海外办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中资企业的运营效率,也能增强职业教育输出的规模和效果。因此,确保校企合作海外办学的质量至关重要,迫切需要完善海外办学的质量保障体系。

四是优化多元主体的组织架构,加强质量监控保障,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中要充分考虑行业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企业参与教学和评价的机制,以及专家学者互聘互派的深度合作标准,明确校企双方的权益责任。同时,可以邀请当地政府、协会和高职院校共同参与质量监控,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完善质量保障的组织架构,通过标准制定、质量评估等措施,强化校企合作海外办学过程中的监控管理,深化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为产教融合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针对校企合作治理体系的互动性研究与实践

构建双轮驱动模式,即平台支撑与机制创新相结合。首先,完善平台建设,拓展人才培养渠道,确保项目建设的标准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海外办学应基于“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创新模式”的理念,开发国际通用的行业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利用合作平台资源,创建“丝路学院”“鲁班工坊”,推动技术技能人才的本土化培养,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职业教育品牌。在多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推进相关标准制定,促进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其次,创新机制,推动产教融合,强调需求导向和反馈强化。

在校企合作逐步深化的过程中,海外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脉络日渐明朗,其核心聚焦于体系构建、操作流程、效果评估等多个层面,多元合作的共同建设,强调制度构建的重要性以及标准的引导作用,确保校企双方各司其职,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注重实践的保障与规范的执行,强化校企之间的互动培养,重视评估与反馈的环节,在此基础上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依托长期合作,共同探寻质量保障的新模式。

通过市场调研,双方依据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共同拟定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海外办学人才培养计划,并制定专业课程标准。为提升人才培养的品质,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携手打造质量保障体系,确立符合高职教育特色、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教学质量标准,并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估与反馈机制。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院校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也推动了职业教育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多角度的国际合作办学需求促使海外办学院校更加积极地改进自身缺陷。在海外办学实践中,只有参照国际教育质量标准及基本要求,结合实际推进改革、增加教学资金投入、不断优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师团队的建设与专业化进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提升教学管理水平,这样才能进一步凸显学校及专业的特色与优势,打造出既具国际标准、又具中国特色、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职业院校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基金项目】2024年度校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项目内容】“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海外分院高质量建设的路径探索研究

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