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初,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佛山市、广东省,乃至全国中医药领域享有盛誉的佛山市中医院,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在持续保持和提升中医药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推动中西医结合协同发展及中医药传承创新,同时引入AI及医学3D打印等
2024年初,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佛山市、广东省,乃至全国中医药领域享有盛誉的佛山市中医院,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在持续保持和提升中医药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推动中西医结合协同发展及中医药传承创新,同时引入AI及医学3D打印等高精尖技术和设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真正做到将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患者和服务放在心头,让“民生之盼”变成“民生之赞”。
12月26日举行的2024年度佛山口碑服务案例展示活动中,我院的优秀服务案例《增进银发福祉,佛山市中医院创新服务让老年人“医”路畅通又暖心》入选“民生服务创新案例”,优质惠民服务再次赢得广大市民的良好口碑。
01 守正: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佛中医的核心竞争力与四个“名”密不可分——“名院有名科,名科有名医,名医有名方,名方有名药”。这是我院多年来保持蓬勃生命力的秘诀和方向,更是我院专业能力的精准概括。
名医团队讨论医院膏方及制剂临床应用情况
2024年初,广东省中医药局公布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建设项目名单,除骨伤科、脑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四大国家重点专科在良性快速轨道上稳守“擂台”,针灸科也厚积薄发,顺利入选。至此,我院已有5个“国字号”重点专科。同时,我院去年新增广东省名中医3人共9名、佛山名医10人共16名;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建设不断深入,充分发挥中医师承育才引才的作用。我院在打造名科及名医工程这两条赛道上,始终不遗余力。
在名药名方传承方面,我院同样捷报频传,继去年伤科黄水获评广东省医疗机构制剂首批“岭南名方”孵育品种、陈渭良伤科油和骨补丸获评入围品种后,近期伤科黄水再次荣获孵育品种,新增九味散瘀贴膏、去伤片、舒筋洗外用颗粒获评第二批“岭南名方”入围品种,入围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名科、名医、名药已成为我院核心竞争力的“三驾马车”,载着其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行。
2024年获评第二批“岭南名方”孵育及入围品种
与此同时,治未病中心日前获评广东省首批地市级中医治未病区域指导中心,中心博士后研究成果还受邀在德国科隆举办的第31届国际生活质量研究会(ISOQOL)上进行壁报展示;作为广东省中医经典病房建设试点单位,全科医学科(中医经典病房)以中医药为主导治疗危重疑难杂症,效果显著,深受患者信赖和认可,并以独特的中医诊疗魅力吸引国内众多同行参观交流;护理团队也不甘人后,中医适宜技术创新转化不断取得新突破,成立于今年3月的佛山市中医院科技服务站是广东省岭南南丁格尔护理研究院首个科技服务站,也是广东省内首个卫生健康领域的科技服务站……
我院不仅在中医药发展成果上备受同行认可,更积极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助力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02 创新:AI赋能助力精准医疗
近年来,佛中医积极推进医工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今年8月,在2024首届“南方骨科”大会暨骨科人工智能与手术机器人创新大会上,我院作为主办方之一展示了手术机器人等创新性临床应用的丰硕成果。同时,佛山市骨科人工智能与手术机器人创新器械应用培训中心也落户我院,担起为全市培育相关专业人才、为未来应用储备人才的重任。
我院部分参会人员在展台前合影
71岁的患者沈姨双膝关节疼痛、畸形,活动受限已有20多年,被诊断为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病。近日,我院在全市率先运用国产“数智化”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为其成功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通过人工智能术前规划、AI+医学3D打印等前沿数字化技术,帮助患者实现更为精准、安全的微创治疗,为沈姨解除了长年痛苦。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佛中医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主动拥抱高科技,探索数字化骨科诊疗前沿技术,让医院精准医疗再上新台阶。
临床上,骨盆髋臼骨折一直被称为创伤骨科领域“皇冠上的明珠”,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并发症多。近日,患者刘先生因从高处跌落导致全身多处骨折,包括多发性骨盆骨折、腰椎骨折、肋骨骨折、左股骨头骨折,且受伤后有腹部动脉损伤情况,在就近医院进行血管介入治疗后,被送到我院骨七科进一步住院治疗。为减少手术带来的二次损伤,骨科机器人手术中心团队运用创新的微创手术方案,为刘先生成功实施机器人辅助下骨盆髋臼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大幅减少术中出血,并避免传统切开手术的风险与并发症。这也是全国首例髋臼双柱严重移位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标志着我院取得全新技术突破。
骨科机器人手术(资料图)
今年以来,骨科机器人手术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数据显示,目前,我院已完成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约2300例,实现骨科创伤、脊柱、关节等多领域全覆盖,手术总量位居全国中医系统及华南地区首位。
9月正式启用的新消化内镜中心,也是我院实施精准医疗的另一大“利器”。该中心空间共1400平方米,拥有11间诊疗室、11台内镜主机……各类尖端的消化内镜设备以及无痛麻醉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准确性以及患者的舒适性,为患者提供满是科技含量的精准医疗服务。
9月25日,新消化内镜中心正式揭牌
03 帮扶:资源下沉群众有“医靠”
2024年是佛中医对墨脱医疗帮扶的第11个年头,我院组建驻点帮扶工作组,全面助力墨脱县人民医院创建“二甲”。评审前期,工作组与该院医务人员携手合作,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学科建设的强化、医疗技术的更新、信息化建设的提升以及教学培训强化等措施,促进该院医疗管理和技术水平实现跃升。同时,工作组对照创建“二甲”要求,组织开展急救应急演练模拟评审,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方式加强该院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建设;组织多学科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会,邀请康复科专家到院巡诊并开展培训,提高专科诊疗能力……
3月6日,我院赴墨脱调研组合影
今年12月,该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审。因表现突出,我院援藏医疗队获评墨脱县2024年度医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正是佛中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注脚。
2024年是“百千万工程”加速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我院持续深化对口帮扶工作,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已经对口帮扶4年的黔东南台江县民族中医院,在我院党委书记蒋开平主持的“管理+技术”持续助力下,医疗卫生水平发生显著变化,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服务能力全方面提升,为台江医疗事业注入强大动力。过去一年,医院援台江县民族中医院的第三批医疗帮扶专家持续发挥“头雁”效应,助力该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审;挂牌针灸科、内分泌科2个州级重点专科,实现重点专科零的突破;专家多次深入村寨为基层群众巡诊,向公众传播中医药文化,开展院外培训和义诊累计21场,惠及1400人。
蒋开平(左二)带领团队在台江县民族中医院支援期间开展“服务进村寨 健康惠万家”系列义诊活动
在省内,佛中医帮扶的身影也多点开花、硕果累累——帮助高州市中医院建立和完善胸痛中心质量管理等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胸痛救治流程,提升急性心梗救治能力,助力该院顺利通过省级胸痛中心验收;开展罗定市苹塘镇帮镇扶村工作,先后投入镇域医疗设备采购、诊疗设施建设和困难群众助医等44万余元,派出专家驻点镇卫生院开展技术帮扶,服务门诊、住院患者超5000人次。
这些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无不体现佛中医医务人员的大爱精神与责任担当,他们用心用情、倾智倾力、做实做细,有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为当地群众带来福祉。
04 服务:全链条提升就医体验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在生活照护、就医诊疗、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加。作为市直首家广东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我院不断创新服务,通过强化学科适老化建设、提升数字适老服务、强化慢病综合防控等,为老年人提供专业贴心的医疗养老服务。
在设立老年髋部骨折快速救治通道、老年骨科病房等基础上,为帮助老年患者跨越“数字鸿沟”,医院线上挂号服务进一步优化,允许一部手机绑定10个账号;设立老年人就医优先窗口,所有收费窗都可进行门慢、门特结算,让老人少跑腿;在出入口设立无障碍通道,配备轮椅、助行器等辅助设施;设立志愿岗,为老年人提供咨询、预约等全方位主动服务,让老年人“医”路畅通又暖心。
骨科专家团队在老年骨科病房查看患者康复情况
放在心中的,有老年人,又不止老年人。为此,我院多措并举,全链条提升就医体验。
“我特意从湛江过来的,大专家在周末也开诊,大大方便了我们这些需要长期复诊的人!”周六顺利就诊后,患者陈先生为我院门诊服务点赞。原来,名医堂增设周末特需门诊,由省市级名中医、学科带头人及正高职称以上专家坐诊,解决“上班族”“上学族”工作日需请假看诊等就医痛点。其实,这只是今年我院门诊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一个缩影。
针对院前-院中-院后全链条医疗服务流程,我院在各环节持续优化提升:针对门诊号源不足等问题,5月以来,在骨科中心试行病区复诊服务,每天增加至少200个骨科就医号源;建立预就诊平台,诊断明确且因相同疾病就诊的复诊患者,可在线上自助开检验单;对门诊患者二次就诊管理进行规范,明确“一号管到底”就诊流程。该措施自7月实施以来,已为3700余人次患者节省近7.7万元挂号费用。
上图:名医堂候诊区
下图:骨伤科门诊分诊处
另外,医院近年也不断优化“互联网医院”“云端诊室”系统,为广大群众提供线上问诊、慢性病复诊开药以及药品配送“一站式”服务。其中,互联网医院上线医护人员526名,今年问诊人数超1.56万人次。
门诊流程的优化不仅体现了对患者需求的深入了解和主动回应,更彰显了我院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就医流程的决心。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佛中医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上,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画好“技术佛中医、人文佛中医、大爱佛中医”的最大同心圆,尽最大努力为患者提供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优质医疗健康服务,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证、更可持续。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范银燕、梁炜健,宣传科李晔至、潘丽雯
图:宣传科整合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来源:佛山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