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只到2000只,云南大山包黑颈鹤数量增长背后

360影视 2024-12-31 11:24 3

摘要: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的群山之间,属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水系,这里总面积19200公顷,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西亚、中亚两条候鸟迁飞通道的关键节点。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的群山之间,属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水系,这里总面积19200公顷,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西亚、中亚两条候鸟迁飞通道的关键节点。

保护区内大海子湿地的黑颈鹤

大山包保护区以黑颈鹤及其生存环境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值得注意的是,保护区内黑颈鹤数量从1990年有记录以来的200余只增加到了2024年的2000多只。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资源保护科负责人王远剑在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表示,种群数量增长背后是当地生态移民搬迁、湿地保护与修复、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以及当地全民保护意识的形成与增强。

让老百姓参与到保护工作中

黑颈鹤是全世界15种鹤类中唯一一种在高原上生长和繁殖的鹤,也是世界上最晚被发现的一种鹤类,主要分布于海拔2500-5000米左右的高原沼泽地、湖泊及河滩等湿地环境。

每年从青藏高原飞抵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会选择离人类较近的一些地方,同时又会与人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王远剑介绍,根据分析,大山包的耕地主要种植苦荞、燕麦和土豆等农产品,这些会给黑颈鹤带来充足的食物,这也说明黑颈鹤一定程度上会依赖人类的生产生活。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资源保护科负责人王远剑

“关于大山包地区最早什么时候发现了黑颈鹤的存在已无法考证,但是很多当地老百姓表示已经见到黑颈鹤很多年了。”王远剑介绍,当地人也一直把黑颈鹤喊作“雁鹅”,因为黑颈鹤的腿很长,也被当地人称作“长脚雁鹅”。直到1988年,云南大学教授王紫江确认大山包越冬的大型候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

此后,1990年昭通市建立了大山包县级保护区;1994年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8年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云南省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实现“一区一法”,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2021年,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为UNDP-GEF迁飞保护网络项目全国四个示范点之一。

作为大山包保护区的代表物种,黑颈鹤数量的变化是一个极具典型的例子,从20世纪90年代200余只增加到2024年的2000多只,黑颈鹤也从濒危物种降级到近危物种。去年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和同济大学联合开展了一项黑颈鹤的分布调查,在保护区周边的很多位置都发现了黑颈鹤的活动范围。王远剑认为,“这从侧面也证实了黑颈鹤种群数量在逐步增加。”

保护区内的黑颈鹤

建立保护区后,对黑颈鹤等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科普宣传也同步跟上,“我们通过宣传让老百姓认识到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对我们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王远剑认为,让当地的老百姓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是非常科学且有效的方式。

马路村是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的挂钩帮扶单位,来自管护局的李森来是派驻到大山包镇马路村的第一书记,她告诉新黄河记者,日常工作中会鼓励大家一同来保护黑颈鹤,“很多老百姓没有救助的常识,我们会告诉他们如果遇到受伤的野生动物,要第一时间联系到我们。”

派驻到大山包镇马路村的第一书记的李森来(中)

与此同时,当地还采取了生态移民搬迁的方法,王远剑介绍,“让距离湿地很近的村庄外迁,给黑颈鹤腾出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这些活动空间提升了黑颈鹤的生态环境,也让它们在大山包越冬时更安全。”这样的做法有效地解决了人鹤争地的矛盾。据了解,当地还实施了湿地保护与修复、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等,不仅改善了大山包草山生态环境状况,增强草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增加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大山包当地实施易地搬迁,以减少原住民存量,逐步降低居民生产生活对黑颈鹤等野生动物的干扰。2019年—2020年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和大山包镇政府结合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工作搬出1696户7923人,安置到昭通市昭阳区永丰、红路安置点。

多样的保护和远离的爱护

为迎接黑颈鹤的到来,今年自11月1日起,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就成立了监测巡护小组,分组轮流守护黑颈鹤安全越冬。为确保巡护工作有力有效,还提前对护鹤员进行了培训,并发放了救护物资,确保候鸟安全越冬。

11月6日,管护局工作人员在巡护监测过程中,观测到了首批9只黑颈鹤(包括8只成年鹤和1只幼鹤)飞抵大海子湿地,标志着2024年度黑颈鹤越冬季正式开启。12月中旬来此越冬候鸟数量达到最高峰。

大海子湿地

大海子湿地是保护区内黑颈鹤夜宿地,根据最新数据,在这里夜宿的黑颈鹤能达1400余只,是目前已知黑颈鹤种群密度最大的栖息地之一。王远剑介绍,保护区里面共有4块黑颈鹤夜宿地,每个夜宿地都有相应的护鹤员。护鹤员的工作首先是监测,根据黑颈鹤的生活习性,它们总是望日而飞离开夜宿地,并且会在方圆5公里的范围内觅食,护鹤员每天早上都会监测黑颈鹤的数量。“当然,如果遇到极端天气,黑颈鹤也不一定能够飞出去,这个时候护鹤员会做食物补充性的投喂。此外,在迁徙季,也会增加投喂的数量,来补充它们的体力。”

王远剑还提到,如果遇到下大雪或者气温较低等极端天气,可能会出现大量黑颈鹤滞留在大海子湿地等夜宿地的情况,此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投喂量。他强调,保护黑颈鹤的基本原则是默默关注、观察,要保证它们的野生性。他还提醒,“想跟喜欢观鸟、拍鸟的朋友们说一句,关爱野生动物,请不要靠近它们,远离它们就是保护它们。”

据了解,保护区管护局、大山包镇政府等多家部门还组建了综合管护队伍,对大山包保护区实行无缝监管,一方面对外来人员进行宣传引导,严格劝返;另一方面对确需要过境的人员进行统一换乘,有序过境,杜绝一切外来车辆进入保护区,加强巡护监督,有效减少外来人员活动的干扰。

大海子湿地

王远剑介绍,近年来,大山包保护区的工作也不仅仅停留在黑颈鹤身上,还做了大量野生动植物的监测和保护工作。一方面着力打造适宜黑颈鹤等候鸟越冬栖息的生态大山包,另一方面加强维系高山草甸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根据保护区管护局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保护区记录到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4种,包括黑颈鹤、白尾海雕、金雕、卷羽鹈鹕、草原雕、金猫、大灵猫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41种,包括白腹锦鸡、白额雁、黑颈鸊鷉、沙丘鹤、蓑羽鹤、豹猫、毛冠鹿、中华斑羚等。此外,保护区内还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8种,包括川八角莲、云南红景天、金荞麦、丽江山荆子等。

大山包的生态

谈到未来,王远剑表示希望保护区的原住民和动物都有更好的生存环境,“保护区的工作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记者:李运恒 记者:张焱辉 校对:杨荷放 校对:高新 编辑:刘玉红 摄像:张文龙 剪辑:张文龙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