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报告》指出,天宫空间站自在轨建造以来,共发射8艘载人飞船和7艘货运飞船,共有21名航天员进驻,目前整体运行情况安全稳定,已实现常态化太空生活。
我国实现常态化太空生活,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近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公开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年)
报告中有一段简短的描述,让许多国人看到后无比自豪。
《报告》指出,天宫空间站自在轨建造以来,共发射8艘载人飞船和7艘货运飞船,共有21名航天员进驻,目前整体运行情况安全稳定,已实现常态化太空生活。
这段介绍中,最令人欣喜的就是“常态化”三个字。
“常态化”三个字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艰苦奋斗,默默付出的结果。
第一,航天员能实现常态化太空生活,说明我们对自己的航天技术十分自信。
现在我们的航天员上太空,都是以一种十分期待的欣喜心情去探索太空。
可以说,无论是我们航天人员还是我们普通民众对于我们成功发射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就连外国网友,只要一看是中国航天发射,就“盲目”的相信一定会成功。
中国航天人追求的100%成功发射率,某种意义上已经实现。
虽然我们的航天道路走的十分辛苦,但是我们的每一步都走的十分扎实。
第二,“常态化”意味着我们的天宫空间站,通过了第一阶段的考验。
2024年12月30日,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两周年的日子。
我们用两年的时间论证了中国空间站的设计完全没有问题,能够承担起重大科研任务。
两年后我们首次使用“常态化”来形容我们的空间站生活,说明中国航天人对于太空探索是极度严谨和认真的。
中国空间站将在今后10至15年的运营中继续开展千余项研究,并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和国际合作。
第三,“常态化”只是第一步,未来太空探索之路还很长。
2024年12月17日,中国航天员蔡旭哲和宋令东在神舟十九号任务中,成功完成了持续9小时的太空行走,这一壮举打破了美国宇航员在2001年创下的8小时56分钟的世界纪录。
这个记录标志着,以后中国人的太空历程将代表全人类。
航天员在空间站的常态化生活,标志着人类已经具备了在太空长期生存的能力。
这一成就不仅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还为未来的太空旅行、太空移民等提供了可能。同时,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活方式也为人类未来的太空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将成为第一个实现月球常态化生活的国家。
按照目前我们的航天计划,未来中国人将代表人类首次开启真正的外星生活。
目前我们的载人登月计划正稳步推进,我们登月可不仅仅是为了月球一日游。
我们的月球基建已经提前开始,将在载人登月前提前完成。
根据计划,我国的国际月球科研站构建“基本型”将在2028年完成。
我国将在2029年至2030年间实现载人登月。
我们的月壤砖已经研发出来,解决建设月球基地最大的材料问题。
2024年11月15日,中国的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其中首次搭载了“月壤砖”。
为了评估月壤砖在太空环境中的真实性能,我们将月壤砖直接暴露在真实的太空环境中接受检测。
一旦月壤砖的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我们将用无人机器人开始建设月球基地。
我国计划在2028年的嫦娥八号月球南极登陆任务中携带一个机器人,测试利用3D打印技术将月球风化层的土壤制成月壤砖。
近期,我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在第一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深度解读了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方案,并向世界各国发出合作倡议。
“月壶尊”和月球玄武基地的设计模型很可能成为我国未来月球基地的雏形。
我们的月球基地局域网已经初步建成,我们的第一次登月行动将对全球进行直播。
我们已经解决天地通讯问题,基本上可以实现无延迟直播。
我们的几次天宫太空课堂和航天员直播分享,已经说明我们的天地通讯十分可靠。
中国航天值得中国人骄傲,也值得中国人期待。
来源:早起看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