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先生”宋英杰:主持天气预报30多年,却是个兼职的临时工

摘要: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文 |以苒Yran

编辑 |以苒Yran

30多年,他准时出现在荧屏上,播报晴雨冷暖,成了亿万观众心中最熟悉的“气象先生”。

谁能想到,这位家喻户晓的央视天气预报主持人,竟然一直只是个“临时工”?

在光鲜的镜头背后,他的职业身份和生活状态,让人跌破眼镜。

这份看似稳定的工作,为何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

宋英杰又为何甘愿坚守这个“临时岗位”数十年?

1965年,宋英杰出生在辽宁的一个普通家庭。

那个时候,电视机还是个稀罕物,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收音机。

小宋英杰常常趴在收音机旁,听着里面播报的天气预报,心里总是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天气预报里总是有那么多我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呢?"

就是这个简单的疑问,种下了宋英杰对气象的兴趣的种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颗种子也在悄悄发芽。

1984年,19岁的宋英杰考入了北京气象学院,选择了大气动力学专业。

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气象知识,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毕业后,宋英杰来到了中央气象台工作,成为了一名预报员。

每天,他都在数据和图表中寻找着天气的秘密,用专业的眼光解读着天空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气象事业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第一颗极轨气象试验卫星发射成功。

这意味着,中国的气象科技水平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与此同时,气象台和央视达成了一项合作——开办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这个节目将把天气预报搬上电视屏幕,让更多的人了解天气的变化。

可是,谁来主持这个节目呢?气象台的领导们陷入了苦恼。

主持人不仅要有专业的气象知识,还要有出众的外形和口才,这样的人选着实不好找。

就在这时,宋英杰被推到了领导们的面前。

原来,在一场文化盛宴中,宋英杰的口才和形象给领导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宋,你来主持这个节目吧!"领导们劝说道。

起初,宋英杰是拒绝的。

在他看来,主持节目与他热爱的气象专业关系不大,而且他也没有主持的经验。

但在领导们的再三邀请下,他最终同意把这个工作当作一个兼职来做。

谁曾想,这个"兼职",就这样持续了30多年。

1993年,宋英杰第一次出现在央视天气预报中。

那时的他,穿着肥大的西服,手握着简陋的指挥棒,显得有些拘谨。

但是,当他开口说话的时候,观众们都惊呆了。

与以往天气预报中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不同,宋英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天气的变化讲得生动有趣。

"初雪如同初恋,预见不如遇见"、"今天的天气不是好,而是好冷"……

宋英杰的"金句"频出,让观众们眼前一亮。

天气预报,似乎变得没那么"高冷"了。

其实,这背后是宋英杰多年的积累和努力。

他深知,天气预报的受众是千家万户的普通百姓,如果讲不清楚、听不明白,那再专业的内容也是白搭。

于是,他开始琢磨每一个用词,力求通俗易懂又不失专业性。

他还会根据天气现象,加入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让天气预报更"接地气"。

久旱逢甘霖,他会用"盼来"这个词;春天夜晚的小雨,他会说成"喜迎"……

在宋英杰的描述下,天气仿佛有了生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开始飞速发展,微博等社交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宋英杰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与观众互动的好机会。

他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开始与网友们互动。

他征集大家的"金句",在节目中念出网友的留言。

他在网上分享气象知识,帮助大家建立气象常识。

他还邀请网友分享身边的气象现象,一起参与到天气预报中来。

渐渐地,天气预报变得越来越"众筹"。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观众们对天气的理解和兴趣越来越浓厚。

各地的气象部门也纷纷效仿,一时间,"气象大V"遍地开花。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天气预报员是世界上最不靠谱的职业",这样的调侃屡见不鲜。

面对质疑,宋英杰从不回避。

他坦言,天气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哪怕有了先进的科技手段,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

但他也强调,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是在不断提高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部门的预报能力也在与日俱增。

2011年,甬温线动车事故发生后,宋英杰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温州雷达站的观测图,并称事故疑与雷击有关。

一时间,有不少网友质疑他是在为铁路部门"背锅"。

对此,宋英杰没有正面回应,而是用专业的眼光和数据,详细解释了雷电对列车的影响。

后来,事故调查结果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在宋英杰看来,天气预报的最终目标,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天气、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依赖预报。

他常常说:"让天气预报不止预报天气。"

尽管主持天气预报让宋英杰声名大噪,但他始终把气象研究当作自己的本职工作。

每天,他都会埋头研究气象数据和资料,寻找天气变化的规律。

2017年,宋英杰出版了《二十四节气志》一书,将中国传统的节气知识与现代气象科学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份观测天气的"心灵日历"。

为了写这本书,宋英杰走遍了全国各地,采访当地农民,了解他们对节气的独特理解。

通过这些走访,他发现,虽然气候在变化,但节气蕴含的智慧依然闪耀光芒。

"春雨贵如油,下得越多越值钱",在宋英杰眼中,这不仅是一句俗语,更是农民们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他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更多人重新认识节气,学会用节气来指导生活。

三十多年来,宋英杰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一个气象人的初心和使命。

从一个不起眼的"兼职",到成为家喻户晓的"气象先生",他用专业和热情,点亮了无数人心中的"气象梦"。

而这个梦,也许还在继续。

在宋英杰的眼中,中国要成为"气象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他坚信,只要我们砥砺前行,那一天终会到来。

来源:以苒Zran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