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循着奥运冠军谢瑜、吴愉、蔡丽雯、程和芳的成长足迹,探访了他们曾经就读的学校,通过采访奥运冠军曾经的老师、教练、同学等,回忆他们过去在校园里的点点滴滴,探寻奥运冠军的成长与拼搏之路。
教育寄托着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贵州教育报》创刊以来推出了多组系列报道,分别从不同的切入点,对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了深入而细致的展现。
“奥运冠军校园故事”系列报道,循着奥运冠军谢瑜、吴愉、蔡丽雯、程和芳的成长足迹,探访了他们曾经就读的学校,通过采访奥运冠军曾经的老师、教练、同学等,回忆他们过去在校园里的点点滴滴,探寻奥运冠军的成长与拼搏之路。
“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系列报道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推出了《黔西南“文教兴州”》系列报道、《让“花朵”向阳而生铜仁市打造“同润仁心”心理健康教育品牌观察》系列报道、《我给咱们学校食堂打“满分”——兴仁实验中学“学生点餐”制让孩子们吃得美味学会节约》等多篇重大报道。
“百名记者百校行”系列报道,深入贵州各地学校,探寻教育的创新实践与亮点。从莞德协作到城乡学校互助,从民族团结教育到非遗文化传承,从快乐教育探索到技能大赛突破,一系列报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持续传递贵州教育的好声音。
“奥运冠军校园故事”:探寻成长与拼搏之路
新闻回顾
奥运之美不仅仅在于欣赏,当帷幕拉上,奥运精神依然鼓舞着我们所有人。谢瑜、吴愉、龙道一、杨洪、蔡丽雯、程和芳……这些贵州人民引以为豪的贵州籍奥运冠军,让我们在惊叹运动的力量之美时,更让我们好奇:他们最初的成长之路是从哪里开始的?
于是我们把关注的目光,从赛场转移到了奥运冠军故乡的母校,《贵州教育报》记者兵分几路,循着奥运冠军谢瑜、吴愉、蔡丽雯、程和芳的成长足迹,探访了他们曾经就读的学校,通过采访奥运冠军曾经的老师、教练、同学等,回忆他们过去在校园里的点点滴滴,探寻奥运冠军的成长与拼搏之路。
在一次次的深入走访中,我们探寻到了贵州籍运动员问鼎奥运冠军背后的故事,他们的成功,并非某种“天才横空出世”的叙事,而是一个个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梦想,让天赋与努力最终完美结合故事。
记者手记
巴黎奥运会期间,全国、省内多家媒体对贵州籍奥运冠军的报道已经很多。在采访之前,我们搜集阅读了很多相关的奥运冠军报道,面对同样的报道对象,必须寻找新的报道角度进行采访报道,才能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
在奥运冠军的背后,我们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人,一位努力成长的人。我们通过奥运冠军曾经的老师、教练、同学的口中,寻找着奥运冠军成长的点点滴滴,这也让采访和写作不同于此前媒体报道的角度,有了新的视觉。
在文本写作上,记者通过自己的视觉,用细节勾勒出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用准确朴实的语言展现出奥运冠军的成长之路,真实、血肉、不夸张、不拔高,这样的叙事风格,使奥运冠军的人物形象自然地出现在读者的脑海里,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奥运精神的力量与魅力。报道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强烈反响。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不仅要有发现重大新闻的敏感,还应该善于开拓新的思维方式,角度选择不一样,所产生的报道效果也有了很大的差别。
“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小切口”展现“大主题”
新闻回顾
这是《贵州教育报》创刊以来推出的一个重要栏目,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推出了《黔西南“文教兴州”》系列报道、《让“花朵”向阳而生 铜仁市打造“同润仁心”心理健康教育品牌观察》系列报道、《我给咱们学校食堂打“满分”——兴仁实验中学“学生点餐”制让孩子们吃得美味学会节约》等一系列深度报道,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了深入而细致的展现。
食堂的饭菜真美味。
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并不靠前的地区,黔西南州教育水平和教学成果却位列贵州省第一梯队,成为“双一流”“985”“211”等高等院校的重要生源地,形成引人关注的“黔西南教育现象”。
为了挖掘“黔西南教育现象”背后的缘由,《贵州教育报》围绕黔西南州的“加油文化”历史传承、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主题,陆续推出了6篇系列报道,力争做到既宏观又细致、既深刻又生动、既有时代感又有文化底蕴,受到了广泛关注。
同样,近年来,铜仁市教育系统积极探索建立以心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打造了具有铜仁特色的“同润仁心”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
作为一个教育人口大市,铜仁市教育系统一直以来就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少学校形成了较好的做法和经验。《贵州教育报》从小角度切入,以横向和纵向深度剖析铜仁市教育系统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多年来所做的努力,陆续推出了4篇系列报道,被全国多家媒体转载,极大地提升了铜仁市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信心和动力。
记者手记
一些重大主题报道,由于其宏大性,容易枯燥无味,稿子要做得好看,很难。面对这样的选题,对记者来说,首先要保证准确,之后才力求出彩。
首先,对记者来说,在采访之前,必须做大量的案头工作,要有分解主题、沉淀信息的能力,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理解得深刻,对所采写地区的教育发展情况较为熟悉,在采访过程中也能更到位。
其次,在采访中,我们力求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努力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讲故事、说细节,由点到面层层展开,由浅入深层层挖掘。
最后,在写作中,我们避免以歌颂的姿态,而是见人见事见细节,从个案入手,引人入胜,用准确朴实的语言写出一系列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报道,展现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引起读者和政府部门广泛关注。
“百名记者百校行”:咱们的学校真美丽
新闻回顾
自2024年8月8日创刊以来,《贵州教育报》通过“百名记者百校行”活动,深入贵州各地学校,探寻教育的创新实践与亮点。从莞德协作到城乡学校互助,从民族团结教育到非遗文化传承,从快乐教育探索到技能大赛突破,一系列报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持续传递贵州教育的好声音。
石阡县民族中学学生们秀出自己的剪纸作品。
在黔东南州三穗县桐林镇中心小学,一场关于成长的变革正在发生。学校积分制管理如同“学生银行”,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点滴,激励着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更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六盘水市海嘎小学,摇滚音乐成为连接大山与世界的桥梁。摇滚青年顾亚带领孩子们组建乐队,用音乐传递海嘎小学的故事。顾亚深知音乐的教育价值,他通过摇滚音乐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和精神品质,让他们在大山深处也能感受到世界的宽广与美好。
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同样在教育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学院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打造“双核两优一支撑”特色专业群,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培养。同时,还积极普及AI教育,推动专业智能化转型,致力于构建“AI 新商科”的人才培养范式。
此外,“百名记者百校行”活动还聚焦民族团结教育、残奥冠军成长历程、快乐教育实践、非遗文化传承、美育浸润、技能大赛风采以及足球助力教育等多个方面,深挖提炼。这些报道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贵州教育均衡发展的壮丽图景。
记者手记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在教育领域,这一真理同样适用。参与“百名记者百校行”采访活动,我们深切感受到每所学校都如一片独一无二的叶子,拥有其特有的文化、理念和学生风貌。
走访间,我们目睹了教育的千姿百态:有的学校坚守传统,有的则勇于革新;有的追求学生全面发展,有的则专注于特长培养。这些差异,如同大自然的丰富多样,让教育这片森林更加生机勃勃。
此次经历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并非一成不变的流水线,而是充满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艺术。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智慧去发掘,去展现每一所学校的独特魅力。
新的一年,我们将更加珍视教育的多样性,以更加深入的视角和笔触,记录下每一所学校在教育道路上的独特风采,让更多人看到并珍视这份宝贵的多样性。
编辑 皮亚丹
二审 廖波
三审 赵宏斌
来源:天眼新闻